索 引 號:-
發文字號:-
發佈機構:-
生成日期:-
有效性:有效

打出閩東第一口深層地熱井,當地鄉村振興多了一條“溫泉+”的路子

汩汩熱流潤坦洋

2025-01-26 07:56
|

  1月23日,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汩汩熱流從“福報泉”涌出,引入太空艙民宿。

  何為“福報泉”?故事還得從兩周前説起。

  1月9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成功在被業內公認為地熱貧乏區的坦洋村打出閩東第一口深層地熱井,出水溫度達標,具備良好的綜合開發利用條件。村民喜出望外,和專家一起為其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福報泉”。

  地熱資源勘查和地熱鑽探是打出“福報泉”的兩個主要難題。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質+”鄉村振興(坦洋)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段江飛介紹,福建地熱資源豐富,但主要分佈在廈門、漳州、福州等地,在寧德以北尚未發現天然溫泉。“坦洋地處溝谷地帶,斷層規模相對大、深部發育裂隙儲水空間,這為地熱流體的賦存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我們綜合運用地質調查、水文地球化學調查等多種地質勘查手段,確定了最優地熱靶點,在該村地下1700多米深處找到了地熱水。”

  坦洋村地下是1.5億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熔岩,石英含量高,硬度大,這對地熱鑽探提出了挑戰。“針對硬度大的難題,在1000米以淺,我們使用了潛孔錘快速成井工藝,每天可以鑽100多米,工期縮短了30余天;為保護深部熱儲不被岩粉堵塞,我們在1000米以深採用氣舉反迴圈鑽探工藝,有效保護深部含水層。”段江飛説。

  兩大難題破解,汩汩熱流涌出地面。目前,“福報泉”的地面出水溫度為46℃,每日出水量達150立方米,熱水沿著管道被送往一座佔地38平方米的太空艙民宿。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民宿按照一室一廳設計,床、沙發等傢具一應俱全,並配備了AI智慧設備。“太空艙民宿每日用水量在6至10立方米,按照現有出水量,能滿足10到15個太空艙的使用。”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質+”鄉村振興(坦洋)項目部現場負責人劉天一介紹,地熱水已被送往水質檢測機構檢測,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將根據水質檢測結果,結合坦洋工夫茶,用好水育好茶,做好“溫泉+”文章。

  “買到票了沒?”“什麼時候回來?”採訪過程中,“地質+”鄉村振興(坦洋)項目經理黨凱不時接到家人電話,作為河北邢臺人,離家遠,他也歸心似箭,但項目正在緊張收尾,他在現場忙著協調,回家時間遲遲未定。

  去年8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組建團隊全面進駐坦洋村,結合“大坦洋片區”發展規劃和當地群眾實際需求,發揮自身地熱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優勢,深挖當地清潔能源,助推坦洋鄉村振興。他們利用坦洋村溪水量較大、溫度適宜等條件,依託溪水低溫能源製冷,為當地10多戶村民和茶企加裝溪水源熱泵,創造了更好的生産生活條件。(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附件:

來源:福建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評論 關閉

政策文件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線上訪談
相關報道
視頻解讀
媒體解讀
新聞發佈會
媒體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