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屏山时评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开创福建思政教育新局面系列谈之二

2024-05-18 08:18
| | | |

□包骞

  “百年天演,鉴知未来”——福建省大中小学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全面铺开,“侯官寻踪”“南岛寻根”等研学路线给学子不一样的文化视角……近来,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在全省各地火热开展,如春风化雨,声声入耳、句句润心。

  思政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凝聚思想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一节思政课怎样才能打动学生,让青年学子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用足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用好“行走的思政课堂”这一重要形式载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实感人。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理论是抽象的,如何把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用生动的实际论证理论的科学性,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学理论、用理论。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走过的山山水水、到过的千家万户,都是思政育人的鲜活教材,都是充满感染力的教学现场。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等主题社会实践,让新思想“触手可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应不拘形式、不限课堂,让海量的思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用好《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推广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统筹推进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培育“一‘马’当先”电视知识竞赛等思政品牌,发挥省级大学生理论读书社示范作用,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在场馆街巷、田间地头踊跃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建立虚拟教研室共享机制,将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全时空、全学段网络育人场域。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促生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堂”绽放不一样的火花,从而让思政教育在培育建设新福建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