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防暑
持續高溫
午後陣雨難緩解
烈日炎炎,熱浪滾滾而來,福建的高溫絲毫沒有止步的跡象,反而有著更加猛烈的趨勢。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福建大地上“熱情如火”,多地午後最高氣溫都超過了40℃。10日,福建省氣象臺繼續發佈高溫警報和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全省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局部可達40℃。這難熬的高溫天還將持續多久?記者就此採訪了福建省氣象臺預報員曾瑾瑜。
曾瑾瑜介紹,受副熱帶高壓控制,10日我省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達35℃以上,其中福州大部、南平大部、寧德中東部、三明中東部、漳州北部、泉州中部的部分城區和其餘地區的局部城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其中,福州的局部城區達40℃。高空冷渦東移會給福建東北部沿海帶來一定的對流條件,一般在午後會出現強對流天氣過程,但對緩解高溫意義不大。
本輪的高溫天還將持續多久?曾瑾瑜介紹,10日至15日全省還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大部分縣市城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部分縣市37~39℃,中北部地區局部縣市可達40~41℃。16日起,受高空槽東移南壓和熱帶輻合帶週邊偏東氣流影響,全省將出現降水天氣過程,高溫將有所緩解。
此外,曾瑾瑜提醒,持續性高溫天氣會對電力供應、水資源配置、人體健康和農業生産等帶來不利影響,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儘量避免高溫時間作業,縮短連續工作時間,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謹防中暑。
今日入伏
“桑拿天”頻繁出現
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正式開啟。一些細心的讀者發現,去年入伏時間是7月16日,而再早一點的年份還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哪天入伏,是如何定的?
根據曆法中所記載的規定:“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其中的庚來自古代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的“天干地支”。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因此按照傳統推算方法,今年初伏的時間為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為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則是在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專家介紹,每年入伏的開始日期雖然都不一樣,但均在西曆的7月中旬,今年是本世紀入伏較早的年份之一。
記者從福州市氣象部門獲悉,“三伏天的熱”主要是由太陽光加熱地面,再通過紅外輻射、空氣對流和水分蒸發把熱傳給空氣的。每平方米的地表上有大約10噸的空氣,可以儲存大量的熱。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日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當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時,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會在此期間頻繁出現。
暑伏養生
忌生冷、祛濕氣
在三伏天裏,既要防暑,也不宜過分貪涼。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營養師陳慧雲建議,暑伏養生應注意養護陽氣,做到防中暑、忌生冷、祛濕氣。
防中暑。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建議做好防曬措施,儘量避免太陽直接暴曬。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段,儘量減少外出。及時補水,少量多次,加強房間通風、降溫。
忌生冷。不要貪食冷飲等,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會引發胃腸道不適、腹痛腹瀉等,同時需注意空調不要太冷,溫度不要低於26℃。此外,還需注意不要過於追求清熱去火的食物,如金銀花、菊花等,要根據體質合理選擇。
祛濕氣。夏季雨水多,喜肥甘厚膩的食物,過食生冷寒涼容易造成脾失健運,最後導致濕氣內生。濕氣在體內滯留時間太久,往往會導致皮炎濕疹、精神萎靡、大便不成形,甚至誘發關節炎等健康問題。建議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在陰雨天要注意關閉門窗,天晴後及時開窗通風。室內濕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調除濕模式或除濕機以去除濕氣。合理飲食,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外出時要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記者 張靜雯 海峽都市報見習記者 周婉怡 通訊員 鄭彬)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