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省政府 > 工作報告 > 財政預決算報告

關於福建省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1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8年1月26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福建省財政廳

2018-02-07 07:15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18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

  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源建設,創新支援方式,提升管理績效,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和民生改善,圓滿完成年度預算任務。

  (一)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議情況

  財政部門強化預演算法治意識,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關於2017年預算草案的決議、審查報告和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省級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審查報告,精心組織預算執行,紮實推進財政各項工作。

  1.有效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一是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全面營改增試點成果,落實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與所得稅減半徵收擴圍政策,繼續實施失業、工傷保險費階段性降費。取消、減免、暫停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50項。在2016年減稅降費370億元的基礎上,全省新增減稅降費260.1億元。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擔保代償補償等方式,引導金融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利用多雙邊國際金融組織等貸款5億美元,支援清潔能源、交通等項目。創新財政培訓方式,變財政政策內部培訓為對外宣講,省級共舉辦7期,累計參加人數約2300人,提高惠企財稅政策知曉度。二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落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固定資産加速折舊等所得稅優惠政策,制定實施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辦法,支援新一輪企業技改專項行動計劃,提高科研經費績效支出比例,激發企業和科研主體創新創造活力。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19家,完成年初計劃的148.3%。統籌整合各類資金,綜合運用財政貼息、獎補、基金等方式,支援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物聯網等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支援,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進三大主導産業做大做強,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落實外經貿發展資金,鼓勵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圓滿完成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經費保障任務。落實優勢特色農業財政獎補政策,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綜合改革。修訂進一步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引進總部、扶持現有總部、促進職能總部設立以及鼓勵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等。三是支援擴大有效投資。圍繞交通、市政、民生、環保、水利、信息網路、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促進有效投資,通過財政貼息、補助、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援補短板工程包實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四是積極爭取中央支援。2017年,中央對我省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1284.81億元,增長8.1%,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加快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發展以及支援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補助力度持續加大。首次給予我省民生政策托底保障階段性財力補助6.02億元。爭取我省新增債務限額585億元,比上年增加166億元,增長39.6%。平潭綜合實驗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獲批增列七類有關旅遊産業項目。晉華、三安、聯芯、福順微、福聯等5家重點積體電路生産企業自用生産性原材料、消耗品享受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

  2.注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一是優先保障重點支出。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壓縮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用於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重點項目支出。二是加大財政民生投入。全省民生相關支出3505.44億元,增長10.8%,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3%,持續保持在七成以上。省級財政下達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25個項目資金100.45億元,完成計劃的102.2%。三是轉變財政支援方式。全省累計落地PPP項目148個,引入社會投資1686億元;已啟動和正在籌備的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共9隻,已投資103個項目,帶動項目總投資1840億元;全省政府購買服務金額106.04億元,增長118%,購買項目數7101項,增長41%,其中購買基本公共服務78.19億元,佔購買總額的73.7%。

  3.重視加強預算執行管理。一是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制定省對市縣區財政收支考核暫行辦法,強化支出進度通報和約談機制,支出進度進入全國中上水準。提前謀劃做好債券資金項目篩選、規劃、方案制定和項目評審等各項工作,加快形成實際支出。加大結轉結余清理力度,全省共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65.46億元,其中省級84.86億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考核排名全國第10位,較上年提升13個名次。二是強化預算績效評價。省級專項資金全部編制績效目標,建立半年一次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評估機制。省級預算部門績效自評項目資金佔本部門專項預算總額的比例,在2016年50%的基礎上再提高10個百分點。省級財政重點評價涉及21個專項資金、88.84億元。三是加大財政監管力度。制定省級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實施辦法、省級財政專戶資金定期存款管理辦法以及20項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全省統一的政府採購網上公開信息系統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採購全流程線上運作,電子化開評標省、市、縣三級全覆蓋,2017年全省線上運作採購項目金額540.17億元。加強扶貧資金精準監管,開展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以及教育扶貧專項資金“最後一公里”督查,推進扶貧資金線上監管系統建設。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財政監督檢查。完善厲行節約制度建設,開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X"專項督查。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促進內部控制規範實施。開展政府資産報告試點和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産配置檢查。四是認真落實審計整改。按照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2016年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提出的審議意見,對同級審計以及穩增長、債務、扶貧等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逐條抓好整改。

  4.紮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一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3項政府性基金項目轉列一般公共預算並統籌使用。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利潤上繳比例提高到13.5%。281個省級一級預算部門全部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實現應公開範圍全覆蓋。制定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實現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信息在省級統一平臺上集中公開。建立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目錄,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數量清理整合壓減為278項。積極穩妥清理規範重點支出掛鉤事項,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二是落實稅收制度改革。落實簡化增值稅稅率政策,將增值稅稅率從四檔簡並至三檔。全面推開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組織做好環境保護稅我省適用稅額和應稅污染物項目數研究制定工作,在全國率先通過省人大常委會審定。三是穩步開展財政體制改革。根據中央部署,出臺《福建省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明確2017-2020年改革目標、職責分工、實施步驟。將省以下法院檢察院經費上收省級統一管理,並做好省以下法院檢察院收支基數上劃以及監察體制改革涉及收支基數下劃的銜接工作。印發並實施《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區財政體制方案》。完善省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制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辦法,繼續加大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力度。出臺《關於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落實有關重點工作成效明顯地區給予激勵支援的意見》,加大正向激勵力度。

  5.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一是完善債務管理制度。省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領導小組,出臺全省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等制度辦法,將政府債務管理納入省政府對設區市的績效考核。強化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截至2017年底,我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5467.8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餘額2783.96億元、專項債務餘額2683.9億元,全省債務餘額控制在財政部核定的限額之內,政府綜合債務率低於警戒線。二是組織做好債券發行。債券發行總規模1539.49億元,發行方式實現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全覆蓋,進一步促進地方政府債券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按債券存續期與銀行貸款利差測算,共節省各級政府融資成本約78.52億元。三是加強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組織開展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摸底排查,對存在不規範的舉債行為分門別類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各級做好分類整改。加強債務風險統計監測,實行風險預警提示通報。選取20個高風險市縣開展債務風險防控督導,及時清理整改不規範舉債融資。

  2017年,省財政廳改進和加強服務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認真辦理建議提案,全年承辦人大代表建議184件、政協委員提案138件,辦結率100%。加強與代表委員溝通交流,積極聽取和吸納代表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改進預算管理和財政工作。

  (二)2017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87.52億元,全省財力預算為3928.66億元,相應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28.66億元。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603.85億元,增長7.2%,完成預算的101.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08.7億元,同口徑增長8.7%,完成預算的100.8%。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19.29億元(含中央專款、上年結轉和新增債券安排的支出,下同),增長9.9%。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8.08億元,同口徑增長4.9%,完成預算的99.6%。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0.85億元,增長4.3%。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1284.81億元,增長8.1%。省對市縣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1163.52億元,增長7.4%。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993.08億元,增長23.5%,完成預算的122%。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988.10億元,增長30.5%。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8.76億元,增長3.8%,完成預算的105.8%。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8.02億元,下降7.5%。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31億元,下降11.5%,完成預算的118.8%。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91.51億元,增長88.5%。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6.66億元,下降18%,完成預算的100.8%。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70.1億元,增長137.9%。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382.45億元,增長10.3%,完成預算的105.2%。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150.1億元,增長9.5%。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1838.88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01.47億元,增長10.9%,完成預算的103.8%。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77.44億元,增長6.5%。

  5.地方政府債務

  財政部核定我省2017年新增債務限額585億元(含廈門市97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務限額480億元、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05億元。全省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582.8億元,發行置換債券956.69億元。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批准的2017年省級預算調整方案,增加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2億元,相應增加支出462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3.09億元,轉貸市縣支出448.91億元;增加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6億元,全部用於轉貸市縣支出。省級一般公共預算還本付息支出5.43億元,其中,還本支出2.6億元,付息支出2.83億元。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編成後再按規定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三)2017年主要支出政策落實情況

  2017年,按照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議要求,在保運轉的基礎上,加強四本預算統籌,切實保障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支出政策落實。

  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下達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4.78億元,推動化解過剩産能。下達科技經費16.78億元,增長10%,支援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科技計劃項目,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引進新型研發機構。省級籌集4.5億元,實施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採取基礎補助與增量補助相結合的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財政科技計劃設置管理,提高科研經費績效支出比例。建立促進以“用”為導向的産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制,財政資金投向逐步轉變為滿足産業和企業創新需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支援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下達8.1億元,支援打造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産、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優勢特色産業。下達3.58億元,支援安溪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8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6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16個福建農民創業園和50個省級農民創業示範基地等“一區兩園”平臺建設。下達2.21億元,用於增加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資本金及開展農戶生産性貸款擔保機構風險補償金,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下達4.6億元,支援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下達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12.3億元,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田園綜合體項目試點。

  支援脫貧攻堅。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籌集資金,並從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等多渠道籌集75億元,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落實産業、就業、搬遷、金融、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扶貧措施。在全國率先開展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救助工作,每年籌集2.4億元,為全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籌資4.5億元,在750個貧困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支援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加快發展。

  促進教育發展。下達110所公辦幼兒園建設資金4.5億元,增加3萬個學位。下達民辦幼兒園教育省級獎補資金2.2億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下達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轉移支付資金20.15億元,小學每生每年從650元提高到7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從850元提高到950元。下達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資金11.14億元和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建設資金8.67億元,切實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下達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省級獎補資金1.86億元,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下達職業教育資金12億元,提升現代職業教育品質。下達16億元用於高校實施“雙一流”建設,推動高等教育上層次上水準。下達學生資助經費17.71億元,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下達4億元,統籌用於開展我省創建高水準醫院、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和重點專科工程。下達4.27億元,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財政補償機制和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統一城鄉居民醫保政策,整合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推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設區市統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藥品聯合限價陽光采購,實施醫保窗口前移,建立派駐公立醫院醫保服務站制度。

  提高社會保障水準。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按總體水準5.5%的幅度調整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從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助標準從45元提高到5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標準由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2650元提高到3000元。下達2.78億元,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從省級福彩公益金中籌集資金5100萬元支援300個農村幸福院建設,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開辦費和床位補貼。下達5.44億元,支援各地向常住居民提供均等的就業創業基本公共服務。下達22.86億元獎補資金,支援各地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439.47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117.2%,各類棚戶區改造項目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下達省級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1.72億元,推動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加快投資進度,促進我省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建設和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下達2.68億元,支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下達9000萬元,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力度。下達1.38億元,支援重點文物修繕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重點項目保護。下達2900萬元,扶持文化精品創作生産和人才培養。下達5.8億元,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支援生態文明建設。爭取並新增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縣(市)7個,總共20個,獲中央轉移支付補助17.88億元,比上年增加4.75億元,增長36.2%。修訂完善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辦法,擴大補助範圍,優化激勵指標,下達19.01億元,引導市縣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修訂完善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籌集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11億元。下達4.67億元,積極推進汀江-韓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試點。下達小流域省級“以獎促治”資金5億元,對水質類別達到考核要求、水質有提升的市縣予以獎勵。爭取中央將我省納入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援範圍,獲得中央補助資金1.72億元。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列入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財政部已下達我省首批基礎性獎補資金10億元。下達造林綠化及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16億元,水土保持資金3.34億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8億元。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工作,持續支援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回顧本屆政府的五年,財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財政“十二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一是財政實力不斷壯大,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由2012年的3008.88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4603.85億元,年均增長8.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012年的2607.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4719.29億元,年均增長12.6%。二是財政政策積極有效,集中財力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減稅降費、PPP、政府投資基金等調控手段對穩增長調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民生保障穩步提升,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原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健全民生投入長效機制,民生支出五年累計達1.4萬億元,佔財政支出比重每年均超過七成。四是財稅改革深入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促進財政資金精準滴灌。營改增試點改革全面推開,累計減稅568.6億元。積極穩妥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建立正向激勵機制,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不斷健全。地方政府債券實現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更加規範。五是財政管理持續加強,法治財政建設步伐加快,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準進一步提高。財政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建成。國庫管理、資産管理、會計管理和財政監督等財政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

  五年來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以及代表委員們加強監督、有力指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以及全省人民艱苦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省財政經濟運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財政收入增速趨緩,持續增長壓力較大,收支矛盾仍較為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省級轉移支付壓力較大;部分專項資金使用不規範、資金沉澱的現象仍然存在,資金使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局部市、縣(區)負債率較高,隱性債務風險不容忽視。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認真聽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意見和建議,研究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18年預算草案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趕超目標的關鍵一年。做好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高品質發展與實現趕超有機統一起來,全力支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減稅降費,培育創新環境,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控制一般性支出,突出保基本、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為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2018年預算編制原則

  1.積極穩健,量力而行

  收入預計,既綜合考慮全省經濟基本面回暖、企業效益持續向好的積極因素和我省主要經濟指標預計增幅以及“十三五”規劃財政收入目標增幅要求,又充分考慮貫徹落實減稅降費、加大房地産市場調控力度對短期財政收入的影響,實事求是,合理確定全省財政收入增幅。支出預算,既全力保障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務的支出需要,充分考慮可能的增支因素,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又結合財力情況,合理評估,適當控制支出標準或提標幅度,做到有保有壓,確保財政綜合平衡。

  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

  加強預算統籌協調,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能夠通過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的項目,優先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加大結轉結余等各類存量資金盤活整合力度,對於結轉結余規模較大且暫時無需使用的資金,收回並用於其他亟需安排的領域。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援力度,嚴控一般性支出,推動高品質發展。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精準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教育、科技、農業領域投入只增不減,文化領域投入持續加大,醫療衛生領域投入穩步增加。

  3.改革創新,約束有力

  完善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硬化中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推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逐步建立起權責清晰、財力協調、標準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保障機制。突出績效導向,提高績效目標編制品質。推進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順應國家監察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做好省檢察院和省監察委的經費劃轉和預算安排,完善審計制度改革經費保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創新補短板資金籌集方式和保障機制,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民生社會事業發展。

  (二)2018年全省代編和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1.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

  在匯總各設區市和徵管部門經濟財政預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2018年全省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按4939.93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336.08億元,增長7.3%,其中:稅收收入4144.38億元,增長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3005.31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196.61億元,增長7%,其中:稅收收入2209.76億元,增長7.7%。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預計中央體制凈補助989.98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99.08億元,全省總財力預計為4194.37億元,比上年增加198.53億元,增長5%。按照收支平衡原則,相應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94.37億元,增長5%。其中:教育支出748.93億元,增長5.3%;科學技術支出76.49億元,增長5.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9.03億元,增長5.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9.88億元,增長5.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71.45億元,增長5.2%;節能環保支出105.72億元,增長4.8%;農林水支出355.92億元,增長5.1%。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259.1億元編制,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是受營改增收入劃分體制調整和銀行業非保本理財産品免征增值稅政策翹尾,以及房地産宏觀調控契稅減少等影響。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性收入961.5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收入286.84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0億元和調入其他資金6.29億元後,省級預算收入1583.73億元,比上年增加70.17億元,增長4.6%。按收支平衡原則,相應安排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83.73億元。

  省級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教育支出137.68億元,增長6.3%;科學技術支出19.07億元,增長12.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04億元,增長11.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7.24億元,增長11.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51.31億元,增長5.2%;節能環保支出69.23億元,增長17.2%;農林水支出166.82億元,增長16.6%。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扣除應上解中央支出以及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972.71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還本支出4.69億元,省本級財力預計606.33億元,比上年增加7.38億元,增長1.2%。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606.33億元編制。

  (三)其他三本預算

  1.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按1996.18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3.1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按1996.18億元編制。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按24.1億元編制,比上年減少3.33億元,主要原因是:根據財政部規定,2017年4月起取消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2017年7月起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標準降低25%;經省政府同意,2018年至2019年暫停徵收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加上中央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12.88億元,調入省廣電集團專項債券付息資金0.11億元,合計37.09億元。按照預演算法規定,以收定支,相應安排支出37.09億元。

  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按69億元編制,比上年減少40.4億元,下降36.9%。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按69億元編制。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按38.95億元編制,其中,動用上年結轉收入1.85億元,比上年減少35.6億元。主要是:一是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利潤上繳比例從13.5%提高到19%,增加2.39億元;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動用結轉結余資金1.85億元;二是省屬文化企業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從2018年開始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增加0.22億元;三是受2017年一次性將收回的興業基金資産管理計劃本金及投資收益繳庫影響,省級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減少40.06億元。按照預演算法規定的收支平衡原則,調出3.84億元用於地方一般債券還本付息後,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按35.11億元編制,比上年減少38.56億元,下降52.3%。

  3.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按1451.15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68.7億元,增長5%。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按1262.37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112.27億元,增長9.8%。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按423.17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21.7億元,增長5.4%。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按413.66億元編制,比上年增加36.22億元,增長9.6%。

  (四)省級重點支出安排情況

  2018年,省級全口徑預算統籌安排支出2069.59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83.73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7.0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35.11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13.66億元。省級通過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轉移支付、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等進一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重,加大對包括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域在內的市縣財力性轉移支付,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除保運轉支出外,重點保障五個方面的支出:

  ——在支援創新發展方面,安排231.92億元,增長9%

  重點用於:做大做強主導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支援辦好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加快建設數字福建,推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進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做強做優做大七大優勢特色産業,實施農産品品質安全行動計劃,打響“清新福建·綠色農業”品牌。支援投資工程包推介實施,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推進人才強省戰略實施和創新型省份建設,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打造良好人才生態。支援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落實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等惠企政策,引導全社會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在支援協調發展方面,安排201.15億元,增長3.4%重點用於:縮小市縣財力差距,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和産業相結合的財政激勵政策,支援各地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特色區域經濟。落實山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十條措施,鼓勵人才向山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支援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實施,促進海洋經濟一二三産業融合。支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支援發展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數字農業。鞏固提高糧食産能,注重農産品品質安全。支援培育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農村四好路”建設,支援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援駐閩部隊改革與建設,切實保障復退軍人待遇。支援閩藏、閩疆、閩寧幫扶協作。

  ——在支援綠色發展方面,安排117.7億元,增長12.6%重點用於:加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健全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支援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完善綠色生産、綠色消費政策,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迴圈利用,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支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實施“清新水域”“潔凈藍天”“清潔土壤”三大工程。支援完善河長制、落實湖長制,加強重點流域治理和小流域環境整治,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打造美麗鄉村。支援植樹造林、森林撫育,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試點。支援實施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在支援開放發展方面,安排16.6億元,增長0.4%

  重點用於:支援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核心區,推動對外經貿文化交流,搭建、完善合作平臺。支援建設高品質的自貿試驗區,推動通關便利改革創新。穩定外貿增長,支援企業打造出口品牌、開拓國際市場和外貿産業轉型升級,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精準對接世界500強、台灣百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支援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推進閩臺深度融合發展,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支援平潭加快開放開發,加強閩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支援台灣青年來閩就業創業和學習生活,深化兩岸民間基層交流交往。

  ——在支援共用發展方面,安排962.92億元,增長7.7%重點用於:支援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民族地區以及貧困村扶持力度,落實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危房改造等扶貧兜底措施,實施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扶貧小額貸款貼息等扶貧拓展提升項目。加快補齊教育、衛生與健康、養老、城鄉民生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短板。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配足配好高中教育資源,強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推動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緊解決産兒科供給不足和精神科建設滯後問題,集中力量推進醫療“創雙高”建設,加大醫療保障體制改革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加快健康福建建設步伐。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積極培育壯大養老産業,有效保障老年人服務需求。加快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實施交通暢通、水環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澇、城鄉潔凈、管網建設、景觀提升、配套服務和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支援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支援開展“廁所革命”專項行動,新建、改建城鄉公共廁所2100座。完善社會保障,將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標準由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3000元提高到3350元,健全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體系,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幫扶力度,促進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落實棚戶區改造稅費優惠和貸款貼息政策,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和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支援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支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産風險,切實維護公共安全,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福建”。

  三、切實抓好2018年預算執行

  2018年,我們將圍繞上述預算安排,堅持依法理財,加強財源建設,提高資金績效,推進深化改革,強化財政監管,重視從源頭上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效能,確保全年預算目標順利完成。

  (一)加強財源培植,強化收入組織

  一是優化財源結構。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引導金融加大服務力度,推動政府投資基金加快運營,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壯大財源基礎。支援培育大數據、物聯網、垂直電商平臺等新業態,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培植更多財源增長點。完善正向激勵政策,支援開發區提檔升級,增強園區承載力,促進項目集中、財源集聚。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産優化配置、有效利用,挖掘潛在財源。二是調動市縣培育財源積極性。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優化扶持重點,引導市縣注重行業稅收貢獻分析,提高産業投資在固投中的比重,選準産業、選好項目、扶好實體,做大做強各自特色的産業集群,培育壯大財源,增強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加強財政收入組織。抓重點稅源,強化財稅部門收入協調工作機制,落實總部經濟政策,強化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政策指導。盯流動稅源,主動適應網路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業態成長和營改增、結構性減稅等稅制調整,靠前做好跨地區經營企業的稅源服務工作。防空轉虛收,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和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規範財政收入核算和繳庫管理。

  (二)保障重點支出,提高資金績效

  一是優化支出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厲行節約,嚴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支出。做好省委十屆三次全會補短板和2018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籌措工作。二是整合專項資金。在現有清理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動態評估清理機制,逐步減少資金使用績效較差、沒有完成績效目標以及支出進度嚴重滯後的專項資金,並推動專項資金實質性整合。三是加快支出進度。嚴格按照省對市縣區財政收支考核暫行辦法,進一步強化財政存量資金盤活、支出進度通報和約談機制。推動項目庫建設,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細化到具體項目,減少資金沉澱,儘快形成實物支出。四是強化績效管理。實行分類績效管理,不同項目和資金類型,逐步採取不同評價方式。強化績效目標管理,省級所有專項資金都要對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進一步細化2018年度績效目標管理,制定相應的資金管理辦法,對逾期未按要求制定績效目標的,暫不批復專項資金預算。加強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建立預算安排與績效目標、資金使用效果掛鉤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五是改進支援方式。繼續規範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強監督管理和示範引領,加快項目落地實施。促進政府投資基金健康發展,通過基金服務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基金的審核監管和對資金投放的“穿透式”管理。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規範政府購買服務行為。

  (三)推進財稅改革,健全激勵約束

  一是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根據中央改革進程,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選取基本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和殘疾人服務等共同財政事權領域開展試點。密切跟蹤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進展,加強信息研判,提前做好政策應對。將符合條件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專項轉移支付轉列為一般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省級一般轉移支付比例,以正向激勵為導向,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體系。二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緊研究制定我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實施方案,繼續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滾動編制2018-2020年中期財政規劃,逐步構建支出規劃約束年度預算、年度預算以項目庫為基礎的管理架構。繼續完善專項資金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動態評估清理機制。按照中央部署,落實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開展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對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進行統籌整合,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域的補償力度。三是落實中央稅制改革部署。落實完善增值稅制度。認真組織實施環境保護稅開徵工作,做好分析與策應。密切關注個人所得稅改革動態,跟進房地産稅、消費稅等稅種的立法進程以及地方稅體系建設相關工作。做好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優惠政策試點以及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落地前期準備工作。

  (四)加強債務管理,強化風險管控

  一是強化風險源頭管控。開展債務投資項目清理,強化審批管理,控制新增債務規模。加強中長期支出責任事項的審核與評估,對未經財政部門評估債務風險或項目總投資無法落實、資金來源不明確的,不合規定的,建議不予立項,強化財政約束。對上年隱性債務梳理結果,開展再核實再排查,夯實底數,建實臺賬。二是落實限期化債計劃。督促市縣制定降低債務風險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隱性債務消化計劃,通過控制項目規模、壓縮公用經費、統籌政府收入、處置存量資産、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鼓勵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穩妥推進存量債務化解,實現債權人、債務人合理共擔風險,同時,注意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建立覆蓋所有市、縣(區)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督促各地對尚未置換的存量政府債務進行再梳理,倒排工期,理清置換程式和通道,確保按期完成置換工作。三是健全風險防控機制。繼續對高風險地區實行債務風險預警提示通報制度和債務風險防控督導制度。將債務風險化解情況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對提前完成債務風險化解目標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目標或風險加劇的予以扣減。四是保障合理融資需求。堅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不破這條紅線,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我省新增債務特別是專項債券的支援。引導市縣在住建、交通、海事、旅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做早做細做實項目盈虧平衡方案,積極爭取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專項債券發行試點。

  (五)加強監督檢查,嚴肅財經紀律

  一是把握監督重點。重點抓好政府債務風險、資金安全、財政收入品質和支出規範等方面檢查,並選擇扶貧、涉農涉企、生態環境保護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專項資金領域開展檢查。推進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X”專項督查常態化,重點對“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支出情況開展檢查。二是規範執法監督。實施《省財政廳關於加強和規範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嚴格規範執法監督檢查、審理等程式,推進執法監督檢查信息化,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推進執法監督檢查成果有效運用。三是加強內控建設。深化財政“放管服”改革,落實權責清單制度。推廣運用財政管理信息一體化系統,建設全省財政數據中心。建立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推動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向縣級延伸。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強化財政業務全流程監控,實現過程留痕、責任可追溯。積極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新的一年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省人大監督,虛心聽取省政協意見建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真抓實幹,認真做好財政各項工作,奮力為譜寫新時代福建發展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貢獻。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