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福建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0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嚴格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預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財政運作情況總體平穩。
(一)2019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2019年,省人大通過的全省代編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272億元,增長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8億元,增長3%左右。年度預算執行中,中央出臺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超出我省年初預期,共減少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5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億元。按同口徑匡算,全省收入預算目標相應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116億元,增長1.4%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25億元,增長0.6%左右。
據快報數統計,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5147.04億元,增長2.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052.72億元,增長1.51%,超過上述收入預期目標。若將減稅降費等政策性因素還原回去,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分別為6.7%、7.9%。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97.25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5.5%。
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63億元,增長16.9%。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5.98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12.2%。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448億元,增長11%,其中,中央轉移支付1138億元,增長13.3%。省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311億元,增長8.8%。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569.68億元,下降0.7%,為預算的102.7%,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減收影響。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208.16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10%,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271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4.7億元,下降11.4%,為預算的104.4%,主要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政策性減收影響。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3.45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28.3%,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10.71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18.45億元,增長21.2%,為預算的129.5%,主要是提高省屬國企國有資本收益提取比例。除按政策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9.5億元後,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2.62億元,下降1.3%,結轉下年支出36.33億元。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19億元,增長30.1%,為預算的101.5%。除按政策調入一般公共預算4.8億元後,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8.39億元,增長41.3%,結轉下年支出27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759.09億元,增長8.3%,為預算的100.8%。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649.44億元,增長18.2%。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2148.76億元。
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790.65億元,增長28%,為預算的102.6%。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768.4億元,增長41.8%。收支增幅較大,主要是根據中央部署,2018年7月1日起將廈門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納入省級統籌管理,且2018年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金按半年數繳納,基數較低。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877.56億元。
財政部核定我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799.2億元,其中,2019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009億元,增長37.1%。全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預計執行數7031.9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3048.51億元,專項債務3983.45億元,嚴格控制在核定限額內。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編成後再按規定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議情況
按照預演算法、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規定,嚴格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預算決議和省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的要求,堅持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力支援做好“六穩”工作,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攻堅戰、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援力度,全力服務我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和新福建建設。
1.實打實、硬碰硬抓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實
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政策。落實深化增值稅改革。自2019年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稅率從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稅率從10%降至9%。擴大進項稅額抵扣範圍,實行生産、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進項稅額政策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內,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銷售額從每月3萬元提高到10萬元;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年應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實際稅負為5%,年應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實際稅負為10%。落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的基礎上,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按最高限度制定我省落實政策。減免地方“六稅兩費”。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內,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中央授權的最高限度)徵收地方“六稅兩費”,即: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降低社保費率。自2019年5月1日起,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18%降至16%,改按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同時,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按中央授權的最高限度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減半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延續暫停徵收我省工業企業和物流企業江海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多措並舉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堅持將減稅降費作為2019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建立減稅降費工作協同共治機制,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和培訓力度,加強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實施效果監督檢查,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全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600億元,讓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全力支援打好三大攻堅戰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著力抓好財政支援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大力推進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省級財政共下達扶貧資金75.5億元,並爭取中央專項扶貧資金6.13億元。支援建檔立卡貧困戶造福工程易地搬遷、産業、就業、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綜合扶貧政策開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繼續在69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2017—2019年,累計投入11.61億元,全省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從財力、專項、貼息、機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對貧困縣脫貧攻堅和民生事業給予傾斜支援,17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完成摘帽,剩下的6個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福建省扶貧(惠民)資金線上監管系統竣工驗收並全面推廣運作,全流程監管專項資金增至37項,累計涉及資金超150億元,惠及人數超600萬,訪問量超1800萬人次。
大力支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堅戰傾斜,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落實生態保護激勵機制,結合上年度水質、森林覆蓋率、空氣品質等生態指標情況,下達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22.14億元。加快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累計下達20億元中央基礎獎補資金,並設立10億元省級正向激勵資金,激勵各地加快試點工作推進和精品示範工程建設,試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3.49億元。探索開展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汀江—韓江流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下達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小流域治理資金17.8億元。開展綜合性生態補償試點,下達23個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實施縣提升性補償資金3.3億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補助,2019年莆田市藍色港灣整治項目和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建設分別獲得中央補助3億元。
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研究制定我省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意見和分工落實方案,提出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等相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積極穩妥推進隱性債務化解,“一地一策”指導推進重點區域化債,督促高風險地區制定化債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化債計劃,通過安排預算資金、盤活存量資産等多渠道化解存量債務,逐步降低債務率。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優化債務期限結構,緩解各地償債壓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等有關要求,出臺指導意見,推進專項債券項目配套融資相關工作。完善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將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情況納入考核範圍,督促各地更好地落實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壓實債務管理主體責任。完善債務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建立債務風險化解情況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機制。根據財政部通報結果,我省一般債務率、專項債務率、綜合債務率等各項指標均低於警戒線,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3.有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支援創新引領發展,啟動省創新實驗室建設,落實企業研發投入財政獎補等財稅政策,下達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資金3億元,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獎勵資金1.7億元,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1.35億元。設立2億元專項資金,為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提供風險補償和增信支援。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落實工業企業技改完工後獎勵、企業技改設備補助、“機器換工”獎勵等政策,省技改基金規模從80億元擴大至120億元,累計投放119.25億元,帶動98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我省技改項目。支援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推動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應用示範,下達數字福建專項、數字經濟發展專項等資金5.2億元。支援引進和培育一批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研發團隊,下達人才專項資金3.4億元。優化科研經費管理,實施以增加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製度。出臺進一步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補充意見,加大對總部經濟的支援和服務力度。出臺促進開發區創新提升和促進口岸通關便利等政策措施,激勵開發區和口岸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金融領域財政獎補、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政策,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助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
支援擴大有效投資。支援鐵路、公路、港口、民航等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統籌下達各類資金336.93億元。支援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鐵路投資基金和總規模50億元的高速公路産業投資基金,在統籌原渠道財政資金的基礎上,2019—2023年每年分別新增補助1億元,用於設立投資基金的融資支援。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産業創新和兩大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等重點領域建設,下達預算內基建資金99.6億元。新增債務資金1009億元重點用於扶貧、鄉村振興、生態環保、交通路網、棚戶區改造、水利、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支援重大在建和補短板項目,促進穩投資、擴內需。加快政府投資基金運作,省級政府投資基金累計投資項目130個,投資金額158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1195億元。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全省管理庫項目344個,總投資3418億元。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省直涉農部門預算歸併保留涉農大專項18項,比2018年減少12項,按照“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從制度層面規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管理,切實提高財政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2019—2022年,全省籌措資金100億元,開展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用於推進50個鄉村振興重點縣(市、區)、100個特色鄉(鎮)和1000個試點村建設。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下達省級以上資金45.65億元支援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引導和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工作。支援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開展“一革命四行動”,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縣、示範村建設,下達18億元。支援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下達省級以上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20.88億元。積極支援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下達省級以上資金0.84億元。
4.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省與民生相關支出3911.2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7%,持續保持在超七成水準。省級財政下達27項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140.7億元,完成計劃126.8%。支援受暴雨襲擊地區推進防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撥付省級以上資金8.4億元。
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按照“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督促各地把“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放在支出順序首位,全面落實“三保”工作責任。嚴格落實“三保”預算安排事前審核和備案審查制度,加強預算執行監控,建立“定期報告+重點關注”制度和預警應急處置機制。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增加對下轉移支付補助資金規模,並向老區蘇區等基層財政困難和受減稅降費影響較大的地區傾斜,增強基層“三保”保障能力。實時關注各級財政庫款,加強資金調度,在財力範圍內做到對下轉移支付資金應調盡調,全年對下撥付調度資金1140億元,增長8.4%。
推進民生事業補短板。加大對學前教育投入,支援新建、改擴建200所公辦幼兒園,增加4萬個學位,下達6.03億元。完善城鄉一體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動高中品質提升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改革完善省屬高校年初生均撥款制度,省屬本科高校年初生均綜合定額撥款從7000元/生提高到12000元/生,高職院校從5000元/生提高到12000元/生。將基本公共衛生每人平均籌資標準從55元提高到69元,下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9年度省級補助資金17.16億元。支援開展醫療“創雙高”建設,下達3.25億元。保障省兒童醫院等省級重點基建項目建設,下達5.03億元。推進養老服務發展,下達資助各類養老項目專項資金4.38億元。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達2.8億元,支援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宣傳、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實施新聞出版廣電文化惠民工程等。支援體育事業發展,下達4.19億元,推動全民健身、體育場所開放和開展體育競技活動。
築牢社會保障體系。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資金中籌集35.6億元,並下達就業專項資金6.98億元,支援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準。按照5%的幅度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省定標準從每人每月118元提高到123元。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調劑制度,有效發揮醫保基金互助共濟作用。持續提高醫療保障水準,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省級財政補助100.09億元。推進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建設,將省定農村低保標準從年均3350元提高到3700元,下達城鄉低保、特困補助資金17.89億元,下達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91億元。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下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專項補助資金38.77億元。
5.穩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財稅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國務院《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研究測算改革對我省影響,不折不扣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穩步推進相關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將改革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安排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共同財政事權事項統一納入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出臺《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標準備案暫行辦法》,規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稅負總體平移、不增加企業負擔原則,提出耕地佔用稅我省適用稅額方案,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於2019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制定出臺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認真落實省委和省政府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實施意見,出臺具體貫徹措施,加強統一管理、穿透管理和全流程管理,依法依規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制定省級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實施意見,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分類監管和出租類資産規範管理。加強國有文化資産監管,著力推進文化企業改革。
推進財政“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權責清單制度,實行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網上辦事和電子證照在行政審批系統中的應用。出臺《關於提升政府採購領域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提升政府採購透明度,降低企業參與成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省政府採購透明度在財政部評估中位居全國第2。規範工程項目評審管理,切實保障評審業務參與者權益。啟動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和電子票據管理改革,解決繳費“最後一公里”問題。
6.持續加強財政管理
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關於2019年預算草案、預算調整方案和1—8月預算執行情況等決議、審查報告,精心組織預算執行。制定出臺貫徹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24條具體措施,嚴格落實向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等制度。對2018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發現的問題,逐項明確整改責任主體、整改時限、整改目標要求,按要求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落實省委和省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出臺25條具體措施和加強財政管理績效工作“1+3”推進方案,初步搭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加快建設預算績效信息系統。部門整體績效管理全面鋪開,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工作逐步完善,示範縣創建穩步推進。組織對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同步批復、下達,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實施“雙監控”,推動部門全面開展績效自評,對140.84億元財政資金開展績效重點評價,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相掛鉤。試編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目標,加強四本預算之間的銜接,省級層面提前一年實現績效管理覆蓋四本預算。
強化預算收支管理。堅持依法組織稅收收入,主動挖潛非稅收入。加強預算統籌,全省共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99億元,清理盤活存量資金146.92億元,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由19%提高到24.5%,並按19%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在嚴格落實年初既定的一般性支出壓減5%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壓減幅度。加強財政性投資項目評審管理,涉及評審金額32.22億元,節約財政資金2.5億元。對12項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情況和資金管理使用發放情況開展專項檢查,紮實推進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X”和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最後一公里”專項監督工作。
總的看,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平穩,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取得新進展。這是省委和省政府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以及代表委員們監督指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以及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省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增收難度增大,財政支出剛性較強,部分基層財政運作比較困難;一些部門的預算績效管理意識還比較薄弱,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需進一步提升;個別市、縣(區)政府債務率偏高,償債壓力較大,防控風險任務較重。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預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2020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落實中央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推動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大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結構調整,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認真貫徹“以收定支”原則,加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力度,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切實做到有保有壓;優化省與市縣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完善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控並逐步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為加快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2020年預算編制原則
1.實事求是、科學預測
收入預算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既綜合考慮我省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的戰略要求,又充分考慮減稅降費政策翹尾等因素的影響。
2.以收定支、突出重點
支出預算要嚴格控制,堅持量入為出,切實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加大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全力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領域支出,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大力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3.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財力狀況和人民群眾現實需求,合理確定基本民生支出標準,加強重大建設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按照可持續、保基本安排好各項民生支出,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規範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穩妥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4.均衡財力、兜牢底線
進一步優化對市縣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辦法,推動專項資金實質性整合。積極統籌中央獎補資金,進一步加大對市縣轉移支付,促進地區間財力均衡,全面落實基層“三保”預算管理工作機制,支援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5.注重績效、打破固化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探索運用零基預算理念。堅持目標和結果導向,將績效評價結果、審計發現問題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和改進管理掛鉤,完善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分配機制,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削減低效無效和長期沉澱資金,政策到期項目原則上不再延續。
(二)2020年全省代編和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1.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
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動力減弱,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減小,預計2020年財政收入增長將明顯放緩,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增加。綜合考慮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的關聯程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減收效應持續釋放等政策性因素,2020年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預計增長2.5%左右,按2.5%編制,總收入為5275.72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2%左右,按2%編制,地方級收入為3113.77億元。若將減稅降費等因素還原回去,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分別為6.8%和6.7%。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中央體制凈補助1195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76億元、調入資金258億元,以及財政部提前下達的2020年新增一般債務限額137億元,全省收入合計4979.77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79.77億元,剔除財政部提前下達新增一般債務限額,增長7.1%。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280億元編制,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133.07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收入303.97億元、動用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20億元和調入資金16.79億元後,省級收入1853.83億元。按規定將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福建地區新增一般債務限額126億元編入預算後,省級收入合計1979.83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支出1979.83億元,剔除財政部提前下達一般債務限額,增長10.2%。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扣除應上解中央支出以及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1206.71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0.94億元、新增一般債務限額全部轉貸市縣支出126億元後,省本級支出636.18億元,增長2.2%。
(三)其他三本預算
1.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按2585.48億元編制,增長0.6%。按規定將財政部提前下達的2020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636億元編入預算後,全省收入合計3221.48億元,增長11.3%。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221.48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按25.21億元編制,增長2.1%。加上中央補助收入20.59億元、調入專項債券還本付息資金2.81億元,省級收入48.61億元。按規定將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福建地區新增專項債務限額486億元編入預算後,省級收入合計534.61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34.61億元,扣除新增專項債務限額轉貸市縣支出448.26億元後,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86.35億元,其中:補助市縣支出29.27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8億元、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55.28億元。
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按109.58億元編制,下降7.5%。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9.58億元。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按49.33億元編制,下降1.7%。其中: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8.68億元、省級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0.18億元、省屬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47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扣除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按30%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5.6億元、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還本付息8.37億元後,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按35.36億元編制。
3.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按1903.81億元編制,增長8.2%。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按1844.38億元編制,增長11.8%。
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按874.36億元編制,增長10.6%。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按864.73億元編制,增長12.5%。
(四)2020年省級四本預算支出安排情況
2020年,省級全口徑預算統籌安排支出2802.53億元(不含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債務限額),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53.83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8.61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35.36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864.73億元。除保運轉支出外,對照省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內容,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支出保障:
——支援創新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方面,安排197.55億元,增長16.8%
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用好普惠金融發展專項等資金,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專項資金正向激勵機制。支援創新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高標準建設省創新研究院、創新實驗室。支援實施“三高”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推動重大創新技術和産品應用,辦好第18屆“6·18”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用好人才專項等資金,支援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八閩英才”培育工程、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重點産業精準引才專項行動。支援拓展提升現有主導産業,培育壯大新的主導産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準。開展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省技改投資基金擴大至200億元。整合相關部門資金,支援工業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推動工業企業“退城入園”。支援深化數字福建建設,高標準辦好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高起點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用好海洋經濟發展專項等資金,加強海洋強省建設。利用好預算內投資等財政專項資金,支援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百千萬”計劃和新一輪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用好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實施促進消費正向激勵。
——支援協調發展,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安排273.06億元,增長13.8%
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快建立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支援閩東北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建設,全力推進基礎設施聯通、産業配套協作、公共服務資源共用和生態協同保護。統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區、做強縣城、培育小鎮,促進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聯動。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增強困難地區和基層政府“三保”能力。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認真落實《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堅持同等優先、適當傾斜,持續加大老區蘇區發展扶持力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提升糧食産能,保障生豬等重要農産品供給。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援國防和軍隊改革發展,推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做好雙擁優撫工作。
——支援綠色發展,確保生態美成為新福建的永續優勢方面,安排140.28億元,增長16%
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完善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財政政策體系。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支援深化生態雲平臺建設,實施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行動。加大對綠色環保産業的支援,推動發展生態綠色經濟,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化工業、機動車等污染源綜合治理,完善臭氧污染防控體系。深入踐行木蘭溪治水理念,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共抓閩江、九龍江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加強重點流域、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支援實施飲用水安全“六個100%”工程,提升城鄉飲用水水質。弘揚長汀經驗,推進新一輪水土流失治理。支援全省普遍推行垃圾分類處理。加大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力度,統籌推進老舊小區、街區片區和老城區改造。加快改造老舊水電氣和通信管線管網,新建改建一批城市和農村供水管網。高品質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支援開放發展,力爭在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走在前頭方面,安排80.15億元,增長13.6%
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支援實施海絲核心區建設提升行動,紮實推進絲路海運、絲路飛翔、數字海絲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兩國雙園。落實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措施,創新金融機構支援外貿企業融資獎勵等正向激勵政策,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和新興服務貿易,促進開發區高品質發展。支援辦好第21屆“9·8”投洽會。支援發揮閩籍僑親、僑商優勢,深化閩港閩澳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認真落實、持續完善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支援兩岸經貿合作,促進優勢産業融合發展,推動對臺農業合作。支援平潭加快開放開發和國際旅遊島建設。貼近臺胞需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支援辦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福建文化寶島行”、文博會、旅博會等活動。
——支援共用發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方面,安排1562.11億元,增長10.6%
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籌措工作。突出老區蘇區、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攻堅,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鞏固脫貧成果,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幫扶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重點幫扶對象,防止返貧。實施優先的就業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繼續做好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支援發展多種形式的就近便捷托育服務,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薄弱中小學辦學條件,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加快職業教育改革,提高“雙一流”和應用型高校建設水準,辦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援深入實施健康福建戰略,積極增加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全面推進醫療“創雙高”建設,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支援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盤活土地和房屋資源,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支援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廣電,繁榮影視創作,推動影視基地建設。支援辦好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促進全民健身,發展老年體育,擴大體育消費,壯大體育産業。支援加強社會治安防控,優化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此外,財政部提前下達的2020年福建地區新增債務限額612億元,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優先保障在建項目,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26億元,全部轉貸市縣,由市縣統籌使用;新增專項債務限額486億元,安排省本級37.74億元,轉貸市縣448.26億元。專項債券按照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原則,重點用於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産業園區基礎設施、農林水利、污水垃圾處理、教育、醫療衛生等國家確定重點支援的領域。
三、紮實做好2020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預算安排,我們將深入貫徹預演算法,全面落實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要求,大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精準發力做好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全年預算目標順利完成。
(一)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現代財政制度
一是穩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根據國務院《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以及財政部等部門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研究調整省與市縣財政相應收入劃分,明確省以下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密切跟蹤中央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展,適時研究出臺我省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方案,完善共同財政事權分類分檔轉移支付制度,指導各地推進省以下改革工作。二是持續推動預算管理改革。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深入推進預算公開。進一步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意識,2020年底省級層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深入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促進預算績效管理系統與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的互聯互通,更好地運用績效管理手段強化激勵和約束。三是積極落實稅收制度改革。密切關注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立法進程,鞏固和深化增值稅改革成果,落實好部分消費稅稅目徵收環節後移並下劃地方的改革工作,研究地方稅體系建設。
(二)進一步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培育厚植財源
一是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密切跟蹤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對企業家的宣介和對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二是有效發揮投資拉動作用。注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精準發力,加強與就業、消費、投資、産業、區域政策協調配合,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産業和消費“雙升級”。加快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加強項目儲備與審核,抓緊推進項目實施。加強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援創新創業,促進産業集聚發展。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充分發揮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採購等引導帶動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資。三是加快促進總部經濟發展。指導各地進一步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加大對總部經濟的培育扶持和服務力度。在引進新的總部企業方面,著重引進知名企業、職能型和區域型總部、“網際網路+”等新業態。在支援現有總部企業發展方面,著重支援企業品牌升級、發展壯大、擴展省外業務、增加職能和管理區域。落實好對總部企業人才獎勵政策和服務保障。
(三)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開源節流平衡預算
一是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辦事、厲行節約的思想,從嚴從緊編制部門預算。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非急需項目支出,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壓減5%的基礎上,最低按5%比例進一步壓減,總壓減比例達到10%以上。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培訓費支出,加強對相關支出事項必要性、合理性的審核,不得安排無實質內容的公務活動。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把“三保”放在地方財政支出的優先位置,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力度,持續兜牢兜實“三保”底線。二是加大各類資金統籌力度。大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存量資金要優先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政策支出。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銜接。做好我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持續推進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激勵機制。加大部門結轉資金與年度預算的統籌力度,對於預計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項目,不再安排或減少預算安排。三是繼續清理整合專項資金。取消政策到期、預定目標實現等已無必要繼續實施的專項,及時調整無法完成目標、執行嚴重滯後等績效低下的專項,切實整合政策目標相似、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進一步壓縮專項資金項目數量。
(四)進一步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防控債務風險
一是嚴格落實規範管理要求。按照中央下達的政府債務限額,組織做好新增政府債務限額分配,按程式將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嚴格將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資金列入預算,強化預算約束。繼續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庫,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堅持“資金跟項目走”,優化投向結構,提高使用效益。支援做好專項債券項目配套融資工作,依法合規推進重大項目融資。二是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督促各地落實債務化解方案,嚴格落實化債計劃,採取有力措施化解存量債務特別是隱性債務。加強對債務風險較高的市、縣(區)的化債指導,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化債工作。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禁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按照終身問責、倒查責任的要求,依法依規實施問責。三是注重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強化全口徑債務動態監測管理,完善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提示通報機制,啟動隱性債務風險等級通報制度。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精準施策,特別是對列入債務風險紅色等級的少量市、縣(區),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化債工作的機制,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指標,積極穩妥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五)進一步築牢法治意識,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一是深入推進財政法治建設。牢固樹立預演算法治意識,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嚴格執行省人大批准的預算,從嚴控制預算調劑事項。嚴格執行預決算公開相關規定,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二是依法行使財政監督職能。深入貫徹執行《福建省行政執法條例》,嚴格規範執法監督檢查、審理等程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持續加強對脫貧攻堅、預決算公開、地方政府債務和財政專項資金等領域財政政策執行情況監督,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三是不斷提高依法監管水準。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積極推進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建設,整合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績效管理等業務環節,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各級財政部門對預算管理的動態反映和有效控制,促進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
(六)進一步提升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支援和配合人大依法開展預算審查監督
一是切實履行報告工作制度。認真貫徹執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預算決算的決議,嚴格落實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預算執行、政府債務管理、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等。二是持續改進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關於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精神,提高支出預算和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結合省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審計查出的突出問題、制約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等,不斷完善支出預算和政策。三是加強服務代表委員工作。充分研究吸納代表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在加強日常溝通交流、優化預算報告和草案編制、提高建議提案辦理品質、解決代表委員關注的實際問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省人大的監督指導,虛心聽取省政協的意見建議,堅定信心、艱苦奮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紮實做好財政各項工作,為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更大貢獻。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