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福建省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1 年 1 月 24 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建省財政廳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1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嚴格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關於預算的決議,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大財政政策應對力度,積極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這一年,我省財政工作面臨的困難之多、挑戰之大,是多年來未有的。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各級財政部門全力以赴應對疫情防控,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聞令而動、聽令即行,將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來抓,第一時間啟動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財政保障機制,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圍繞保障疫情防控物資供應、減輕患者救治費用負擔、提高疫情防治人員待遇等出臺一系列財稅支援政策,疫情防控資金和政策得到有效保障。全力以赴推動復工復産,及時出臺規模性助企紓困政策,以合理適度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強化減稅降費階段性政策,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落實“一竿子插到底”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既當好“過路財神”又不做“甩手掌櫃”,推動資金快速精準投放到終端,為基層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提供有力支撐。全力以赴抓好財政收支,針對疫情衝擊造成全省財政收支增幅一度降至負兩位數的嚴峻形勢,各級財稅部門在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堅定信心、主動作為、攻堅克難,依法依規組織稅收收入,挖潛增收非稅收入,加大國有資源資産盤活力度,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點領域支出,實現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三個正增長”。
(一)2020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2020年,省人大通過的全省代編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275.72億元、增長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3.77億元、增長2%左右。年度預算執行中,中央新出臺階段性減稅政策及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超預期,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減收18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收103億元。按同口徑匡算,全省收入預算目標相應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091億元、下降1.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11億元、下降1.4%左右。
據快報數統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158.35億元,增長0.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78.96億元,增長0.9%,均超過上述按同口徑匡算的收入預期目標。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14.61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2.7%。
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3.99億元,同口徑增長7%。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4.51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同口徑增長0.9%。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562.95億元,增長6.8%,其中,中央轉移支付1253.81億元,增長8.6%。省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467.2億元,增長11.3%。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429.71億元,增長33.5%,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收;支出4291.94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34.6%,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03億元,下降14.9%,主要是受政策性減免以及疫情影響導致港口建設費和地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減收;支出57.71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76.2%,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49.72億元,增長26.4%,主要是省級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企業可分配利潤上繳比例從24.5%提高到30%,以及2019年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好于預期,相應增加2020年上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扣除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32.90億元以及年終結余46.54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0.28億元,增長33.1%,主要是國有企業産業項目資本金增加。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3.29億元,增長6.2%;支出14.68億元,下降20.1%,主要是2020年起,將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從19%提高到30%,相應減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870.02億元,增長4.1%;支出1861.91億元,增長12.3%。滾存結余1904.88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875.55億元,增長8.3%,主要是在職參保人數增加和繳費基數隨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支出869.82億元,增長13.8%,主要是參保退休人數增加以及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提高。滾存結余619.87億元。
財政部核定我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9639.2億元,其中,2020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644億元,增長62.9%,主要是中央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政府債務規模,我省新增債務限額相應大幅增加。全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預計執行數8338.6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3211.31億元、專項債務5127.36億元,嚴格控制在核定的限額內。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編成後再按規定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按照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規定,以及省人大預算決議和省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的要求,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加大對“六穩”“六保”等重點領域的支援,充分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有力維護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1.支援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一是疫情防控資金和政策保障有力。全省各級財政累計下達資金91.1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資金37.27億元,佔比41%,確保城鄉居民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醫療機構不因支付政策而影響救治,確保基層組織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疫情防控。同時,採取疫情防控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確保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制定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一線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等6項政策資金開展重點檢查,確保發揮防疫資金使用效益。支援湖北武漢、宜昌抗疫,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購置援贈義大利、菲律賓等國家防護物資和醫療設備。
二是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到位。支援擴大疫情防控重要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我省260家全國性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62.95億元貸款共獲得中央和省級貼息1.16億元。快速撥付省級商務發展資金,保障疫情防控最緊張期間的防疫物資進口、收儲、發放。對疫情期間口罩、防護服等生産企業生産運營成本進行補助,推進疫情防控物資擴産、轉産、新建“三個一批”工作。及時撥付疫情防控物資收儲流動資金,並對所轄企業被省級以上收儲的産品數量、收儲進度及快速增産增效等成效較好的設區市給予分檔獎勵。開闢政府採購“綠色通道”,明確採購單位可直接組織實施採購,保障以最快速度直接採購到疫情防控急需物資。
三是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做好疫苗接種資金保障,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支援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及時下達19.6億元補助資金,統籌用於原12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及婦幼健康、地方病防治、衛生應急等方面,支援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69元提高到74元,新增部分全部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疫情防控。迅速下達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2.96億元,中央財政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補助資金7.18億元全部落實到項目執行單位。
2.支援三大攻堅戰取得豐碩成果
一是支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多渠道籌集省級以上財政綜合扶貧資金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主要用於支援産業、就業、醫療、教育、易地扶貧搬遷、飲水安全和貧困村集體經濟等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我省現行扶貧標準下4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支援援疆援藏援寧援甘工作成效明顯。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統籌中央和省級扶貧資金,重點幫扶脫貧不穩定戶,防止因疫致貧返貧,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完善扶貧(惠民)資金線上監管系統,全流程監管的專項資金37項,累計資金超230億元,惠及戶(人)數753萬。
二是支援生態環境品質保持領先。在全國率先出臺財政支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建立常態化、穩定的生態環保資金投入機制。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加快推進驗收,九龍江流域7個試點項目啟動實施。建立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補償機制,支援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高品質通過評估驗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獲中央補助6億元,建立我省配套資金籌措機制。全流域生態補償、綜合性生態補償、汀江—韓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被中央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汀江—韓江流域生態補償獲財政部新一輪獎補政策支援。莆田、晉江藍色海灣綜合整治項目和福州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獲中央補助4.03億元。福州市、漳州市、莆田市等3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獲得的15億元中央補助資金全部下達到位。
三是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主動把握中央擴大政府債務規模的政策契機,積極爭取支援,我省政府債務限額大幅增長,有效發揮投資拉動作用。全面梳理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情況,督促各地做實做細償債計劃,落實償債資金安排,全年地方政府債券本息全部按期足額償還。強化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嚴格將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加強全口徑債務統計監測,強化債務風險分析、研判和預警,督促各地依法合規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將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範圍,壓實債務管理主體責任。
3.支援“六保”任務全面落實
一是支援居民就業保持良好態勢。省級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7.77億元,支援實施“十個一批”擴崗行動等工作,拓寬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就業渠道。支援湖北籍勞動者就業創業,對生源地為湖北的2020屆高校畢業生按每人2000元標準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支援開展高校畢業生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全年累計培訓55.56萬人次。強化援企穩崗,在2019年對不裁員或少裁員參保中小微企業給予失業保險費50%返還的基礎上,2020年將返還標準提高到100%,鼓勵各地靈活制定本地化舉措,全年共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6.31億元,惠及企業23.58萬家、職工410.21萬人。
二是支援基本民生持續改善。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3919.38億元,佔比75.2%,持續保持在七成以上。省級財政下達28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172.89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17.7%。支援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下達教育專項資金92.57億元,重點做好疫情期間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惠及困難學生超百萬人。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支援省婦産醫院、省兒童醫院、省疾控中心、附一醫院奧體院區等項目建設,擴大醫療資源供給。穩步提高養老保障水準,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省級補助資金57.16億元。落實居民醫保及大病保險待遇保障政策,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補助資金98.49億元。城鄉低保平均標準達8260元,比2019年底提高910元。提高殘疾人生活、護理補貼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階段性提高臨時救助籌資標準,對受疫情影響和因突發性、緊迫性問題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群眾,直接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應救盡救。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下達39.51億元,用於老舊小區改造、公租房保障和棚戶區改造、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等。
三是支援市場主體加速恢復發展。在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不折不扣落實中央2020年新增出臺減稅降費政策,在許可權範圍內制定免征疫情防控車輛車船稅、免征困難行業江海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等政策,及時做好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在中央授權範圍內頂格實施社保減免政策,預計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10億元,並減免承租國有資産類經營性房産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租金7.97億元,有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安排2億元貼息資金支援中小微企業融資紓困,推動200億元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貸款全部投放,惠及企業4600多家,貸款年化利率不超過3.35%。整合設立10億元省級政策性優惠貸款風險分擔資金池,完善科技貸、外貿貸、商貿貸等“快服貸”産品。
四是支援糧食能源安全落實到位。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支援農田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和完善農業支援保護補貼制度,省級財政下達75.43億元,支援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並向疫情防控任務和“菜籃子”等農産品保供任務較重的地區傾斜。穩定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儲備訂單糧食補貼資金保障,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支援“引糧入閩”工作,保障我省糧食市場供應。支援建立健全多元主體、多類品種、多種形式互為補充、協同聯動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提升煤炭儲備規模。
五是支援産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省級財政投入15.49億元,增長39.3%,支援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等政策落地。落實“電動福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做大做強。落實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援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和企業設備更新、産品升級換代。創新實施小微出口企業“單一窗口+出口信保”保費全額補助、外匯避險産品獎勵等財政金融政策,提高外資到資獎勵標準,支援拓展“雲推介”“雲簽約”等線上招商引資渠道等,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落實財政正向激勵資金保障,支援各地發放電子消費券,開展線上線下促消費等“全閩樂購”活動。
六是支援基層運轉平穩有序。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省級財政安排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補助資金增長19.5%、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3.1%。對基層“三保”壓力特別大的老區蘇區縣(市、區)給予一次性省級財力補助。對所有縣區實行庫款和保工資監測,將中央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增加的現金流全額調度給縣級財政。第一時間爭取、分配、下達中央抗疫特別國債和特殊轉移支付等直達資金,用於“六穩”“六保”等重點領域支出,有效緩解基層財政運作困難;同時,貫徹執行中央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對資金分配下達、資金支付、惠企利民補助發放情況進行全覆蓋、全鏈條監控,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按照財政部的要求,先行選擇27個縣納入“三保”預算編制事前審核範圍,加強縣市財政“三保”預算執行監控,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做到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處置。
4.財政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一是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有效落實。嚴格執行省人大批准的預算,科學有序安排支出,優先保障“六穩”“六保”等重點任務,其餘非剛性非急需支出一律暫緩安排。按照省委和省政府要求,堅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各級各部門因公出國(境)經費和差旅費支出比上年壓減50%以上,公務接待和會議培訓相關支出比上年壓減60%以上,堅持“非危不修”原則,一律暫緩批復辦公業務用房大中型維修改造項目。
二是存量資金資産盤活力度加大。加大存量資金統籌,對省直部門2019年及以前年度各類專項資金結轉結余,除已開工在建的重點項目資金外,全部予以清理收回,統籌用於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項目支出。建立資産盤活長效機制,通過存量控制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分類規範處置等措施,積極盤活行政事業單位資産,全年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共批復處置土地492畝、房産3.9萬平方米,處置收入6.4億元。
三是預算績效管理水準持續提升。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要問責、低效多壓減、有效多安排”,加快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省級層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著力構建全方位格局,探索構建政府收支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逐步推進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對所有項目支出實施績效目標、績效運作監控和績效自評。著力構建全過程鏈條,省級所有申請新增設立的專項資金全面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對現有的189個專項資金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21個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後財政評價全部完成。著力構建全覆蓋體系,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積極引進第三方參與,省級設立預算績效管理專家庫,聯合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5所高校分別創建績效研究智庫平臺。根據財政部考核結果,我省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被財政部評為優秀等次,居全國第3位。
5.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
一是財稅改革持續深化。出臺國家安全、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紮實推進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教育、科技、自然資源等領域改革。省級在2020年預算編制中積極運用零基預算理念,廈門市率先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持續推進專項資金清理整合,省級專項資金從2019年的204項減少至189項。制定財政預決算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指導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提升預決算公開標準化規範化水準。資源稅我省適用稅率、計徵方式以及減免稅具體辦法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後,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二是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動。制定《福建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基本完成我省劃轉工作。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有效落實,引導金融機構全面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任務。研究出臺《省級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實施方案》,國有資産配置和存量資産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加強省級文化企業重大事項管理,文化企業改革深入開展。
三是財政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全面梳理13類74項財政惠企政策並編印成冊,深入基層開展財政政策宣傳解讀,幫助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政策。統籌規範財政監督檢查,改進方式和方法,開展惠民惠農、疫情防控、直達資金等專項資金重點檢查,推動財政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財政監督評價工作獲財政部通報表揚。加快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持續優化政府採購營商環境,我省政府採購透明度評估總得分居全國第1位。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加快推進,在全國率先實施跨省交罰電子票據改革、率先實現醫保報銷全程網辦、率先接入全國財政電子票據查驗平臺。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顧過去的五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回落、收支平衡難度較大的情況下,財政運作基本平穩,各項財稅政策有效落實,為完成全省“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在服務新時代新福建建設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年來,財政實力不斷壯大,服務新時代新福建建設能力顯著提高。在全力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連續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五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100億元的情況下,財政實力不斷壯大,收入規模邁上新臺階,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總量達到2.42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42.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達到1.46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41.7%。財政支出規模逐年加大,保持較高支出強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達到2.4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58.6%,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五年來,財政政策積極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品質有效提升。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動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減稅降費、融資紓困、地方政府債券等調控手段對推動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科學技術累計支出566億元,年均增長16.6%,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逐步建立。省級以上財政累計安排預算內投資資金472億元,全省共發行4317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落地PPP項目313個、引入社會資本投資3155億元,支援交通、市政與産業園區、民生服務、農林水利、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
五年來,民生保障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建立健全民生投入長效機制,民生支出持續保持在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七成以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1157億元,支援實施129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扶貧資金超過400億元,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年均增長達到兩位數,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建立,省定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從每人每年2650元提高到4050元。教育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持續上升,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全覆蓋。
五年來,財稅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預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形成“四位一體”政府預算體系,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實現全省全覆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高。稅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營改增”全面推開,增值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落地見效,稅制結構持續優化、依法治稅水準明顯提高。財政體制進一步健全,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穩步推進,正向激勵機製作用顯現,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更加科學。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不斷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更加規範。
五年來,財政法治建設持續加強,依法理財水準穩步提升。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有效落實,財政法治意識明顯增強。推進財政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強化財政規範性文件及政策措施合法性審核,財政依法決策水準和制度建設品質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財政收支、專項資金、政府債務檢查,推動市縣財政管理水準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面完成覆蓋所有財政業務流程的三級內控制度體系建設,預決算公開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取得的成績,是省委和省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以及代表委員們加強監督、有力指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以及全省人民上下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同時,我省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各級財政收支仍處於緊平衡狀態,部分基層財政運作比較困難,“三保”壓力仍然較大;有的地方和部門預算執行基礎工作不夠紮實,支出進度較慢,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需進一步提升;有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較重,償債壓力較大。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1年預算草案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落實落細“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要求,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支援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為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
預算編制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實事求是、科學預測。堅持收入預算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與積極財政政策相銜接,綜合考慮我省“十四五”發展目標和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各項任務,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編制收入預算。
二是打破固化、提質增效。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障重點支出。省級和廈門市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抓好改革試點,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突出績效導向,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大力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支出。
三是加強統籌、形成合力。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統籌銜接,把包含中央轉移支付在內的各類預算資金及國有資源(資産)等收入,納入支出預算統籌安排,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四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可能,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合理確定民生支出標準,加強重大建設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嚴禁將超財力的新增提標擴圍事項納入預算,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五是強化管理、防範風險。堅持預演算法定,規範編列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預算,增強市縣預算完整性。強化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切實發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抓實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一)2021年全省代編和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1.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
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預計增長4.5%左右,按4.5%編制,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5390.4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4.5%左右,按4.5%編制,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217.51億元。收入預算與經濟發展指標保持大體協調。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中央體制凈補助1237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55億元、調入資金339億元,全省收入合計5048.51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相應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48.51億元,增長5%。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304.3億元編制,增長3.5%;加上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183.09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收入302.17億元、動用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50億元和調入資金12.23億元,省級收入1951.79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支出1951.79億元,增長5.3%,扣除應上解中央支出以及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1391.98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16.15億元,省本級支出543.66億元,同口徑增長3.6%。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按3648.47億元編制,增長6.4%,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支出3648.47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按22.61億元編制,下降10.3%。加上中央補助收入9.82億元、調入專項債務付息資金2.49億元,省級收入34.92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4.92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5.02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9.9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按101.5億元編制,下降32.2%,扣除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0億元,安排支出81.5億元。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按48.76億元編制,下降8.5%。其中: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5.74億元、省級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2.51億元、省屬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51億元。加上中央財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補助收入0.1億元,省級收入48.86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扣除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按30%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5.45億元、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還本付息0.53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按42.88億元編制,其中:省本級支出42.78億元、補助市縣支出0.1億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按2090.35億元編制,增長11.8%;支出按1970.94億元編制,增長5.9%。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按974.77億元編制,增長11.3%;支出按962.47億元編制,增長10.7%。
(五)2021年省級四本預算支出安排
省級四本預算統籌安排支出2992.0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51.79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4.92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2.8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962.47億元。除保運轉支出外,全力支援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在毫不放鬆繼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對照省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內容,相應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重點支出保障:
1.支援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科技投入結構和支援方向,整合設立科技創新專項,提高科技投入産出效率,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專項資金激勵作用,建設一批重大平臺、特色園區、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省創新實驗室、省創新研究院,新佈局建設一批研發平臺。加快實施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創新工程。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專項行動,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健全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企業承擔重大科研項目,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探索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新模式,加大種子企業儲備和上市扶持力度。加大省級人才專項資金投入,加強人才引進與培育,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充分發揮科技獎勵政策激勵作用,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收益分配機制,落實“軍令狀”“揭榜挂帥”等制度。做好科技特派員制度經費保障,推動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行政村全覆蓋。
2.支援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用好數字福建、數字經濟等專項資金,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援籌辦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用好海洋經濟發展專項等資金,推進六大灣區和重點港區建設,發展壯大海洋産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領域,培育壯大綠色經濟。落實工業企業技改完工投産獎勵、企業技改設備補助、“專精特新”培育扶持、技改中長期項目融資貼息等惠企穩企政策,推動製造業提升和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省。優化服務業發展等資金投向,發展壯大物流、文旅、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推動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加快恢復增長。用好財政支農資金,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健全農業支援保護制度,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
3.支援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強化財稅政策支援和引導,服務構建大通道、發展大流通、開拓大市場,推動生産、分配、流通、消費良性迴圈,打造國內大迴圈的重要節點。發揮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撬動引領作用,加快“兩新一重”建設,深入實施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大産業項目建設。健全完善投資促進機制,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通過獎勵激勵、經費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持續推進“全閩樂購”促消費行動,支援網紅經濟、社區電商、農村電商發展,穩定和擴大大宗消費,提升鄉村商貿水準,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4.支援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改革經費保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發揮多區疊加優勢,深入實施“絲路海運”“絲路飛翔”等標誌性工程。落實穩外貿穩外資措施,實施金融機構支援外貿企業融資獎勵等激勵政策,推進外貿創新發展和利用外資提質增效。拓展升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跨境貿易提效降費減時。深化閩港閩澳合作。實施僑資僑智僑力引進工程。加快推進閩臺産業合作,提升基礎設施聯通,落實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加強民間基層交流交往。
5.支援更大力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完善新時代山海協作激勵機制。深化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推動公共資源共用、産業配套協作、生態協同保護、社會治理聯動。完善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機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庫區發展,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支援力度。深化東西部協作機制,做好援疆援藏援寧工作。加大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專項等資金投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落實五年過渡期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財政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加快“百鎮千村”試點示範項目建設。
6.支援推進生態省建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構建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財政政策體系。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建設全省統一的資源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林長制,持續深化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加快生態雲平臺3.0建設。統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實施一批生態文明重大項目。落實污染防治攻堅戰經費保障,推進閩江、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碧海”工程。發揮節能、技改財政獎勵等政策帶動和“電動福建”三年行動計劃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完善綠色金融支援保障機制,支援碳排放達峰行動,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大正向激勵考核力度,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推廣使用降解塑膠包裝。
7.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籌措工作,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增強民生政策的可持續性。健全以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為手段的再分配機制,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促進提高居民收入。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支援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健康福建建設。優化教育經費結構,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對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一步規範省級統籌制度。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推動醫養康養相結合。發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引導作用,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8.支援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支援籌辦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加強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保護。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進一步保護開發萬壽岩遺址。統籌文化、影視等專項資金,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事業,加快建設公共文化場館,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落實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支援籌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第17屆省運會。支援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檔案、地方誌等工作,做強做優新型智庫。
9.支援加快建設更高水準平安福建。做好法治社會建設經費保障,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常態化長效機制資金保障。推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支援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全面落實各項擁軍優屬政策措施,積極為駐閩部隊排憂解難,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持續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嚴密防範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開展食品生産品質安全提升行動,完善“一品一碼”追溯體系,持續治理“餐桌污染”。
三、紮實做好2021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
(一)認真貫徹實施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
一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深入貫徹落實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規定及省人大有關要求,自覺接受預算決算審查監督。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預算決議和決算決議。做好年中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情況報告、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和相關專項報告工作。二是完善財政配套制度。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制定誰清理”的要求,將新修訂的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作為財政法治宣傳培訓的重要內容。按照實施條例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對有關制度文件進行全面清理。研究制定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相關配套制度,細化為具體的操作辦法,確保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三是深化落實審計整改工作。壓緊壓實審計整改責任,健全完善挂銷號制度,限時按項逐條推進整改。健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堅持整改具體問題與完善管理體系相結合、完善規章制度與健全落實機制相結合、強化監督指導與實施有效約束相結合,舉一反三,標本兼治,不斷提高財政預算管理科學化水準。
(二)強化預算執行管理
一是抓好收入組織工作。堅持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嚴禁收取過頭稅費和虛收空轉。健全重點稅源企業聯繫監測制度,加強動態跟蹤,持續優化服務,做好政策指導。完善減稅降費落實工作機制,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堅決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二是強化財政支出管理。堅持預演算法定,嚴格執行省人大批准的預算,嚴禁無預算超預算支出。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控一般性支出。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加強暫付款項管理,確保預算收支平衡。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強財政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形成全省統一的預算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體系,以信息化推進預算管理現代化。完善直達資金管理機制,優化分配流程,加大監督力度,強化數據共用,進一步提高直達資金管理水準,增強直達機制的政策效果。
(三)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
一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紮實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合理確定財政事權範圍,適度加強省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基層財政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二是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省級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同時選擇3個設區市本級、8個縣(市、區)開展改革試點。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更好發揮標準在預算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項目支出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項目入庫評審機制和項目滾動管理機制。加快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強和規範政府購買服務。三是落實稅收制度改革。用好用足中央賦予的稅收管理許可權,研究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確定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我省具體實施方案,承接好中央下劃地方收入的消費稅稅目徵管工作,培育壯大地方稅源。
(四)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一是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依法構建管理規範、責任清晰、公開透明、風險可控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督促各地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相關規定,強化“借、用、管、還”的全鏈條、全方位管理。統籌做好新增債務限額安排,強化預算約束。二是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績效。健全專項債券項目庫建設,加強項目儲備、評估與遴選,將債券資金投向中央及省委和省政府確定的重點領域項目,優先支援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研究開展專項債券資金績效評價,提高專項債券使用效益。三是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完善常態化監測和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加強風險評估預警結果應用。推進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透明,以公開促規範、防風險。督促各地嚴格落實到期政府債務償債責任,堅決防範債券違約風險。抓實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五)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
一是推動績效和預算管理深度融合。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與完善政策、調整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資金。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推動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二是推動政策和項目評價高效聯動。將績效關口前移,加強績效指標審核,全面開展新出臺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將審核和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從源頭上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實行全週期跟蹤問效,政策到期、績效低下的政策和項目及時清理退出。三是推動市縣財政管理績效水準持續提升。完善預算績效管理考核,層層傳導壓實績效責任,大力推進示範點建設,爭取縣級財政管理績效考核取得新突破,確保市級層面在2021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市、縣預算績效管理水準。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省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省政協的意見和建議,攻堅克難、奮發有為,與時俱進、振興財政,紮實做好財政各項工作,全力護航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