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福建要聞

穩住基本盤 築牢壓艙石

——我省農業農村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發展態勢

2024-11-03 07:09
| | | |

  近日,福安市康厝畬族鄉竹岙村44畝水稻喜獲豐收。村民忙著將菌棒移植田間,通過稻菌輪作,實現糧食經濟作物雙豐收。據了解,該村自2020年實行稻菌輪作以來,共引進4個黑木耳新品種,輪作黑木耳34.5萬棒,菌棒的廢棄料還田,冬閒田變成了效益田。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李鬱 陳雅芳 攝

  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嚴守耕地紅線,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打造特色農業産業集群。

  糧食生産形勢良好,重要農産品數量足、品質好,特色現代農業高效高質,農業物質裝備條件不斷改善,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今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前三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2020億元,同比增長3.6%,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997元,同比增長6.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2個百分點。

  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我省正全力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三農”壓艙石,為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企穩

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增産

  在同一地塊,春種“一種兩收”的再生稻,畝産“噸糧”不在話下;利用冬閒田無縫銜接移栽短生育週期油菜品種,既增加油料供給,又通過水旱輪作改良土壤,更開闢了農民增收新渠道。

  今年,浦城在全省創新發展“稻—再—油”模式,建立示範片1100畝。10月25日召開的現場觀摩會上,專家實地測産數據顯示,再生稻兩季畝産高達1382.7公斤,據此測算,全年畝均純利潤可超千元。

  為了糧食增産增收,福建不可謂不努力。

  在光澤縣,“稻魚共生”模式將魚米之鄉的願景濃縮在同一片田塊裏;在福鼎市,“早稻—晚稻—蠶豆”一年三作模式實現地盡其用;在長汀縣,“稻蝦共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從屏南縣走向全省的“我在鄉間有畝田”活動,喚醒了沉睡的拋荒地……

  福建山多地少,是全國第三大糧食主銷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在吃飯問題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盡顯責任擔當。

  真金白銀,托舉種糧信心。年初,福建便印發《2024年穩定糧油生産九條措施》,安排穩定糧食生産專項資金9000萬元。九市一區以及全省所有涉糧縣(市、區)均出臺配套補助政策,做到政策力度不減、覆蓋範圍更廣。“鄉村振興貸”“興業惠糧貸”等金融活水,滋養田疇沃野。水稻和玉米種植完全成本保險等不斷加碼的保險産品,讓種糧農民更有底氣。

  全鏈發力,挖掘增産潛力。為持續提升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福建深入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在工廠化育秧環節,引入水稻精量播種、精準條播、高速密播等現代化生産線,並在多地試點示範。

  面對強降雨、高溫、颱風等考驗,福建今年糧食生産頂住壓力,交出了一份金色的豐收答卷。

  春糧豐收到手,實現面積、單産、總産“三增長”;夏糧顆粒歸倉,早稻單産蟬聯全國第一;秋糧豐收在望,381.4萬畝中稻收割完畢,379.4萬畝晚稻陸續開鐮。從全局來看,預計可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53萬畝、總産量507萬噸生産任務。

  “米袋子”穩,“油瓶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魚簍子”等同樣量足質優。

  目前,全省能繁母豬存欄95.9萬頭、規模豬場保有量4798家,均穩定在國家任務數之上。前三季度,全省肉蛋奶産量290萬噸,同比增長2.5%;蔬菜産量1153.7萬噸,同比增長3.5%;水果産量316.1萬噸,同比增長3.8%;茶葉産量42.7萬噸,同比增長5%;食用菌産量107.8萬噸,同比增長5.4%。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提質

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集鏈成群

  一隻肉雞,實現770億元全産業鏈産值。這是福建建設肉雞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的“小目標”。

  在實現“吃雞自由”這件事上,福建是認真的。省內擁有亞洲最大的白羽肉雞企業,還擁有河田雞、象洞雞、金湖烏鳳雞、德化黑雞等地方特色優勢品種。為了做大做強肉雞文章,福建聞“雞”起舞。

  今年,福建肉雞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獲批建設。根據建設方案,福建將按照全産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思路,推動肉雞産業集鏈成群發展。産業集群將覆蓋光澤縣、龍岩市新羅區、德化縣、泰寧縣、南靖縣等10個縣(區),力爭到2027年,集群建設區內肉雞存欄量達12307萬羽,出欄量83218萬羽,産肉量161.1萬噸,出欄5萬羽以上規模企業504家,全産業鏈總産值突破770億元。

  “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福建山海資源得天獨厚,“森林糧庫”富足,“海上糧倉”豐饒,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茶葉、水産、筍竹等“土特産”遍地開花。立足特色資源優勢,福建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面開發食物來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10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持續做強做優臨海藍色、閩西北綠色、閩東南高優三大特色農業産業帶,到2030年,全省形成200條超10億元特色農産品全産業鏈。

  在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引領下,福建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新步伐。

  2021年啟動實施的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是重要抓手。這項工程的核心動作,便是推動鄉村特色産業向適宜區集中、向産業園區集中,引導人才、資金、政策、科技等要素集聚。今年以來,全省新增省級以上優勢特色産業集群1個、現代農業産業園4個、農業産業強鎮7個,爭取國家資金4.4億元。特色現代農業重點項目紮實推進,預計1—10月完成投資63億元,佔計劃91%。

  深耕細作,福建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以來,新增66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總數達213個,現有綠色有機農産品2007個,福建名牌農産品210個。

向新

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提檔升級

  白羽肉雞新品種“聖澤901”突破國外種源壟斷,國內市場佔有率超20%,今年5月成功出口坦尚尼亞;花椰菜種子供應量佔全國70%以上;育成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水果玉米品種,水果玉米供種量佔全國市場65%以上……

  10月29日—31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産品交易會在福州舉辦。作為東道主,福建全景式呈現種業創新成果,底氣十足地宣告:農業科技創“芯”,福建有“種”。

  科技賦能,裝備升級,福建農業正向“新”出發。今年,福建圍繞農業關鍵技術、核心種源、現代農技裝備等領域,啟動實施23項年度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

  種業“國家隊”,福建企業擁有自己的姓名。

  近年來,福建安排專項資金,實施省種業企業培優項目,重點支援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國家育種聯合攻關企業和省內優勢種業企業開展育種創新。全省已有13家企業(機構)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名單;一批企業與科研院校&&實施白羽肉雞、青梗菜、花椰菜等國家育種聯合攻關項目;永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獲頒農作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A證),成為全省第三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

  種業創新彰顯農業“芯”動力,設施裝備升級匯聚農業硬核實力。

  今年,福建高標準農田財政補助從畝均2400元提高到3000元,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62.6萬畝,累計建成1070萬畝,覆蓋全省七成以上耕地。

  近日,福建省全面啟動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最新方案補貼力度更大,今年投入資金超過去年全年3倍以上;補貼範圍更廣,從之前的7類增加到15類;補貼標準更高,絕大部分農機具比之前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全省已補貼購置各類適用農機裝備6.68萬台,結算補貼資金2.13億元,補貼報廢老舊農機具507台。(記者 張輝)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