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週末戲相逢” 看不一樣的“好戲”
展示“閩派”文藝精品,推動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
作為“週末戲相逢”乙巳蛇年新春第一波演出,省歌舞劇院正月初二至初七6天時間裏奉獻了數十個精彩節目,累計逾萬人次到場觀賞。在舞蹈節目《福兮》中,演員們從西湖水上舞臺走來,吸引現場觀眾各種搶拍。
福建人民藝術劇院以“兒童劇坊”為主題的特色演出。兒童劇《小邋遢奇遇記》圍繞小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巧妙融合教育意義與娛樂性,提升演出的互動性和觀賞性,寓教于樂,積極倡導衛生環保的生活理念。
1月12日晚,省實驗閩劇院在福州西湖公園古堞斜陽以《宋韻千年·詩詞福建》與觀眾相約2025年的第一場“雪”。這場獨特的沉浸式藝術盛宴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到場共同“穿越時空”,在宋韻古風中感受福建詩詞之美。
1月11日,福建京劇院在福州西湖公園晨曦廣場水上舞臺演出。暖場環節,來自江西的遊客熱情參與,與福建京劇院優秀青年京劇演員共同演唱京歌《遊子吟》。江西戲迷説:“下次京劇院在西湖演出,還要來過戲癮。”
2月9日,福州西湖畔省美術館前小廣場迎來了一場匯聚雜技、滑稽互動表演、黃梅戲、越歌、掌中木偶戲等多種表演形式的精彩演出。斬獲國際金獎的雜技節目《古韻新聲——繩技》表演尤受孩子的喜愛。
2月15日,福建芳華越劇院的越劇綜藝演出以文旅融合節目《“一碗福建”福味來》開場,宣傳品類繁多的福建特色小吃,展現芳華青春風采。不斷“升級版”的“週末戲相逢”吸引央媒及多家省級媒體的追蹤報道。
福州市屬國有文藝院團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榕城書場等地舉辦多場別開生面的“週末戲相逢”演出活動,經典閩劇、福州評話紛紛亮相,為市民遊客搭建近距離接觸閩都文化的平臺,讓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正月初四,一場南音和爵士樂跨界融合的惠民演出在廈門中山路精彩上演。古典悠揚的非遺南音傳統樂器與節奏動感的爵士樂薩克斯等現代樂器一同演奏,為觀眾帶來南音《元宵十五》、流行樂《彎彎的月亮》等經典曲目。
2月2日,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在漳州龍文區閩南水鄉舉辦“週末戲相逢”專場演出。悠揚的唱腔、靈動的表演,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駐足觀賞。現場還精心設置融入歌仔戲元素的文創産品攤位,滿足群眾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新春佳節,在泉州洛陽橋景區余慶樓,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帶來6場梨園戲《陳三五娘》沉浸式互動演繹。觀眾可親身參與劇情發展,成為“戲中人”,古老劇種聯動百年番仔樓,極具閩南特色的演出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
2月12日晚,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在萬達廣場舉辦“週末戲相逢”元宵晚會。晚會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讓藝術之花在群眾身邊綻放,現場還特別設置了“猜燈謎”互動環節。
春節期間,莆田市以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獻路步行街為中心,精心策劃演出活動。莆仙戲《春草闖堂》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目尤受歡迎,“看大戲、品美食、賞非遺”的融合體驗更是讓市民遊客流連忘返。
2月15日,南平市南詞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在武夷山水城開展“週末戲相逢”南詞專場公益惠民演出。《九曲棹歌》《贈塔》獨特的唱腔和韻味,讓人仿佛置身武夷山水間;二胡獨奏《聲聲慢》悠揚的旋律讓遊客不由放慢腳步……
龍岩在武平縣傳統文化街區興賢坊興賢樓推出《吾家有喜》。戲曲和舞蹈中加入了客家民俗元素,打造客家特色街區實景演出。演出期間還邀請觀眾參與趣味橫生的互動遊戲,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喜愛傳統藝術。
2月14日晚,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在寧德市金蛇頭村開展“週末戲相逢”演出活動。燈火闌珊處,上千村民共聚“家門口”,共賞瀕危劇種獨特魅力。文化之光溫暖冬夜,傳統戲曲在直達群眾中煥發蓬勃生機。
2月3日,平潭縣閩劇團在風景秀麗的翠園公園開展“週末戲相逢”之“蛇舞新春 麒麟獻福”新春專場演出,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充滿傳統韻味的文化盛宴,大家在美景和藝術相伴中充分感受新春的濃濃喜慶氛圍。
福建省海峽殘疾人藝術團“看到”組合參加演出。
在現場看戲的一名退休美術老師用畫筆速寫“週末戲相逢”公益性演出活動。
暖場環節雜技演員邀請孩子參與互動遊戲。
經典老歌引來觀眾上臺熱烈互動。(圖片由省文旅廳、各地市文旅局提供)
年初歲首,好戲開場。2025年元旦起,我省充分發揮文旅系統優勢,面向大眾推出藝術形式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群眾喜聞樂見、體現創新融合的“週末戲相逢”公益性演出活動,展示“閩派”文藝精品,豐富市民遊客文化體驗。
突出直達基層、直達一線、直達群眾
作為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週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時間主要安排在週末及節假日,並將貫穿全年,讓八閩大地處處洋溢文化之美,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
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全省國有文藝院團踐行藝術為民,精心策劃演出內容,以“福”文化為基調,融入地方風情,推動更多優質文化資源有效、有力直達基層、直達廣大群眾。音樂、舞蹈、戲曲、雜技、曲藝、魔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輪番上陣,體現創新、探索、融合,持續呈現與劇場、與以往惠民演出不一樣的“好戲”,全面展現“閩派”文藝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文華表演獎、梅花獎得主傾情加盟,國際國內獲獎節目持續上演,市民、遊客可無門檻、近距離領略高水準文化藝術的魅力,在美景和藝術相伴中,享受福建“一路山海一路歌”的別樣風情。
突出示範帶動、地市聯動、觀眾互動
省屬院團元旦率先啟動,一個月內在福州西湖連續開闢晨曦廣場水上舞臺、古堞斜陽景點、省美術館前廣場等各具特色的演出場地,目前已累計演出20場。正月初二至初七期間,福建省歌舞劇院在西湖推出6場《福秀·水上雅集》,陸上舞臺與水上舞臺雙舞臺聯動,還特邀省海峽殘疾人藝術團“看到”組合參演,現場加座至500個座位仍一座難求。
九市一區春節前也全面啟動,春節期間“週末戲相逢”活動如火如荼,全省觀演人次超18萬。活動突破傳統模式,邀請觀眾參與妙趣橫生的互動活動,拉近觀眾與藝術的距離,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每當經典的旋律響起,總有觀眾情不自禁走上舞臺和演員共同演出。臺上激情表演,台下喝彩連連,每一場演出都成為當地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突出接地氣、有熱氣、聚人氣
山水為幕,戲景交融。福州西湖公園古堞斜陽、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廈門中山路、泉州洛陽橋景區、龍岩武平興賢坊、莆田興化府……各地市在人流量大的景區、公園、廣場、文化街區等地紛紛推出沉浸式演出。傳統藝術表演與充滿古典氣息的古建街區完美融合,觀眾也化身“戲中人”,在“潮玩”中樂享高雅藝術,共同領略戲曲之美和福建人文自然之美。
演出還精心設置節目導賞,引領觀眾細細品味不同藝術形式獨特的魅力,吸引市民遊客特別是青少年“路轉粉”。現場還同步開展藝術普及、文旅推介、文創市集、非遺手作、戲服打卡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市民遊客賞美景、看演出的同時逛非遺市集、品福茶福味,感受創意與文化的魅力。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