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接待旅遊總人數6.48億人次,增長13.5%;旅遊總花費8350億元,增長19.6%。經測算,全省實現文旅經濟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佔全省GDP比重達10.5%。
誠邀八方賓朋 相約“武夷山下”
共襄文旅盛事 共用“清新福建”
(A)文化旅遊産業不斷壯大
●實施“311”重大項目帶動行動,
218個年度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25億元,
佔年度計劃109%。
●累計引進重點項目201個,總投資1491.25億元。
●建立文旅企業“白名單”,促成銀企融資合作99.08億元。
●實施觀光遊覽設施更新提升行動等8個行動,
獲得超長期國債資金2.22億元。
●南靖縣官洋村入選聯合國旅遊組織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廈門植物園、龍岩冠豸山成功創建5A級景區。
●新評定3家4A級景區、4家省級旅遊休閒街區、2家省級旅遊度假區。
●打造全省數字文旅數據資源中心,
“暢遊八閩”APP累計入駐商戶超1000家,交易額超3億元。
(B)對外對臺合作持續深化
●“走出去”宣傳推介
赴日本、法國等舉辦“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文旅推介會,赴美國開展文旅專題推介,赴葡萄牙、西班牙、埃及等地舉辦民樂街頭快閃、“茶和天下”雅集等特色活動。
●“請進來”交流交往
舉辦“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福建非遺展演、“絲海夢尋”大型交響音畫等活動,開展中國(福建)-匈牙利文化交流周等活動;舉辦海絲國際文化旅遊節,邀請16個國家150家旅行社來閩踩線。
●做熱入境旅遊市場
出臺促進入境旅遊高品質發展12條措施,發佈10條入境旅遊經典線路。2024年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65萬人次、實現入境遊客旅遊花費超40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2.7%和127.1%。
●加強臺港澳文旅合作
開展海峽兩岸文博會、海峽旅博會、福建文化寶島行、香港國際旅遊展、澳門國際旅博會、澳門非遺展演等活動。成立海峽兩岸民宿融合發展聯盟,開展兩岸旅遊民宿標準共通試點;對台灣“首來族”推行景區免門票等政策,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金門旅遊。
(C)文旅消費市場供需兩旺
●實施文旅消費主題年活動,
全年推出810多項惠民措施,開行入閩旅遊專列60趟,
舉辦8000多場文旅促消費活動。
●創新開展文旅“脫口秀”活動,
發佈“福建文旅生活指南”,
推出“一碗福建福味來”系列短視頻,
全網傳播超4.6億人次,
福建文旅品牌入選中國品牌建設案例,
“四時福建”入選全國宣傳推廣十佳案例,
簪花圍入選中國旅遊産業影響力案例。
●建成並啟用“福建省旅行社信用評價系統”。
評定第二批省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15家。
建立9個省直部門組成的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廳際協作監管機制。
出動執法人員開展日常檢查9.24萬人次,
檢查各類文旅經營單位3.87萬家次,
在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考評中居第2位。
(D)文化賦能勢能更加強勁
●培育“閩派”文藝精品
實施新時代精品創作工程,打磨復排33部精品力作,60多個項目入選國家級各類展演和扶持項目,高甲戲《圍頭新娘》獲“五個一工程”獎,實現該獎項“八屆蟬聯”。舉辦第九屆福建藝術節,推出55部各藝術門類新創劇目,開展1600多場展演活動,85萬多人次現場觀看。
●打造休閒文化旅遊示範
打造4個試點街區,引進120多個非遺業態項目,集中展示非遺項目300多項,4個街區人流量均超1000萬人次。
●培育“跟著演出去旅行”新業態
建設8個街頭文化藝術街區,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萬多場。出臺打造東南演藝經濟高地和兩岸流行文化中心的政策措施,累計開展營業性演出2.53萬場、同比增長54%,營業總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67.5%。
●壯大國潮旅行新風尚
發佈“福建文明之光”等首批5條文物主題遊徑,2024年組織舉辦各類博物館展覽活動5600余場、參觀人數3180萬人次。打造《雀起無聲》《最憶船政》《唐朝詭事錄·西行》等旅遊演藝産品。
2023年、2024年,福建省連續兩年舉辦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對提振行業發展信心,促進文旅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助推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
2025年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將於4月17日至19日在南平舉辦。
本次大會以“培育文化旅遊支柱産業”為主題,以“辦一次會、興一座城、旺一方經濟”為目標,突出“文化味”“科技感”“煙火氣”三大元素,持續深化做好人氣聚合、産業融合、資源整合“三篇文章”,集聚多方力量、匯聚行業智慧,實現“一地舉辦、輻射周邊、帶動全省、貫穿全年”的效果,全方位推動福建文旅奮勇爭先、再上臺階。
突出“三大元素”
“文化味”“科技感”“煙火氣”
突出“文化味”,辦一場提升文化影響力的大會。
一是開幕式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等文化名人參與大會視覺設計、宣傳推介、開幕式導演等環節,將以朱子名句“萬紫千紅總是春”為立意點,從朱子文化、山水文化、戲曲文化、海絲文化等多維度展示福建“閩派”文化氣韻和風采,呈現新時代福建精神特質。
二是擬發佈《大武夷文化旅遊圈發展規劃》等,推出“閩韻風華”文化大觀園文旅融合項目,打造“閩派”文化集萃區,構建“一城看遍千年福建”全景式閩派文化體驗生態。
三是舉辦首屆全國茗宿發展大會暨海峽兩岸(福建)茗宿融合發展交流活動,多角度展示“茶文旅”融合發展新成效。
突出“科技感”,辦一場展示福建新形象的大會。
一是創新數字文旅場景。使用AR、VR、XR等技術,打造集聲音、視覺、互動於一體的“山海尋音 八閩有福”沉浸式文化特展,發佈《福建24小時》專輯,實現聲音數字化存儲與傳播,打造福建聲音名片。
二是升級數字文旅體驗。打造《月映武夷》數字化旅遊演藝項目,採用270度包裹式大螢幕,以雲霧特效演繹“仙山”神話;策劃數字化旅遊體驗項目,應用AI、裸眼3D等現代科技手段打造“傳奇武夷”行浸式數字劇場、“飛越福建”飛行球幕影院等精品項目。
三是搭建數字文旅平臺。把握未來文旅研究院落地福建機遇,加強沉浸式數字文旅體驗項目的研究、策劃、設計、實施、人才培訓等,加快培育文旅新質生産力,打造數字賦能文旅發展示範標桿;開展數字文旅高端對話,打造“山海互聯,虛實共生”文旅新名片。
突出“煙火氣”,辦一場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大會。
一是以會興業促産業發展。省委、省政府將出臺培育文化旅遊支柱産業的政策文件,從推動文化旅遊業強鏈延鏈補鏈、提升文旅設施和管理服務水準、數字賦能文化旅遊業高品質發展、促進文旅消費市場擴容提質增效等方面推出具體措施,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
二是以會招商促項目賦能。邀請重點央企、國內外知名企業及重點金融機構,聚焦建設福建1號濱海風景道、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五大世遺旅遊集聚區、打造東南演藝新高地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批重點招商項目,簽約一批投融資合作項目。
三是以會聚人促活動惠民。舉辦“一路山海一路歌”文旅消費主題年迎五一、暑期主場活動,以及全省群眾廣場舞總決賽、“清新福建”文旅脫口秀推介活動等系列活動,推動形成“文旅+百業”活動效應,有效激發文旅消費活力;開展“迎賓客引人流”等活動,由省文旅廳指導省旅發集團面向社會發行“清新福建”文旅惠民卡,覆蓋景區、住宿、餐飲、演出等多元超值優惠。
做好“三篇文章”
人氣聚合、産業融合、資源整合
持續深化人氣聚合,在提升影響力、展示新形象上呈現“新高度”。
邀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和世界旅遊聯盟、海絲沿線和萬里茶道沿線國家和地區代表、文化和旅遊部等國家有關部委領導、部分省市文旅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國內重點文旅企業、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帶來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理念,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合作機會。
舉辦福建文旅經濟發展論壇,圍繞“打造文化繁榮新地標、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主題,從不同維度圍繞人工智慧、文旅消費促進、非遺與文旅融合等,共同研討文旅高品質發展新趨勢、新思路。
持續深化産業融合,在政策賦能培育新業態上激發“燃動能”。
大會前後,全省將舉辦文旅消費各類活動1200多場,推出文旅惠民措施120多項,發佈消費補貼、商圈聯動等政策,激發市場活力。如福州推出文旅消費季,發放文旅消費券;南平武夷山主景區等8家A級景區實行免門票;三明推出“機票在手,免費遊7天”航空旅遊門票免費政策等。
全省精心策劃推出追風環島之旅、聽海踏歌之旅、海味尋鮮之旅等10條濱海精品旅遊線路,以福建1號濱海風景道為核心,進一步串聯全省優質文旅資源。
聯合攜程舉辦“幸福追光·一路山海一路歌”福遊“4·18”福建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啟福建旅行爆款專場直播,為假日文旅市場預熱造勢。
全省22家劇院將現場簽約加入福建劇院聯盟,發佈惠民優惠倡議,聯合全省優質劇院推出惠民票務。
銀聯、相關金融機構、中石化、滴滴、攜程、廈航等將發佈促消費優惠舉措,通過多維度惠民政策疊加,讓“遊福建”更實惠、更便捷。
持續深化資源整合,在以投融資對接助力福建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上跑出“加速度”。
大會期間,將搭建文旅産業投融資對接平臺,大力策劃實施標誌性、引領性強的文旅項目,推出115個文旅經濟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超2000億元,把高品質辦會過程轉化為文旅産業提質升級的過程,更大程度地助力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加快培育文化旅遊支柱産業。
培育以5個世界遺産地為核心的文旅集聚區,推動成立全省世遺景區聯盟,深入打造“觀山閱海”1號風景道,聯通“閩韻福遊”世遺廊道,開發“一程多站”串點成鏈的業態産品,推動創建一批世界級旅遊景區、世界級旅遊鄉村、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等級旅遊民宿,培育一批八閩文旅名縣。
持續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西部文旅大省的區域協作,全力激發文旅投資增量;常態化開展政銀企項目對接,深化拓展文旅領域“兩新”工作,加快文旅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為福建文化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持續增添助力、夯實基礎。
加快培育文化旅遊支柱産業
優化産業佈局。
實施全域文旅提升工程,委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編制《福建作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願景和行動規劃》,通過整合世界遺産地等文旅資源,培育5個世界級文旅集聚區;深挖地域特色文化內涵,分類構建藍色海絲、綠色休閒、紅色文化3條旅遊帶;依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等線性文旅資源,精心打造“七沿”文旅産品。
豐富産品供給。
重點抓好五項工作:抓文旅融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打造“觀山閱海”1號風景道,聯通“閩韻福遊”世遺廊道;抓縣域文旅,發展壯大縣域特色文旅産業,培育一批八閩文旅名縣;抓景地聯動,實施景區“強基煥新”工程,推動武夷山、鼓浪嶼等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抓項目建設,實施“311”項目帶動行動,加快建設廈門西海灣郵輪城、泉州海洋公園等重大文旅項目;抓品牌推廣,開展“一路山海一路歌”系列文旅推介活動,不斷擴大“清新福建”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強化數字賦能。
推動文化旅遊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從産品、服務和監管等各方面推動文化旅遊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福建數字文旅管理平臺,培育“未來文旅研究院”,打造一批智慧型景區,加快發展文旅新質生産力。
規範市場秩序。
落實“放心遊福建”服務承諾,完善文旅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加大力度整治旅遊行業導遊亂象、強制消費等問題。深化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推進旅遊信用體系建設,為廣大遊客營造“放心遊福建 滿意在八閩”的優質文旅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爭取財稅、金融、用地用海用林等各個方面支援,加快補齊我省旅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