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民生資訊

讓青年夜校從“網紅”走向“長紅”

2024-07-23 09:24
| | | |

成人吉他課程(受訪者供圖)

茶果子製作課程 徐文錦 攝

  近來,全國多地夜校火熱開啟,甚至“開課即滿”“一座難求”。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放出680門課程,500元12節課吸引73萬人線上搶課;江蘇省常州市工人文化宮舉辦職工夜校,12個大類65個班的名額被1191名學員“秒搶”;成都市文化館總校的夜間培訓課程搶課一開始,平臺點擊量就達到每秒26萬次……上夜校成為時下年輕人最潮流的夜生活方式之一。

  夜校的風也吹遍了福建。書法、聲樂、心理學、茶果子製作、個人美粧……我省各地共青團、婦聯、工人文化宮、文化館等單位紛紛推出青年夜校。有學員評論:“小時候幻想著長大不用上學,但當長大了,上學成了治愈人心的方式。”

  其實,夜校並非新鮮事物。上世紀,從創辦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到大力掃盲、教授生産技術,再到提升學歷,夜校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不同的教育作用。當前,夜校重新回歸大眾視野,不僅是青年彌補職業能力短板、自我提升的渠道,也成為一種新的生活和社交方式。

  青年夜校課程被“秒光”的背後,折射出年輕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反映著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不斷變革。職場工作者能夠在夜校課程中放下手機,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同時省卻了硬性考核的壓力,在學習中保留簡單純粹的快樂,更好地調劑工作與生活。上課過程中,學員還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進一步拓展職場外的朋友圈。更難得的是,青年夜校師資專業,性價比高,平均每小時收費在百元以下,且多為小班教學,而同等品質和內容的課程,在市面上需要更高價格。

  如今,“學習”不再局限為掌握具體的知識,也日益成為生活方式。各地青年夜校的探索較好填補了青少年和老年教育之外的空白,也不斷豐富著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內涵。青年夜校方興未艾,如何讓它不止于“一陣風”,從“網紅”走向“長紅”?

  在精準對接青年學習需求上下功夫。從文化藝術、體育健身,到社會融入、職業發展,年輕人需要什麼、喜歡什麼,青年夜校應盡可能提供什麼。上海共青團在人才公寓等青年集聚區域打造“青年中心·青年夜校”,推動各區團組織充分用好當地資源,主動尋求有關部門支援,因地制宜、按需成班;莆田市涵江區青年夜校通過“廣發問卷+精準問需”的方式,線上線下徵求當地青年學習興趣,分批開設中醫、廚藝、護膚等多門貼近青年需求的課程;漳州市採用“青年點課+團委選課+專家上課”模式,突出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保障教學質效、傳播特色文化上下功夫。為確保課程品質,廣州、福州等地的夜校機構整合社會各界資源,邀請“業界大咖”、專家學者進行授課或擔任課程指導,課後還會通過問卷調查,根據學員反饋情況針對性調整課程內容和節奏,確保學員的獲得感。課程內容也正以地方文化為基礎向外延伸。不久前,龍岩市開辦首期青年夜校,將木刻、榫卯、剪紙、扎染等本土非遺技藝納入課程,邀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親自授課。許多非遺課程就開設在當地的歷史文化街區,在傳播特色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文旅業態。

  在規範夜校市場、推動持續發展上下功夫。目前,夜校多在一、二線城市興起,公辦夜校和民辦夜校相繼涌現,不難想像“夜校熱”還會在更廣範圍、更多年輕人中火起來,相關部門應看到其背後青年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也可以採用政府和民辦機構合作的形式,並在場地、資金等方面給予適度政策傾斜,推動夜校升級擴容、下沉資源。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應對民辦青年夜校加強監管,建立健全反饋投訴機制,督促誠信經營,讓更加規範化的青年夜校為提升城市軟實力、激發青年創新活力、實現個人全面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貼近日常生活又撫慰精神世界,青年夜校對提升個體綜合素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還有更多潛力尚待挖掘,期待“長紅”的夜校能為青年提供更多元、優質的學習機會,探索更加精彩美好的人生之路。(記者 徐文錦)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