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販零食店搶灘小縣城
激發消費活力·開欄語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密集落地,福建省消費市場潛力不斷深挖並持續釋放,為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24年1—8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21.36億元,同比增長4.6%。
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外需存在較大變數,通過促進消費,可以更好地發揮內需的支撐作用,對於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關鍵作用。消費行業吸納就業能力強,促進消費市場高品質發展可以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同時,高品質的消費需求,也為創業者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即日起,福建日報推出《激發消費活力》系列報道,從各地豐富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創新激發消費內生動能等角度著眼,觀察各細分市場持續釋放的消費活力。
位於連江琯頭鎮的好想來零食(開放路店) 賴昊拓 攝
在尤溪縣城關鎮東街社區趙一鳴量販零食店,顧客正在挑選零食。吳振湖 攝
核心提示
今年國慶期間,常年在北京工作的白領溫成曉回到老家仙遊縣,最令他感到驚訝的是,不少承載著他少時記憶的“黃金旺鋪”,搖身一變成了量販零食店。相似的情景也出現在省內許多縣城。“好想來”“糖巢”“趙一鳴”“鳴鳴很忙”“零食很忙”等量販零食店,如複製粘貼般出現在省內多個小縣城最繁華的地段。不論是名字還是裝潢、産品,這些零食店都極為相似:碩大的“零食”二字,被鑲嵌在紅色或黃色的門頭上,吸人眼球;在明亮燈光和亮色貨架的映襯下,整個店舖與傳統小賣部、小超市顯得涇渭分明。
量販零食是一種以集中採購、壓縮流通鏈條、提升運營效率為主要經營特點的垂直品類零售業態。近年來,量販零食店多樣化的産品吸引了大量縣域消費者的關注,正成為下沉市場的新寵。
今年2月,省商務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福建省2024消費促進年十大行動》,提出聚焦重點優勢産業,促進傳統消費擴大規模、新型消費激發潛能。福建作為食品産業大省,不僅是眾多零食廠家的所在地,也擁有“量販零食第一股”萬辰集團和業內排名前列的“糖巢”“街頭饞嘴”等品牌。為何量販零食店能形成燎原之勢?它對激活我省縣域消費又帶來了哪些啟發?近日,記者走進我省多地進行採訪。
舌尖上的新勢力
今年國慶期間,仙遊縣城關的實驗小學旁的文具店、木蘭溪橋頭的西餐廳、一中街路口兩層樓的書店、老縣政府門前的中餐館、私立一中對面的大超市……在這些不缺人流量的地段,“好想來”“糖巢”“趙一鳴”量販零食店,顧客絡繹不絕,個別時段甚至會在收銀臺前排起長龍。
“這些店舖,原先不少都經過10年以上的深耕,如今轉為經營量販食品,其背後應該有內在的邏輯。”溫成曉告訴記者,受各類新興的電商模式影響,許多傳統的商店不得不考慮轉型,在這種大背景下,量販零食店不斷“跑馬圈地”,格外讓人關注。
溫成曉的感受不是個例,記者詢問了身邊多位國慶返鄉的“縣城青年”,在家鄉縣城乃至集鎮的中心地段,多家量販零食店“扎堆”已是常態。返鄉者們還認為,相較于一、二線城市,量販零食店在縣城的商業統治力顯然高多了。
數據證實了這一觀感。《2023中國零食量販行業藍皮書》顯示,中國零食量販品牌門店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9億元,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407億元,預計未來將在2027年達到約1400億元。華創食飲研報分析稱,2023年中國零食量販品牌開店數量翻倍,到年底已達3萬家。據華泰證券測算,2024年零食線下店的市場空間是6萬家。另外,GeoQ數據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連鎖零售品牌門店發展趨勢藍皮書》披露,今年一季度,連鎖零食品牌在中低線城市擴店數佔比約為67%,明顯高於中高線城市擴店數,其中在四線和三線城市擴店佔比最高,一線城市則相對最少。
在中高線城市與縣域商業供給總量差距的襯托下,量販零食店“包圍”縣城的表述並不誇張。
縣域為何成了量販零食店擴張的“福地”?消費者最有發言權。
位於安溪第六中學對面的糖巢零食(南華嘉園店),每到放學時間,顧客總是擠得水泄不通。
“上學時間很緊張,到餐館點餐吃飯怕時間來不及,有這家店就方便多了。”安溪第六中學的陳同學告訴記者,“泡麵和火腿腸買一些,小零食也可以按稱重各買一點,品種豐富吃不膩,很多同學的早餐和晚餐都是靠零食店解決的。”
除了豐富的零食種類、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外,相較于傳統商超,激發購物欲的陳設風格也是量販零食店的一大優勢。
“趙一鳴,趙一鳴,零食就找趙一鳴……”暮色漸深,街頭的霓虹燈亮起。伴隨著可愛的進門音樂,在安溪縣趙一鳴零食(中山路店)內,許多父母帶著孩子推著店內特有的白色小推車在挑選零食。
家住附近小區的吳先生告訴記者,這家店佔據交通要道,還布設了十分顯眼的燈箱、折扣標語,每次和兒子散步都抵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店內燈光明亮、環境整潔,商品的擺放、標價也十分清晰,且多為紅黃橙等高飽和度的明艷包裝,有時候兒子為了買根棒棒糖都會逛上好久。刻板印象中與“不健康”畫等號的零食,並未在貨架上出現太多,自己有時也會選購如魚肉松、梅菜餅等商品與家人分享。
量販零食兩大巨頭“鳴鳴很忙”和“萬辰”公開的加盟條件顯示,所有門店均要求面積150平方米且開間12米以上,且對選址、大型招牌與燈箱進行一次性補貼。目前“鳴鳴很忙”的門店單品為1600個,每月上新的單品為50~80個;而“好想來”門店現有1900個單品,其中每月會有50~100個産品換新。兩者都為保持門店的新鮮感和吸引力下足了功夫。
仙遊和安溪縣城內量販零食店的異軍突起,是我省量販零食行業的一個縮影。百度統計顯示,福建省現有量販零食門店超3000家,其中位於縣域的佔比達60%以上。分別誕生於漳州和廈門的萬辰集團、糖巢零食常年位居國內量販零食門店數量榜單前列,其中萬辰集團為行業內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
做好“高度敏感”的生意
“現在經營一家商品種類更多樣的超市、便利店都不一定能賺錢,零食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光靠這點利潤,在咱這小地方能開下去嗎?”這既是不少顧客的疑問,也是浦城縣管厝鄉居民張海波過去的心聲。
9日傍晚,在浦城縣仙陽鎮江浦路的糖巢量販零食店內,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商品,許多學生放學後細細挑選,家長慷慨買單,再騎上電瓶車離開。不時有家住附近的村民,想著靠零食和電視劇消磨夜間時光,開著小汽車前來選購。
張海波是這家零食店的店主,過去曾在海南從事家裝生意,回到家鄉“跨界”加盟量販零食店,一度忐忑不安。“光是裝修、進貨等前期花費就將近90萬元,每年的租金約8萬元,明亮的燈光、舒適的空調、優質的服務背後是高昂的維繫成本。”張海波説,在公司的統一管理下,自己對經營的憂慮才漸漸打消。
“我們四五天補一次貨,總部在江西建有倉庫,直接就能發貨過來。每次補貨額在2萬到3萬元,每個月的銷售額將近20萬元,毛利約在17%,預計兩三年能回本。”張海波説,加盟商的進貨渠道便宜穩定,且不需要操心選品和更新,比起村民網購和收快遞的不便,門店直購可謂是“體驗感拉滿”。
“這裡一瓶飲用水1.2元,普通超市都賣2元。加上會員日等優惠,買上50元就能便宜個十幾元。”家住仙陽鎮章家嶺村的蘇先生表示,“雖然鎮上也有夜宵攤、燒烤、奶茶,但我和愛人隨便吃一點都要四五十元,不如買點零食,便宜又實在。”
業內人士透露,零食行業最大痛點就是“高度敏感”,包括:消費者價格敏感、生産商和零售店的成本敏感、産品的保質期敏感。而量販零食店借助規模效應,最大限度降低中間環節加價率,優化商品陳列及庫存週轉,大幅節約行銷成本,對於破解“高度敏感”的痛點卓有成效。而在縣域範圍內,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更為顯著,構成了量販零食更具競爭力的底層邏輯。
記者在省內多家量販零食門店看到,便利店賣3.5元的聽裝可樂,在量販零食店只需要1.9元;常賣到5元一桶的泡麵,這裡只要4元;56g裝的樂事薯片比大型超市便宜0.6元;線上6.8元的某款300ml青檸汁,在店內直降3元……各門店還推出了每月會員日、積分抵扣等活動,實際價格可能更加優惠。
國慶期間,不少“奔縣”旅遊的網友,也爭相打卡分享“50元勇闖好想來”“趙一鳴每人平均不超30元系列推薦”……這些網路筆記中,帶著“又找到了兒時去糖果屋的快樂”等話題標簽。
驀然回首,大都市街頭巷尾常被忽視的零食舖子,竟是縣城鄉鎮裏最熱門的“網紅店”。
2024年7月,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二季度中國零售報告顯示,量販零食店的滲透率超過了8%。與低單價形成對比的,是行業巨頭營收的節節攀高,2024年上半年,萬辰集團量販零食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06.74億元,同比大幅增加447.78%;2023年,鳴鳴很忙集團旗下零食很忙完成B輪融資;趙一鳴零食于2023年2月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糖巢零食維持省內優勢的同時,積極開拓廣東、浙江等新市場……
“僅在浦城城區,就已經開了近10家量販零食店。以前公司很少批准在鄉鎮開設門店,隨著該賽道競爭白熱化,也逐步放開了。”張海波説,仙陽鎮常住人口約2.6萬人,且靠近城區,處於國道沿線,距離高速出入口和加油站也不遠。為了適應鄉鎮的購物習慣,門店的選址還考慮了停車的便利性。“類似的鄉鎮也會成為量販零食連鎖店爭奪的新陣地。”張海波判斷道。
慢節奏裏尋商機
縣域消費者的用戶畫像是怎樣的?相較于大城市的消費者,最大的區別便是更慢的節奏——充裕的休閒時間、相對匱乏的娛樂産品供給、緊密的家庭成員關係,瞄準慢節奏帶來的需求,是量販零食店經營理念的底色。
在連江縣琯頭鎮的好想來零食(開放路店)內,記者了解到,門店每天的營業時間從早上八九點一直至晚上近11點,雖然不及部分全天候營業的便利店,但營業時間已遠超縣域內的大多數商超。店主何榮對記者坦言,大多數的消費均集中在夜間。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只在夜間開門呢?能節省下不少經營成本。”記者問。
“但白天總有不少人經過這家店,讓他們形成‘店門常開’的印象,對量販零食至關重要。”面對記者的提問,何榮笑著解釋道,與便利店長時間營業的邏輯相同,量販零食這一新零售業態旨在培養用戶習慣,強化其“多快好省近”的品牌形象,才能最大程度響應即時性的購物需求。
由於零食消費往往發生在非計劃性的場景中,“逛”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購物行為的發生與否。折扣促銷、試吃、社區導購等體驗性動作,更容易觸發購買行為,店舖選址也相應偏好于社區、商超、學校、路口等人流密集區域,確保顧客能在步行範圍內輕鬆到達。
何榮告訴記者,該店面轉讓前是一家水果店,原先就是當地居民社區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他看來,量販零食店好比將超市賣場中的零食島櫃搬到街邊,不僅距離消費者更近了,管理成本也相較大型超市降低了不少。這種專業化的零售變革,也在煙酒、茶葉、水果等專賣店中有所體現。
“家門口的零食樂園”是“好想來”當下的品牌定位,其母公司萬辰集團零售業務合夥人楊俊表示:“就像每個社區都有理髮店、生鮮超市,我們致力於成為社區供給側生態的一部分。”縣域內的線上消費雖不如大城市便捷,但線下消費氛圍濃厚,當碰上零食這一即時性消費品,可謂是天然適配。
在各大量販零食門店內,不僅有周傑倫、肖戰等流行文化代言人的大圖案,還擺放一些經典零食,如凱利來蝦條、兩口子老婆餅、三惠尖角脆等,這些元素都吸引了年輕人。店內所採取IP聯名、名人站臺等經營模式,也滿足了社交需求,成為縣域消費者打卡、休閒的熱門地點。
在今年8月的“好想來經典奧特曼奇幻嘉年華”活動現場,設置的多個經典奧特曼打卡點、遊藝區被人群重重包圍,孩子們過了一把打怪獸的癮,成年人重溫超人夢,人聲鼎沸、光影交織之時,在旁邊零食櫃檯買上幾袋,所有感官都得到了滿足。
像這樣情感互動和味蕾滿足雙管齊下的沉浸式IP消費體驗場景,在省內許多縣城吸引了眾多家庭型顧客駐足,遛娃囤貨兩手抓,社交娛樂兩不誤。在盡興玩耍間,就把一家子接下來一週要消耗的零食給囤好了。量販零食店“售賣歡樂”的空間屬性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量販零食的興起,也推動著縣域産業與縣域消費的雙向奔赴。立足於我省龍海、晉江、漳浦等地頗具競爭力的食品産業集群,量販零食品牌得以更“近水樓臺”地進行廠家集採,孵化出了眾多量販零食品牌。這一新零售模式的崛起,同樣也為産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在總部位於福州的“街頭饞嘴”量販零食連鎖品牌拓展部總監徐興豐看來,量販渠道不僅需要依託知名品牌,同時在快速的單品迭代、大浪淘沙中,非知名品牌也能借勢啟航,在量販渠道中成長為知名品牌。
“喜多多是很多晉江人從小吃到大的食品,但它的知名度不僅限于本地。憑藉渠道推動,喜多多水果罐頭已打入諸多頭部量販零食系統,成為最受歡迎的單品之一。”徐興豐表示,通過量販零食這一模式,許多上游品牌得以建立知名度,並優化自身産能。
量販零食渠道對上游食品生産商産生的增益在不斷擴大。為此,今年,福建久久王食品推出了鐵盒裝産品,不僅更有質感,包裝設計方面更注重健康、時尚等元素的融入,企業還推出以散裝稱重為重點的新品牌“紛彩”,旨在進一步擴大量販零食渠道佔有率;喜多多品牌中心總監陳文表示,今年將加強對休閒零食渠道的全面開發,量販零食系統是其中重點;福馬、達利、漳龍等不少福建企業也表示,將持續加大與量販零食的頭部渠道商合作,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産品定制……
“慢節奏”裏藏著無限商機,正催動生産端與銷售端相向而行。(記者 賴昊拓 通訊員 吳聖超 吳振湖 柳浪漫)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