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創新,讓矛盾糾紛調解更順暢
2024年4月23日,寧德市某小區因公共項目改造出現漏水問題引發糾紛,章芳孝調解團隊到現場實地勘察。
章芳孝調解團隊在分析群眾反映材料。
2023年11月30日,章芳孝(左二)在寧德市蕉城區光榮路調解居民家門口道路糾紛。
2023年11月,章芳孝(中)在寧德市蕉城區蕉南街道下宅園調解鄰里糾紛。
章芳孝調解工作室一角
核心提示
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群眾之間難免會産生一些矛盾和糾紛。如果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可以避免矛盾的積累和激化。
近年來,寧德市蕉城區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汲取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方式,形成了以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為主體,融合公檢法司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黨員、群眾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調解的“1+N多方聯動 聯調共治”新模式,實行矛盾糾紛“一站式處理”,有效實現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小陣地”發揮“大效用”
過了年,章芳孝就滿60歲了。章芳孝是寧德市蕉城區人大代表,從2017年1月開始,他擔任蕉城區蕉南街道萬達人大代表聯繫工作室主任。
“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如何讓群眾滿意,是我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章芳孝説,人大代表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要努力代表、實現、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人大代表,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切不可認為淺嘗輒止就能抓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只有常聽常看,才能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抓住人民群眾心目中最關注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章芳孝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當好人民群眾的“傳聲筒”。2017年2月,他主動承擔起萬達社區的調解工作。
萬達華城小區是萬達社區較大的居住區。有居民發現,小區消防系統無法正常使用,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啟動消火栓、噴水系統等設備,將嚴重危及居民生命財産安全。居民找到物業公司,可物業公司説,這是開發商的歷史遺留問題,不是他們所能解決的。
2017年3月,章芳孝得知情況後,立即召集業主代表與物業公司、開發商等進行協商溝通。
協商那天,現場氣氛頗為凝重。章芳孝率先發言:“消防系統關乎小區幾萬人的生命安全,現在根本不能用,要立刻全面檢修,限期整改。”開發商代表則推託説:“當初建設時是按標準驗收合格的,現在過了維保期,可能是後期維護不當造成的。”業主們一聽就炸鍋了,協商不歡而散。
章芳孝不氣餒,他多次深入現場實地調查,多方了解情況,聽取各方意見。經過多次艱難的談判,業主、物業和開發商終於達成一致。物業負責監督施工團隊對消防系統進行全面修復和升級,開發商出資一部分,剩餘部分從維修基金中合理支取。2017年9月,小區消防系統終於整改到位。
寧德萬達社區位於市區繁華鬧市中心,常住戶數2800多戶,流動人口4800多人,大小商鋪近3000家。社區路網四通八達,但道路最寬處卻不到4米,僅能勉強容兩輛小車通過。遇上一輛車掉頭或超車,整條道路就被堵死了,還經常發生小車刮擦。這引起了章芳孝的關注。
他想,如果在社區內每條道路中間加設低矮護欄,來往車輛前行有序,車多了就慢點開,不是就不堵了嗎?於是,2018年8月,他來到交警大隊,向負責交通設施管理的部門反映了社區面臨的困擾:“道路狹窄,遇上一輛車掉頭或超車,整條路就被堵死了。早晚高峰期,車輛排起長龍,行人也不好走。能不能在每條道路中間加設低矮護欄?”接著,他又前往住建部門反映擁堵問題,希望能儘快解決,讓居民出行不再那麼困難。
經過努力,2019年1月,交警部門與住建部門展開聯合行動。他們在早晚高峰時段對該路段進行交通流量監測,詳細記錄車輛和行人的通行數據。經過一週的調研分析,兩部門共同制定了改進方案——在社區內每條道路中間加設低矮護欄。
“群眾糾紛很多時候都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矛盾糾紛在初發階段看似溫和,但一旦激化起來,處置不當,往往變成大案要案。作為人大代表,就要及時介入,處理矛盾糾紛要早、準、快。”調解經驗豐富的章芳孝認為,解決社區矛盾糾紛,要用群眾能接受的方法,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現在,有矛盾找“老章”,已成為萬達社區居民的共識。
記者還了解到,章芳孝調解無門檻、無差別,真正實現了便民利民。從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蕉南街道萬達人大代表聯繫工作室成功調解萬達社區違建、違裝等糾紛170多件,“小陣地”發揮了“大效用”。
“小聯動”奏響“大合唱”
章芳孝深得小區居民的信賴。平日裏大家遇到糾紛,都喜歡向他傾訴,他也不厭其煩地為大家排憂解難。
2018年,寧德市蕉南街道黨工委提出“1+N”社區微治理調解機制,以人大代表聯繫工作室為主體,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小區黨組織、居民志願者以及蕉城區政法委、公安、法院、司法局共建單位等“N”個力量,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社區大調解格局,實現調解人員、調解地點、調解方式“功能表化”,有效增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主動性和精準性,共同推進社區矛盾糾紛的化解。
2018年9月,在蕉南街道黨工委的推動下,以章芳孝命名的“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成立。蕉城區以此為基點,延伸出“章芳孝+調解室團隊”“小區黨支部+共建單位”“樓宇黨小組+黨員和居民志願者”等調解模式,還在調解工作室設立了蕉城區人民法院萬達社區訴非調解中心、蕉南派出所“平安580”楓橋警務服務站等,共同推進社區矛盾糾紛的化解。
從那以後,無論矛盾發生在哪,調解就跟進到哪;麻煩困難在哪,熱心幫忙也跟進到哪。章芳孝説,從他一個人反映解決消防系統問題開始,到調解工作室成立,越來越多群眾參與進來。借助群眾的力量,調解手段也更多,糾紛問題也更好解決了。
“我接受王某某、寧德市中醫院等支付賠償金166萬元,並放棄向法院起訴的權利,同時我家人提出的任何補助要求由我個人自行解決。”2022年12月23日,陸麗麗在調解協議書籤上自己的名字。
2022年12月20日,在寧德市中醫院工地安裝工程現場,工程承建商王某某雇傭的工人柳春華不慎墜亡。事故發生後,柳春華的妻子陸麗麗要求賠償死亡補償金、喪葬費等合計800多萬元。
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副主任張高春説,業主方、承建方及當事人三方因賠償問題多次協商未果,其間還發生爭執,章芳孝得知後,聯繫蕉城區人民法院、公安、調解工作室志願者,召集三方當事人進行聯動調解。
“調解中,死者家屬悲痛欲絕,認為工地安全保障不力,要求高額賠償;建築公司則強調事故的複雜性,對責任認定存疑,雙方僵持不下。此時,經驗豐富的調解員章芳孝介入其中,開啟艱難的調解工作。”張高春説。
章芳孝首先分別與死者家屬、建築公司進行深入溝通。面對家屬,他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給予充分的情感慰藉,讓家屬們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同時,他仔細詢問事故發生的細節,從家屬的視角收集可能有用的信息。
在掌握了初步情況後,章芳孝邀請安全專家和律師共同參加調解會議。會上,安全專家依據專業知識和現場勘查報告,詳細分析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指出工地防護設施存在的隱患以及死者違規操作的因素,讓雙方對事故有更科學客觀的認識。律師則從法律層面解讀類似事故的責任劃分案例和賠償標準依據。
經過一天一夜的調解後,柳春華家屬要求賠償280萬元,雖然調解促使雙方賠償金逐步接近,但金額仍有巨大分歧,調解還是陷入僵局。
章芳孝沒有放棄。第二天,在雙方情緒激動時,他及時安撫,引導理性對話。他對家屬説:“我知道你們失去親人無比痛苦,我們一定全力為你們爭取合理權益。”轉頭又對建築公司説:“公司在安全上確實有疏忽之處,逃避責任不是辦法,妥善解決才是正途。”章芳孝私下多次找三方當事人,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耐心做三方的工作。最終,建築公司認識到自身安全管理的漏洞,願意承擔相應責任;家屬也在了解事故全貌和法律規定後,同意總額166萬元的賠償方案,並簽署調解協議。
“調解要從各方當事人權益保護的角度出發,分析事件的責任和過錯,法理、情理雙管齊下,解開當事人心結,讓相關方坐在一起商討解決辦法。”章芳孝告訴記者。
2023年4月,寧德市蕉城區某校園2名未成年學生黃某和陳某因言語不和發生爭吵,進而發生肢體衝突。黃某臉部被陳某用刀具劃傷,傷口近10釐米,經鑒定屬於輕傷一級。雙方家庭就賠償事宜發生爭吵,言辭激烈,互不相讓。無奈之下,黃某家長來到蕉城區人民法院準備打官司。蕉城區鵬程社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可以先調解,調解不成再立案。於是,他們來到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找到他們信任的調解員章芳孝。
章芳孝問清緣由後,立即組織雙方當事人家長進行調解。黃某家長表示:“要求學校對陳某進行嚴厲的紀律處分,絕不能縱容這種惡行。陳某的家長必須帶著陳某當面道歉,而且要承擔我兒子所有的治療費用。”陳某的家長態度卻截然不同:“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説不定是他們在玩鬧時不小心弄傷了,我孩子要是真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們可以讓他道個歉,但説賠償,就有點過分了。”
雙方家長各自堅持自己的訴求和主張,調解一度陷入僵局。經過調解員5次的細心溝通與協調,2023年7月20日,雙方認識到校園事件會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産生深遠的影響,調解也會依據法律規定來劃分責任,明確應該採取的措施,由此雙方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一場持續半年的矛盾糾紛就此化解。
“萬事好商量,有事找老章。”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的調解工作如何找到雙方信服的“理”?章芳孝説,調解室創新“三個三”工作機制,即“三無”調解宗旨:無處不在、無縫調處、無事方休;“三心”服務態度:熱心、細心、恒心;“三大”工作目標:小調解築就大安寧、小調解築就大民生、小調解築就大幸福。變被動調解為主動服務,變事後調處為事先預防,最大限度地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記者了解到,章芳孝調解工作室不要求當事人提前準備起訴狀和證據材料,只要帶著明確訴求來,調解室就熱情接待,展開調解、疏導工作。2018年9月至2023年12月,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各類糾紛2100多件,涉及醫患、勞資、噪聲、違建、違裝、婚姻、家庭、鄰里、民間借貸等方面,“小聯動”奏響了“大合唱”。
“小迴圈”轉動“大齒輪”
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從人性化角度出發,以公正和真誠的態度獲得當事人及社會各界的信任。
2023年5月30日上午,寧德市蕉城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解志願者協會暨“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正式成立。協會聘請一批公信力強、社會知名度高的省、市、區三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退休的政法幹部、律師等,創新“楓橋經驗”模式,探索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完善多元糾紛調解機制,為促進社會矛盾多元調解提供新平臺,實現矛盾糾紛一體化調處、一站式化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目前,該協會志願者已達到120名。
從2017年1月只有章芳孝一個人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到2023年應勢而生的蕉城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解志願者協會,構建起了“1+N調解”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小迴圈”轉動了“大齒輪”。
“小區路燈不亮很久了。多次向物業反映,維護管理始終跟不上。就這服務水準,想讓我們交物業費,門都沒有!”近日,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內,章芳孝正在組織開展三盛海德群體物業糾紛案件的訴前調解。原來,寧德三盛海德小區綠化缺乏日常養護管理,出現擋光、歪斜、擠壓墻體等問題;小區路邊雜物亂放,被吹落的樹枝堆積在綠化帶上。為此,小區業主多次向物業公司反映,但不見改善。從2022年起,該小區500多戶業主選擇拒交物業費。2023年9月,物業公司多次向業主催討無果後,把欠繳物業費的業主訴至法院。
參加調解的志願者蕉城區蕉南街道鵬程社區黨支部書記黃益芳説:“2023年10月,法院開庭裁決:因物業服務不到位,業主按照約定向物業服務人支付85%的物業費。但業主不服,拒絕法院判決。業主認為,物業服務不到位,涉及到整個小區的物業服務問題,要求物業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因意見分歧,雙方矛盾逐日激化。”
2023年12月,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接受寧德市法學會指令後,聯合政法幹部、律師、社會團體等組建團隊,會同住建部門工作人員、社區人員、經辦法官研究具體化解方案、了解雙方爭議焦點,多次為雙方當事人組織“背對背”調解。“背對背”調解是指法官(或調解員)在分別與當事人單獨進行調解後,再將雙方當事人約至同一場所共同協商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
參與本次調解的志願者福寧律所律師馮從福告訴記者,調解中,他們一方面提議市法院向物業管理公司發出司法建議,指出公司在小區物業服務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整改方案;另一方面,向業主們釋明拖欠物業費的法律後果,徵集業主意見清單,制定整改方案,交由業委會和司法部門進行備案確認。
2024年7月,經過多輪協商,調解結果把物業費降至75%,也促成大部分業主繳齊物業費。“調解工作室重在優化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走訪排查,把工作觸角延伸至基層,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章芳孝説,現在有了區委、區政府和社會的全力支援,問題更好解決了,調解也更順暢了。
據了解,蕉城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解志願者協會暨“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正式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糾紛829件,成功率達97%。(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李加進 彭楚楚 文/圖)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