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舉辦“陳孔立台灣研究講壇”開幕式暨首場講座
15日,“陳孔立台灣研究講壇”開幕式暨首場講座在廈門大學思明校區舉辦。首場講座以“台灣歷史的脈絡與啟示——讀陳孔立《台灣歷史綱要》”為題,邀請了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鄧孔昭教授作為主講嘉賓進行對談(上圖)。
陳孔立教授在致辭時介紹了《台灣歷史綱要》的編寫背景與過程。“自開放交流以來,兩岸對於共同歷史的認識與闡釋存在諸多差異。面對這一現實,1993年,參與台灣學術討論會的兩岸學者形成了‘兩岸歷史要説清楚、講明白’的共識;1994年,《台灣歷史綱要》編委會正式設立,並由此開啟了全書的編撰工作。”陳孔立介紹。
《台灣歷史綱要》由中國史學會、全國台灣研究會發起,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2004年改制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著名歷史學家陳孔立教授主編,鄧孔昭教授負責全書校訂。該書以時間順序為經,以重大事件為緯,客觀翔實又簡明扼要地梳理了台灣歷史演進的脈絡,是一部權威的、系統的、精準的學術著作,有著重大科研及社會價值。
汪毅夫教授在對談中表示,作為地方史的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對台灣歷史的研究是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台灣歷史綱要》是一部結構清晰、內容精練、觀點鮮明的台灣史著作,全面介紹了台灣的歷史沿革和社會現實,為大眾理解台灣歷史的基本脈絡與關鍵問題搭建了良好的橋梁,是台灣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著作。
鄧孔昭教授回顧了其參與《台灣歷史綱要》的編寫歷程與近年來台灣歷史研究的成績與不足,強調了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研究台灣歷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他認為,《台灣歷史綱要》所秉持的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及其翔實嚴謹的史實內容,對於推動兩岸學術交流、深化中華民族認同、維護國家統一等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現實意義。(記者 邱趙胤 通訊員 林曉培 高群斐 文/圖)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