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資本、技術三力齊發,廈門打造“全球智慧+本土轉化”創新生態——
海歸潮涌,重構産業新局
留學人才暨高層次人才精品項目路演對接洽談會現場
數智引力研發的智慧力量健身鏡,可以實時精準捕捉健身者的運動狀態,為其量身定制健身計劃和提供建議。
騰基醫療負責人與投資機構進行交流對接。(本文圖片均由採訪對象提供)
前不久,由廈門市人社局舉辦的“海歸鷺島 匯智興業”留學人才項目資本對接會成功舉辦,8個由海歸博士領銜的前沿科技項目集中路演,引發資本熱捧。
對接會凸顯了廈門對國際人才的磁吸效應,更折射出廈門重構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深層邏輯:以政策激勵為牽引、資本對接為紐帶、技術轉化為核心,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通過“全球智慧+本土轉化”的創新生態,將短板變為跳板,在新質賽道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質變。
廈門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將堅持做優政策激勵,健全多方位保障體系,當好引才聚才的先鋒、善做識才用才的伯樂,涵養近悅遠來人才生態,持續構築國際人才“強磁場”,以人才“關鍵變數”撬動發展“最大增量”,為構建動能持續、梯次發展的“4+4+6”(即4大支柱産業、4大戰略性新興産業、6大未來産業)現代化産業體系注入人才動能。
新質賽道“鏈”動産業
一款巴掌大小的金屬儀器,竟能改寫中國高端檢測設備的産業格局——在前不久的廈門留學人才項目資本對接會路演環節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博士團隊研發的“光學萬用儀”引發投資人熱捧。這臺形似移動電源的設備融合AI演算法與多光譜分析技術,檢測精度達到0.1奈米,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與生物醫藥領域。這項技術如今已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實現産業化突破,成為廈門“全球智慧+本土轉化”創新生態的縮影。
此次對接會上,8個路演項目覆蓋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全部指向廈門“4+4+6”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補鏈環節。超六成項目由海歸博士主導,部分項目已獲得種子輪及天使輪融資,且多位創業者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省百人計劃、市“雙百計劃”等重大人才計劃。這一現象折射出廈門“靶向補鏈”策略,即以新質生産力填補傳統産業鏈短板,以高端人才重構産業競爭壁壘的産業升級邏輯。
據了解,在“4+4+6”現代化産業體系框架下,廈門自2024年起通過舉辦留學人才項目資本對接洽談系列活動,精準鎖定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卡脖子”環節。7場對接會中,39個路演項目覆蓋11個領域,其中27個項目(佔比70%)直擊産業鏈薄弱點,為廈門搶佔新賽道贏得先機。此次對接會上,洪明輝團隊的“光學萬用儀”、林海軍博士的“FMCW鐳射雷達ADC晶片”等成果,均以國際領先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廈門科塔電子有限公司的突破性發展,就是廈門“靶向補鏈”策略的典型成果。這家留學人才企業專注衛星通信及相控陣雷達領域晶片研發,多項技術國內領先,在有些方面更是國內唯一的産品供應商。目前,公司的低噪放和下變頻器晶片實現了超5000萬顆的出貨量,上變頻器與大功率功放産品已打入國家應急救災通信裝備的供應鏈。據了解,過去這類晶片90%依賴進口,如今本土供應鏈響應週期縮短了一半。
資本對接只是起點,技術轉化才是突圍關鍵。本次對接會活動現場設立的“産融智聯”對接專區,集納金融機構、律所、測試平臺等資源,形成“技術—資本—服務”全鏈條賦能體系,助力項目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數據顯示,目前,廈門已促成5家留學人才企業獲得5000多萬元意向股權投資及海外技術授權,39個項目中大部分進入中試或量産階段。
技術轉化提升效率
從實驗室樣品到批量供貨需要多久?科塔電子的答案是:比行業平均週期快40%。“火炬高新區提供流片補貼、測試平臺等全流程支援,讓轉化效率大幅提升。”其創始人坦言。憑藉全球領先的高頻晶片技術,該公司還推動廈門形成相控陣通信産業集群——其數控調相調幅晶片已批量供應相控陣雷達製造商,與吉利、垣信等企業合作的衛星通信終端項目即將落地。
通過政府部門搭建的校企對接平臺,數智引力公司將AI運動演算法研發效率提升30%。該公司將自身研發的“IMBODY智慧力量健身鏡”部署進廈門20個智慧健身房,並與廈門本地高校及多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探索“運動干預+醫療康復+數據管理”的體醫融合新模式,開展運動康複數據研究。“政府不僅給政策,更給應用場景,這是技術落地最關鍵的推力。”公司創始人林承瑜如是説。
政策與場景的雙重支援,成為技術落地的“加速器”。留美博士團隊創立的廈門騰基醫療,通過“海外技術授權”,本月剛與俄羅斯企業凱普舒簽訂18萬份次結直腸癌早篩試劑盒合同,率先打開國際市場。“此次合作不僅是騰基醫療在國際醫療合作領域的重要突破,更彰顯了公司的技術實力與産品競爭力。”公司總經理許美景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深化國際合作,為提升腫瘤基因檢測技術水準、推動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這種“全球智慧+本土轉化”的創新生態,正加速重構現代化産業體系,重塑城市産業競爭力。目前,廈門留學人才創辦的高新企業已有9家上市,3家成為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
前瞻佈局換道超車
當多數城市仍聚焦現有人才爭奪時,廈門已率先瞄準氫能、鈣鈦礦等前沿領域。2025年,“群鷺興廈”人才計劃3.0版重磅升級,不僅將上述領域列為重點支援方向,更創新性賦予鏈主企業“人才自主評薦權”。這一政策突破,成為廈門實現“換道超車”的核心引擎。
政策設計與産業趨勢的深度咬合,使廈門在“未來賽道”提前卡位。目前,全市人才總量達170萬人,高層次人才近2萬人,人才密度居副省級城市前三,其中,90%以上高層次人才分佈在軟體信息、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
事實上,自2022年起,廈門市就持續編制並更新重點産業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明確産業人才需求方向,確保人才引進與産業短板高度適配。這一舉措,明顯起到“靶向補鏈”的效應,在政策層面更是得到精準支撐。2025年版“群鷺興廈”人才計劃將積體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等列為重點賽道。
當前,廈門市正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按照“待遇最優厚、政策最精準、落實最有效”的要求,努力營造引才聚才良好生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精準有效集聚人才。“人才是城市最核心的資産。舉辦對接會系列活動,搭建的不僅是項目對接平臺,更是一個讓國際創新資源與本土産業基因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廈門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將結合産業鏈發展動態,做好精準引才,促進人才産業發展相匹配。(報業集團記者 林澤貴)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