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索 引 號: FJ00101-3000-2022-00010
發文字號: 閩政辦〔2022〕13號
發佈機構: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生成日期: 2022-02-26
有效性: 有效 失效 廢止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的通知

閩政辦〔2022〕13號
2022-03-02 18:11
| | | |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2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規劃綱要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部署要求,加快提升我省公民科學素質,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創新型省份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品質發展為目標,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全民參與,大力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築牢公民科學素質基礎。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6%、位居全國前列,各地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狀況得到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的公民科學素質基礎進一步夯實,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二、開展五項提升行動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進校園等活動,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教育理念為指導,完善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科學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想像力。加強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強化中小學啟髮式、探究性教學,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鼓勵開發優秀科學教育校本課程。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引領高校科學基礎通識課程和相關專業建設。依託“福建省高校線上教育聯盟”,加強科學素質線上開放課程建設和共用普及。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大力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項目,選樹大學生創業典型。

  2.促進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廣泛開展科學調查體驗、科技節、科學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趣味科普比賽等活動。實施“館校合作”計劃,鼓勵中小學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宮、鄉村“復興少年宮”等開展各類科技學習實踐活動。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每年組織30家以上單位面向青少年開展實驗室開放活動。開展“科普希望行”系列活動,推動院士專家、科教資源等進鄉村。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

  3.實施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育計劃。深入實施福建省中學生英才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推動高校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學生學科競賽、青少年科學影像節等活動,每年組織50萬人次青少年參與各級各類科技競賽活動。

  4.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將科學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科技知識和技能納入各級各類教師培訓課程,加大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培訓力度,省、市、縣三級每年培訓科學及相關學科骨幹教師1000名、鄉村教師3000名、校內外科技輔導員1000名。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建立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廣泛開展科技教育專家巡講、“送教下鄉”“送培到基層”等活動。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協&&,省委文明辦,省科技廳、工信廳、生態環境廳,團省委等參加。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5.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生産、衛生健康、移風易俗等提供科普服務,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科普行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引導農民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各類邪教。面向新居民開展適應、融入城市的知識宣傳與能力提升活動。

  6.培育高素質農民。實施百萬農民培育行動,到2025年,累計新增培養中專學歷以上高素質農民5萬人,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15萬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遠端培訓500萬人次。加大對科普宣傳員(信息員)、科技示範戶、種養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農村致富&&人、鄉土人才、家庭農場主等培育力度。開展農民職業技能評價,舉辦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農民科學素質網路競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實施“高素質女農民”培養計劃。

  7.強化科技興農支撐農民全面發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推廣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科企合作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化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進一步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推動實現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鄉鎮全覆蓋、一二三産業全覆蓋。引導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發揮優秀基層農技協、農村科普基地和農村科普&&人示範帶動作用。每年培訓縣鄉農技員3000名以上,培育2萬個農業示範主體,組織實施20個以上特色産業科技推廣項目,遴選建設140個以上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省科技廳、財政廳、人社廳,省農科院,省婦聯、科協等參加。

  (三)産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8.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開展“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巾幗建功、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等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開展“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引導産業工人爭當“時代楷模”“八閩楷模”“最美人物”。

  9.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圍繞技術創新、安全生産、職業病防治等主題,深入開展職工科技周、“安全生産月”、創新方法培訓等活動。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創建勞模工作室100家。組織開展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加強企業科協等組織建設,培育企業創新文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0.促進職業素質提升。開展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增材製造技術綜合應用等職業技能競賽,每年舉辦100場以上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選樹300名金牌工人。推進“八閩工匠學堂”建設,打造優質職業技能線上培訓資源。深入實施“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

  11.發揮企業家示範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企業家培訓體系,打造企業家新風正氣福建“名片”。引導企業家做提升産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積極培養使用創新型技能人才,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動科普活動進企業,支援企業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結合行業特點開展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引導支援企業及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培訓和水準評價。

  責任單位:省總工會&&,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省教育廳、科技廳、工信廳,省科協等參加。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2.實施智慧助老行動。依託開放大學、老年大學(學校、學習點)、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機構等,開展老年人智慧技術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路謠言、電信詐騙。開展智慧技術運用互助互學活動,激發老年人自主學習意願和活力。

  13.加強健康科普服務。依託健康教育系統,推動老年人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機構、進家庭,開展健康大講堂、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廣泛利用各類媒體資源,普及營養膳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合理用藥、康復護理、應急救助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覆蓋率。開展“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創建活動,推進體衛融合發展。到2025年,參加科學體育健身老年人佔全省老年人總數比例達60%以上。

  14.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培育發展老科協等組織,充分發揮離退休科技工作者在諮詢、智庫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銀齡科普志願服務,發揮老專家科普報告團、金融知識老年宣講隊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積極作用。鼓勵老年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委宣傳部、網信辦、老幹部局,省發改委、民政廳、市場監管局、體育局,省科協等參加。

  (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5.強化貫徹新發展理念基礎支撐。將提升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基礎工作,促進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習履職相關的科學知識,前沿科技知識和全球科技發展態勢,以及適應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領域福建發展需求的知識。

  16.加強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大力開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培訓工作,把數字福建、碳達峰碳中和、科學思維與決策等內容納入領導幹部培訓計劃和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安排,引進開發一批科學素質新課件、現場教學基地。發揮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福建研究院等作用,舉辦院士專家諮詢、科技講座、科普報告等活動,組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前往科研單位和科學教育場所參觀學習。

  17.推動科學素質納入招錄和考核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試題測查報考者科學素養。在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選拔任用中,強化落實科學素質有關要求。

  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省科技廳、人社廳,省科協等參加。

  三、實施六大重點工程

  (一)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

  1.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鼓勵和支援重大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做好公眾科普。在省科技獎項評定中設置科普工作指標,加大對科普類項目的申報支援力度,將科普成效納入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實施和科技創新基地等創建考核。發揮“科創中國”、院士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站等平臺作用,促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制定實施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意見。探索“産業+科普”模式,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産業發展。

  2.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專項行動。突出我省科創高地和民生熱點內容,開展“科技成果科普發佈”活動。鼓勵學會、高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加大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力度,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拓展公眾參與科普的途徑和機會。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推動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等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3.強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責任感。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以科學家故居(舊居)、紀念館為基礎,建設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支援院士、知名科學家建設科學傳播工作室,組織開展“閩江科學傳播學者八閩行”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等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科學傳播者。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教育廳、人社廳、生態環境廳等參加。

  (二)科普數字化賦能工程

  4.搭建數字科普平臺。實施“網際網路+科普”,加快建設福建科普智慧雲平臺,推進科普教育基地數字化管理,推動打造優質科普資源匯聚、分發應用的福建科普“中央廚房”。推進科普工作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傳播方式、組織動員、運營服務等創新升級。強化科普信息落地應用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未來社區等深度融合,發揮“科普中國e站”陣地作用,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傾斜。

  5.繁榮科普創作。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利用數字化手段,發揮好科普創作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促進科學家與科普、教育、出版等工作者合作,創作一批原創科普圖書、短視頻、微電影、動漫等科普精品,遴選一批省級優秀科普作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科幻産業,支援科幻電影拍攝。組織開展青少年科幻創作交流活動。

  6.提升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依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技術,增加科普內容、增設科普專欄,製作科普類公益廣告,實現多渠道全媒體科學傳播。促進科學與文化藝術、媒體融合,創新科普表達和傳播方式,增強科普傳播力和實效性。打造《海峽少年科學苑》《原來是這樣》等科普電視欄目。

  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文明辦、網信辦,省科技廳、工信廳、文旅廳、廣電局等參加。

  (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7.完善福建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快省科技館新館建設。推動科技館與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融合共用,將科技館打造成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匯集平臺。構建由實體科技館、數字科技館、流動科技館、專業科技館、農村中學科技館和科普大篷車互為補充的福建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完善科技館免費開放管理,促進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

  8.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依託農村文化禮堂(文化家園)、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青少年宮、鄉村“復興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各類培訓基地和文化場所等,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動場所和設施。推動暫不具備條件建設科技館的縣(市、區)建設科普活動場所,到2025年,全省每個縣(市、區)擁有1個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

  9.發揮科普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優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到2025年,累計建設100家以上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探索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化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援各行業各部門建立科普教育、研學等基地,引導和促進公園、自然保護地、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公共交通等設施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利用工業遺産和閒置淘汰生産設施打造科普基地。鼓勵科普基地利用多媒體、互動設施、文創産品等將科學知識可視化、趣味化。

  責任單位:省科協&&,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省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文旅廳等參加。

  (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0.協同推進應急科普。建立應急科普響應機制,堅持平急結合、協同聯動,組建專家委員會,搭建公眾和科學家溝通的橋梁,及時做好政策解讀、知識普及和輿情引導等工作。儲備和傳播優質應急科普資源,推進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等主題科普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

  11.加強基層科普服務。構建省級統籌政策和機制、市級建設資源集散中心、縣級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圖書館、老年大學等為陣地,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志願者隊伍建設,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到2025年,註冊科技志願者達到5萬名。開展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結合文明城市(縣城)等創建,合力推進科學素質建設。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基層科普組織。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主題科普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全域科普行動。

  12.強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推動將科普工作實績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激勵科技人員積極開展科普。組建閩江科學傳播學者、健康科普講師團等專家團隊,示範引領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扶持科普創作人才成長,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鼓勵支援科普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工程技術科技管理專業職稱評審,科普專門人才申報省級高層次人才評價認定等各類人才計劃,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申報“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創業之星”“創新之星”等各類人才培養計劃。開展科普培訓、技能比賽等交流活動,提高科普從業人員能力水準。

  責任單位:省科協&&,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文明辦,省科技廳、人社廳、生態環境廳、應急廳等參加。

  (五)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工程

  13.推動科技人文國際交流。借助外專系統國際人才交流合作資源,推動高端外國專家參與科普活動。支援我省優秀科普産品、展教用品展示推廣,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競賽、科技夏(冬)令營等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動。推進科技援外培訓和科普合作工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員開展科普交流。

  14.深化閩港澳臺科學素質交流合作。建設港澳青少年實習實訓基地、雙創中心,支援閩臺共建海峽智慧科技研究院,組織開展科學素質交流合作。繼續開展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海峽兩岸科技專家論壇、海峽兩岸科普論壇、海峽兩岸管理論壇、海峽兩岸科學嘉年華等特色交流活動。到2025年,累計參與的臺港澳科技人才、青少年達到2萬人次。

  責任單位:省科協&&,省教育廳、科技廳、衛健委、外辦、臺港澳辦等參加。

  (六)心理健康促進工程

  15.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開展心理健康評估、線上心理問題解答及遠端視頻會診等,探索心理健康服務的“網際網路+”模式。推廣心理幫助計劃,為企事業單位員工、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心理服務。有針對性地面向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培訓,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針對中老年人、失獨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開展心理體檢、心理保健和到府心理輔導等服務,支援有條件的社區建立心理輔導站。

  16.加強心理健康科普和危機干預。發展壯大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隊伍,開發心理健康科普課程,大力宣傳普及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科學知識。針對颱風、泥石流、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及重大交通事故、火災、疫情等突發危機事件,及時組織專家參與心理危機干預,降低受災群體心理影響。

  責任單位:省科協、省衛健委&&,省委組織部、黨校,省教育廳、人社廳,省總工會等參加。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要進一步發揮作用,各成員單位結合各自工作職責抓好任務落實。省科協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會同各有關方面共同推進科學素質建設。各地負責具體實施、全面推進本地區科學素質建設工作。

  (二)加強機制保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激勵。按國家部署,推進將科普業務列入省科技獎體系。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大力宣傳科學素質建設先進事跡。定期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科普統計等工作,為科學素質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三)加強條件保障。開展科普理論、科普政策等研究,推動《福建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的修訂和實施,探索制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管理辦法。積極拓展科普資金多元化來源渠道,鼓勵引導社會機構、企業、個人加大對科普事業的投入。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科學素質建設發展需要,將科技教育、科普宣傳等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各成員單位根據任務需要,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

  責任單位: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附件:

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糾錯 評論

政策文件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線上訪談
相關報道
視頻解讀
媒體解讀
新聞發佈會
媒體報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