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索 引 號:-
發文字號:-
發佈機構:-
生成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失效 廢止

關於福建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3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01-30 07:24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在省委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著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防風險,有力克服超預期因素影響,推動全省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社會大局安定穩定。初步統計,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突破5萬億元,增長4.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同口徑增長1.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5.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3%;出口增長12.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城鎮調查失業率5.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

  一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九個方面:

  (一)集中力量打好重點地區疫情殲滅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果

  新冠疫情防控有序有效。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執行國家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毫不放鬆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按照統一部署要求及時調整優化;全力打贏泉州、寧德、福州等地聚集性疫情殲滅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抓好新階段疫情防控重點任務,推動平穩有序“壓峰”轉段。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至12月底,全省累計接種10337萬人次,全過程接種覆蓋率超過94.2%。強化疫情防控能力,建成全省統一高效的疫情防控一體化服務平臺,全面升級福建健康碼功能,實現疫情防控全業務、全流程信息化覆蓋。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和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全面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發揮省重點産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企業省級聯繫服務保障機制和省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製作用,持續暢通交通物流,切實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穩增長政策措施有力有效。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及時出臺實施五批次政策措施,提前制定實施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省級出臺穩投資、促生産、保用工、促消費等36份政策文件;3—4月,應對疫情衝擊影響,率先制定幫扶市場主體33條及工業穩增長68條政策措施;5月,全面頂格落實國務院穩經濟所有政策,出臺我省貫徹措施48條;9月,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落實國務院穩經濟所有政策的接續措施,出臺我省貫徹措施21條;12月,制定出臺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補充措施14條。對福州、泉州、寧德等受疫情衝擊影響較大的地區,及時研究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推動政策“閉環落實”,上線運作省疫情防控惠企政策平臺,對營商環境惠企政策、穩增長政策落實等開展專題“飛行檢查”,開展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全省退減降緩稅費1150億元。新增4期共400億元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産增效貸款,新設各50億元製造業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援專項貸款和紡織鞋服産業紓困專項貸款,惠及企業1.83萬家。全面落實各項援企穩崗政策,各項穩就業政策支出24億元,惠及企業38.5萬家、職工640.1萬人。落實住房公積金階段性緩繳相關政策,全省累計緩交金額11726萬元,惠及職工1.95萬餘人。落實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共減免房屋租金23.6億元,減免戶數7.8萬餘戶。建成全省經濟社會運作和高品質發展監測與績效管理平臺,強化數字化監測分析調度。

  (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獲批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居全國前列。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累計達128家。推動光電信息、能源材料等6家省創新實驗室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二十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5個設區市入選首批國家智慧財産權強市建設試點示範城市,晉江、福清通過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首個“全國骨幹科特派培訓基地”落地南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30項專利獲評中國專利獎,創歷年新高。

  製造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其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7.1%。設立石化—化纖—紡織—鞋服、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5個省級重點産業專項協調小組,建立“一産業一專班”專項協調工作機制,出臺實施湄洲灣(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0年),制定促進石化化工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造萬億支柱産業、進一步支援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加快開發建設、加快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氫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梯次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廈門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寧德市動力電池集群列入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1家企業入圍“2022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新認定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84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2家,新培育10個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認定52個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電動福建”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標準車62.9萬輛,我省被列入全國電動船舶産業發展重點地區先行先試。

專欄1:重大製造業項目建設情況

  現代服務業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現代運輸體系加快構建,新開通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7條,3家試點企業在4條線路上實現了公水聯運“一單制”模式。泉州入選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出臺我省貫徹“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推進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加快構建。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7.5%、11%,優質金融資源加快集聚,新增上市和過會企業20家。福州、廈門、平潭獲批全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成功舉辦全國電子競技大賽。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礎進一步夯實。糧食再獲豐收,實現糧食總産量508.7萬噸。新增建成高標準農田129萬畝。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7%。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新創建閩西禽蛋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漳平市和永春縣2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以及7個國家農業産業強鎮。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超百億元強縣達12個、超十億元強鎮達103個、億元強村達206個。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573個。

  (三)持續壯大新動能,“四大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數字經濟加快發展。高標準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預計達2.6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加大。舉辦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等系列活動。深入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縱深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形成6個國家級平臺、27個省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平臺、222家標桿企業。優化提升網路基礎設施,“千兆到戶”實現縣級以上區域全覆蓋,5G網路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制定實施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開發管理辦法,上線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服務平臺,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化價值化進程。

  海洋經濟做大做強。實施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海洋生産總值預計超1.2萬億元,繼續位居全國前列。339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超過900億元。深海裝備養殖、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興産業取得新進展,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建成下線,全國首臺套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建成投産。

  綠色經濟培育壯大。印發實施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出臺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總規模200億元的綠色産業發展基金設立運作。持續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進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程,實施綠色産業指導目錄。新增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138個。完善支援綠色發展的金融、投資等政策,推動綠色電力參與市場交易,累計交易電量3.21億千瓦時,達成“綠證”1.7萬張,“綠電”供需市場初步形成。

  文旅經濟持續回暖。實施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累計接待國內遊客3.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160億元。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2.9萬餘場。全省新增4A級景區12個,露營遊、鄉村遊、研學遊、紅色遊、美食遊成為遊客新選擇。拓展省內遊精品路線,開通“平潭—莆田湄洲島”航線。

專欄2:“四大經濟”發展工作舉措及成效

  (四)著力擴消費促投資,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

  消費市場總體向好。持續打響“全閩樂購”品牌,推出“福見商旅”“萬企百日惠福品”系列促消費活動,累計發放消費券4億元,有效撬動居民消費。打造“福茶”“福酒”“萬福”“閩菜館”等公共消費品牌,成功舉辦首屆福品博覽會。積極培育新興消費,鼓勵發展預製菜等新業態,推進夜間經濟、露營經濟、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等,限額以上網路零售額增長21%。支援擴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家電消費。以福州、廈門為重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商圈、步行街、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福州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農村網路零售額規模居全國第3位。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固定資産投資總量再上新臺階,突破2萬億元。組建省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相關工作,落實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項目105個、總投資3113億元。全年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1472億元、利用專項債務限額空間發行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59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98.2億元支援項目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國內首批、福建首單保障性租賃住房“中金廈門安居REIT”成功上市。省級預算內投資重點投向重大基礎設施、民生社會事業、數字福建等領域,支援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實施。1587個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25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專欄3: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情況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建立全省重大活動集中簽約項目聯合推進工作機制和招商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機制,省政府與中國船舶集團、東方電氣集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等15家央企簽訂合作協議,當年簽約央企家數為歷年最多。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閩商大會、央企深化合作座談會、金融資本福建創新發展大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成效顯著,集中簽約866個項目,投資額9175億元。

  (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十大行動”116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打造鄉村振興試點示範“串點連線成片”精品線路100條,寧德古田縣、南平浦城縣、龍岩上杭縣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建設農村供水管網8487公里、鄉鎮污水配套管網1287公里、安全生態水系300公里。推進500個村莊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80%以上行政村成為“綠盈鄉村”;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447公里;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0709戶;村莊規劃編制累計批復6398個。做好脫貧攻堅後續幫扶,以工代賑專項支援實施61個農村産業配套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區域協作展開新篇章。全面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研究制定進一步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持續深化公共資源共用、産業配套協作、生態保護協同、社會治理聯動,推進423個區域協作項目。實施福州都市圈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落實強省會戰略,推進福州新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聯動發展。支援廈門加快建設高品質發展引領示範區、漳州建設古雷世界一流石化産業基地、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推動三明、龍岩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支援莆田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推進綠色高品質發展、武夷新區建設加快南平全方位綠色高品質發展、寧德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産業重要增長極。加強跨省區域合作,與雲南省簽訂全面深化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出臺促進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若干措施,統籌優化人口和公共資源空間佈局。推行身份證首次申領“全國通辦”試點等便民服務事項,在全省範圍開展出生申報、婚姻變更項目登記及遷移戶口登記“一件事”套餐,推動廈門市優化戶口遷移政策。全省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49.8萬人,增長36.4%,下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14.35億元,增長12.2%。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5萬套,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12.9萬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我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漳州市成功申報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

  老區蘇區加快振興。國家印發實施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支援三明、龍岩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樣板。出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方案、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專項規劃、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文件。我省所有老區蘇區縣全部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部實現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標準城鄉一體化。成功舉辦紀念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成立90週年活動。支援三明與上海、龍岩與廣州對口合作。

  (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保持優良

  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出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産業化、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若干措施,舉辦生態環境項目成果發佈會。莆田木蘭溪綬溪片區、三明市沙溪流域、漳州市南靖縣等3個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EOD)入選國家試點項目。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組織實施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方案,39項改革成果入選《建設美麗中國的探索實踐》,居全國首位。廈門、南平等9個市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莆田市木蘭溪流域、南平市邵武市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所有權委託代理機制試點,印發試點實施總體方案和自然資源清單。河湖長制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福建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五年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的省份。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進。出臺我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完善“1+N”政策體系。“雙碳”綜合管理平臺上線運作。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持續深化資源環境權益交易機制,碳排放權累計成交3997.8萬噸,成交金額達10.6億元,其中林業碳匯成交量與成交額均居全國前列。廈門打造全國首個農業、海洋碳匯交易平臺,連江發佈全國首個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三明市入選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三明、龍岩、南平入選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執行首例運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的刑事案件、首例漁業領域“藍碳”賠償案。

  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化。一體推進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完成第二輪省級督察全覆蓋。出臺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深化生態省建設打造美麗福建行動綱要(2021—2035年),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工程”,聚焦鋼鐵、水泥、鍋爐爐窯等十大重點領域推進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精準治理;組織實施41個閩江、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水污染治理項目和6個礦山及周邊環境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加快打造一批美麗河湖;“一灣一策”實施重點海灣水質提升工程,深化入海排污口分類治理、海漂垃圾綜合治理,重點岸段海漂垃圾密度比整治前下降57%;開展土壤環境先行調查試點,推動71.5萬畝受污染耕地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推進福州、莆田“無廢城市”建設,全省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分別提升至238噸/日、201萬噸/年。主要流域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98.1%,市縣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標;9個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7.6%,PM2.5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85.8%,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優良並持續居全國前列。

  (七)深化改革優化環境,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

  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全面完成,省大數據集團、金投公司、能化集團、水投集團等組建運營。林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出臺持續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常態化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九市一區全覆蓋。全面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省級將土地徵收成片開發方案和中心城區以外的批次用地報件授權或委託福州市、廈門市政府審批;龍岩、寧德、晉江、廈門入選中央財政支援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全面建成省市兩級公共數據匯聚共用平臺,掛牌成立省大數據交易所。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試點。有序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出臺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計劃,創新實施營商環境數字化監測督導機制。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14萬戶,實有市場主體總數近712萬戶。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持續開展信用措施清理規範。加強信用信息共用應用,建設全國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綜合服務平臺省級節點,累計發放貸款近5000億元,其中信用貸款超過2800億元。聚焦交通物流、水電氣等領域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放管服”改革繼續深化。印發全省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發佈行政許可事項705項。修訂印發全省定價目錄。出臺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實施方案,提升政務服務“馬上就辦”成效。在國家公佈的評估報告中我省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水準達到“非常高”,全省全程網辦事項超83%;157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省“好差評”數據量1.25億條,滿意率99.2%。

  民營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大力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成功舉辦弘揚“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晉江經驗”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理論研討會,制定支援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指導意見,出臺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15家民營企業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八)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

  外貿外資量穩質升。進出口總額1.98萬億元,增長7.6%;其中出口1.21萬億元,增長12.3%。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跨境電商行業國家級品牌展會,跨境電商海外倉總面積超180萬平方米,居全國前列。南平、寧德獲批設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石獅、晉江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實現全省共用。易貨貿易首票成功通關。福建省紡織服裝、服飾業獲評國家首批外經貿提質增效示範項目,晉江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新認定5家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自貿試驗區改革再添新成果,新推出48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28項;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漳州中沙古雷乙烯項目通過國家“儲轉規”並開工建設,成為我省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成功舉辦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境外投資重大項目成效凸顯,累計備案對外投資項目316個,中方協議投資額26.7億美元,增長44.5%。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建設穩步推進。

  服務雙迴圈重要通道持續暢通。“絲路海運”影響力不斷擴大,成功舉辦第四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聯盟成員單位達271家,命名航線94條,新開通RCEP航線和“絲路海運”電商快線,建設“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新開行福州、泉州、龍岩中歐班列,首次開通“台灣—廈門—聖彼得堡”海鐵聯運線路,跨越台灣海峽、橫跨歐亞的鐵水聯運物流新通道逐步構建。制定“絲路投資”支援政策,引導支援實力較強的企業積極拓展海外佈局,參與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合作。海絲中央法務區加快建設,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全球首個代表處正式運營,智慧財産權CBD正式揭牌。金磚國家工業網際網路與數字製造發展論壇、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金磚國家可持續發展論壇等成功舉辦。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做好“通”“惠”“情”文章,推動國亨丙烷脫氫等項目加快建設、奇美化工等一批大項目增資擴産、古雷石化一期項目全面竣工投産。暢通兩岸貿易往來,閩臺貿易額1036.7億元。組織實施“臺企快服貸”,籌備設立臺商基金、閩臺産業發展基金。推出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25項,發佈兩岸共通標準62項。落實同等待遇,開展台灣地區計量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直接採認工作。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三明設立。成功舉辦第十四屆海峽論壇、第十屆海峽青年節、鄭成功收復台灣360週年紀念活動、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等,開展“遷臺記憶”文獻檔案徵集活動。

  閩港澳僑合作交流水準進一步提升。持續開展“福建品牌港澳行”等活動,攜手港澳拓展“一帶一路”等海外市場。加強與香港貿發局、中國香港(地區)商會等機構協作,舉辦閩港産業對接交流等精準招商活動,推動生成一批投資合作項目。澳門繼續成為我省第一大對外勞務合作市場。支援福建企業赴港澳上市發債融資。深化與澳門貿促局合作,共同創新發展新模式新平臺。大力實施引進僑資僑智僑力工程,鼓勵和支援廣大僑胞來閩投資興業、創新創業、交流合作。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持安定穩定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深入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建立居民增收工作調度保障機制,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促進技能人才技能與待遇“雙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各檔平均值調增至1865元/月。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發佈2022年我省企業工資指導線和省屬企業工資指導線。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建立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平臺。不斷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幫扶和就業服務力度。持續開展技能提升行動,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準和就業創業能力。城鎮新增就業51.9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1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5萬人,在閩務工的省內外農民工、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保持穩定,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超過90%。

  公共服務保障水準持續提升。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全省民生支出4343.3億元,增長10.1%,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2%,25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全面完成。實施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均等發展。推進公辦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建設,預計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7萬個、義務教育學位13萬個。持續開展“雙減”工作,規範課後服務管理,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佔比超過70%。納入中央“十四五”教育強國院校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數3150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累計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新服務192項,其中國內首次5項,醫院轉外就醫患者數減少36.3%。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全面實施,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實現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覆蓋,免費為28萬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出臺三孩生育配套支援政策。實施市級“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福州市列入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城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顯改善,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58平方米。啟動建設福建省革命軍事館。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更加有力。全面落實住房保障政策,支援住房租賃企業專業化、規模化運營。

專欄4: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確保糧食安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出臺實施《福建省地方政府儲備糧安全管理辦法》。提升糧食儲備能力,規劃新建65萬噸省級糧庫,推動落實50萬噸糧食增儲計劃。推進全省地方儲備糧承儲庫點(含代儲庫點)智慧化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拓展糧食産銷合作渠道,成功舉辦第十八屆福建糧洽會。

專欄5:糧食安全保障工作情況

  強化能源供應保障。適度超前推進重大能源項目規劃建設,全省電力裝機達7526萬千瓦,全年發電量增長4.9%,確保能源供應穩定。電網網架穩定性進一步增強,閩粵聯網項目投産實現跨區域餘缺互濟。天然氣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加快完善海上風電資源配置制度體系,推動深遠海風電資源開發。

專欄6:能源保障工作情況

  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安全生産、風險防範等工作。階段性調整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加大對困難群眾物價補貼力度。及時啟動平價商店,減輕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負擔。深化安全生産大檢查,開展“百日行動”,鞏固提升“三年行動”,安全生産和消防工作在國家考核中獲評優秀。各類安全生産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8%、32.3%,未發生重大以上事故。有力有效應對暴雨、洪澇、颱風、乾旱、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紮實做好保交樓穩民生工作,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全省不良貸款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建設“食品放心工程”,連續3年獲評國家食品安全評議考核A級,廈門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有力遏制了電信網路詐騙、跨境賭博、養老詐騙等違法犯罪,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總的看,經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為全國大局作出福建貢獻。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一是受諸多超預期因素影響,地區生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未能完成年度預期目標。二是實體經濟持續承壓,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壓力加大、困難增多,住宿、餐飲、旅遊等聚集型接觸型消費行業恢復未及預期。三是發展動力亟待加強,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人才支撐不足等深層次矛盾仍然突出,市場預期偏弱,大項目好項目投資接續不足。四是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房地産、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仍需關注,等等。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

  回顧過去五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認真執行省十三屆人大歷次會議審議批准的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推動各項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各年度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連跨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臺階,年均增長6.4%,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2萬元。推進創新型省份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産值超千億産業集群達21個,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2萬億元,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加快發展。落實生態省建設戰略,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要成效,全省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全優,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位居全國前列。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持續保持在七成以上,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所有縣達到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要求,高等教育加快發展,三明醫改經驗在全國推廣,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從五年的計劃執行情況看,由於外部環境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等因素影響,有些年度個別指標完成情況與目標存在差距。我們要做好與規劃銜接,加大計劃執行力度,攻堅克難,力爭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二、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緊扣“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閩臺融合發展,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福建作為、譜寫福建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一是加快高品質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強省、品質強省、交通強省,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推動經濟實現整體好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預期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出口增長7%,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左右。

  二是推動高動能創新。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預期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8%以上,每十萬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數達到3300人。

  三是創造高品質生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預期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84人,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5.73張。

  四是保持高顏值生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美麗福建建設,促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優良,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的指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保持高水準。

  五是實現高水準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提高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能力,嚴密防範系統性安全風險,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總産量穩定在507萬噸以上,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重點要組織實施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

  確保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平穩有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以“保健康、防重症”為重點,強化應急處置措施,有力有效應對好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強化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建設。著力加強院前急救服務保障、急診接診管理和重症患者醫療救治,強化分級分層分流救治引導和居家患者健康指導,保證中藥、西藥及相關醫療設備等供應,全力推進醫療物資達産增産,強化價格和品質監管,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強化學校、醫院、養老院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做好老年人、兒童、孕産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服務保障。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全面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加強健康知識科普宣傳。

  (二)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著力恢復和擴大消費。完善促消費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深化“全閩樂購”活動,打造傳統節假消費旺季,培育特定群體節日消費熱點,進一步弘揚福文化,促進福品消費。穩定和擴大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智慧家電、綠色建材等下鄉行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援住房改善、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壯大新興消費,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新零售,推進會展業高品質發展。繼續辦好電商主播大賽、第二屆福品博覽會等。完善縣域商業體系,推進鄉鎮商貿中心功能完善,支援農産品交易市場數字化改造提升。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擴大科技和産業投資,圍繞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重大工程、高品質發展、綠色轉型等適度超前佈局一批穩基礎、優結構、利長遠的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基礎設施投資基金、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等資金,安排省級預算內投資支援項目建設。統籌做好全省招商引資工作,健全高效協同招商機制。鼓勵採用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産,形成投資良性迴圈。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設立高品質發展融資專項,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配套融資支援。高品質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健全儲備、簽約、審批、招標、開工、竣工到評價的全生命週期項目管理體系,優化項目服務保障。

專欄7:基礎設施重大工程

  (三)實施科教興省戰略

  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下好發展教育事業“先手棋”,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實施城鎮公辦幼兒園結構優化與品質提升工程,加大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力度。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擴大城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數,推進集團化辦學、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建設和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實施“一人一案”教育安置。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著力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動職業院校産教融合發展。支援省部共建廈門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泉州市創建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抓好高水準學科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完善政産學研用金聯盟建設,促進高校成果與産業需求常態化精準對接轉化。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好推進科技創新“組合拳”,充分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集聚效應,加快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等,打造海峽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創新載體平臺能級,加快建設省創新研究院,新建一批省創新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積極爭取在能源、海洋領域建設國家實驗室福建基地,全力推動我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推進基礎研究能力提升計劃,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組織實施10項以上省級科技重大專項,落實“揭榜挂帥”“賽馬”等機制,強化跨部門、跨行業重大科技攻關,構建高效強大共性技術供給體系。辦好第二十一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和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專項行動。加快建設智慧財産權強省,提升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準,加強智慧財産權法治保障。

  加快建設人才強省。牽住引才聚才用才“牛鼻子”,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繼續大力實施引才“百人計劃”“八閩英才”等重大人才計劃,遴選支援不少於120名高層次人才(團隊),推進高端外國專家集聚工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援、激勵等制度機制,支援科研人員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雙向流動,支援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強高技能産業工人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技能人才規模。鼓勵企業採用年薪工資、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方式聘任創新人才。開展特殊貢獻人才職稱評審。健全新時代科技特派員機制,鼓勵引導科技特派員圍繞鄉村振興和産業轉型開展全産業鏈條服務。

  (四)加快産業體系升級發展

  做大做強做優先進製造業。完善大抓工業協調機制,發揮重點産業專班機製作用,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力爭培育形成産值超3000億元以上産業集群7個。強化重點産業“卡脖子”技術裝備攻關,落實好國産首臺套政策。實施“增芯強屏”工程,推動三安系列投資、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産線和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産線、士蘭集科、士蘭明鎵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古雷煉化一體化二期、中化泉州150萬噸/年乙烯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漳州中沙古雷乙烯、國亨化學PP及PDH、萬華化學年産80萬噸PVC等重大項目實施。實施新一輪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爭取再推動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省級集群納入國家集群發展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有序推動低於能效基準水準的存量項目節能化改造、轉型提升,組織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加快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3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入實施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創新工程,推進與軍工央企合作共建,推動建設一批軍民融合高技術産業基地(示範園區),在自主可控電腦及信息安全、人工智慧及感測器、北斗等軍民兩用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示範項目。聯動實施品質、標準、品牌強省戰略,深入推進品質提升行動,做強做精福建品牌。

  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推進生産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以國家級新區、産業園區等為載體,大力培育智慧工廠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柔性化定制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一帶一路”物流通道、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推進實施福州、廈門、泉州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程,深入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搭建“絲路海運”現代物流體系。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準,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推進長期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推進一批示範性長者食堂項目建設。持續實施“引金入閩”等工程,加快發展數字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産業龍頭企業壯大規模,培育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縱深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引進專業型、綜合性優秀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佈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持續推進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培育工程,加快各領域應用場景開放開發和示範推廣。大力引進數字經濟領域急需人才。制定實施全省一體化公共數據體系建設方案,全領域開展公共數據場景式開發利用,深化省大數據交易所運營管理,培育優質的數據供應、應用標桿單位。辦好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加快數字經濟項目簽約落地。

  深化發展海洋經濟。深化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繼續推進省海洋産業發展示範縣項目,支援優勢海洋産業集聚發展和海洋特色園區建設。加快電動船舶研發製造基地建設,帶動全産業鏈發展。推進福州海上風電産業園建設。繼續推動海水養殖向深海型、集約型、高端型轉變。重點支援開發海洋創新藥物,加快發展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繼續實施海洋漁船“寬頻入海”工程,打造一批“5G+智慧海洋”示範應用工程。持續打造“水鄉漁村”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著力推進重點港區連片開發。

  大力培育綠色經濟。落實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圍繞生産綠色化、生態産業化、能源清潔化、生活低碳化、綠色生態體系實施一批綠色經濟重大工程。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推動綠色經濟領域投融資對接,服務綠色産業項目建設。完善生態産品交易平臺,持續推進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強化“武夷山水”“紅古田”“下鄉的味道”等區域生態公用品牌培育和推廣。

  加快推動文旅經濟發展。實施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十大行動,積極培育發展旅遊演藝、音樂産業等新業態。加快“1號濱海風景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等建設。加快自駕車旅居車營地、旅遊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網路。推進廈門植物園、連城冠豸山、福州鼓山創建5A級景區和永定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工作。以創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和認定福建全域生態旅遊小鎮、金牌旅遊村為抓手,推動鄉村旅遊全面提升。

  (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實施種業創新與産業化工程,育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農作物新品種35個以上,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産品240個以上,全省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36萬畝以上,積極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水準,建設高標準農田90萬畝,提升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建設一批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和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持續開展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深入開展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準。創建一批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和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鄉鎮、示範村。紮實推進“串點連線成片”,繼續提升打造100條精品示範線路。推進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繼續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

  持續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和對口幫扶,推動山海産業聯動融合發展、創新資源開放共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民生事業協同共建、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一批區域協作項目,打造閩東北、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推動福州都市圈和廈漳泉都市圈建設,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援廈門打造高品質發展引領示範區、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深化拓展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協作領域和政策效應,加快形成灣區聯動、島區協作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鞏固提升易地搬遷脫貧品質,推動搬遷安置區後續産業可持續發展,組織實施以工代賑項目,繼續開展消費幫扶,促進更多脫貧人口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全面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加強同長三角、粵港澳、長江經濟帶等對接合作。進一步做好閩寧協作和援疆援藏等對口支援工作。

  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傾力支援老區蘇區特色産業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推動龍岩與廣州、三明與上海深化對口合作,支援對口合作園區建設,全力打造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樣板城市。有效實施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等政策舉措。持續落實省領導掛鉤聯繫、省直部門掛鉤幫扶、經濟較發達縣(市、區)對口幫扶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制度,引導更多資源向老區蘇區集聚。

  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高人口服務管理水準,著力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開展宜居建設、綠色人文、交通通達、安全韌性、智慧管理等五大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程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4700億元,加快10個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市)建設。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改造提升2580個老舊小區,加強公共環境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地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實施城市交通設施提升工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萬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創建。推動城市綠化建設,建設一批郊野公園、福道、城市公園等綠化項目。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73個縣(市、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新建擴建規模化水廠60處,鋪設管網7200公里,力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9.5%以上。

  (六)持續促改革優環境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著力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完善領導幹部聯繫企業家制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創品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制度化、長效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創新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開展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八閩國企綜合改革專項行動,打造一批新的國企改革樣板。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産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實施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林權規範有序流轉200萬畝以上。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深化區域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完善教育領域收費制度,持續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輸配電價改革。進一步開展清費減負工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規定,健全完善統一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市場準入退出、公平競爭、公正監管等制度。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式,推進福州、廈門、泉州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開展電力市場建設。建立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工作機制。

  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著力升級重塑數字政府的技術架構、業務模型和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政務網路一張網、一朵雲、三大一體化平臺、一個綜合門戶的“1131”基礎平臺,推進省網上辦事大廳、閩政通、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中國福建門戶網站集群建設,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省域治理“一網統管”,構建一體化監管體系,加強智慧化經濟監測研判與調節。提升政府運作“一網協同”,全面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協同辦公。

專欄8: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力、群眾有感,對標先進、改革創新,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健全數字化監測督導機制,建設全省統一的網上和掌上服務端,打造對內對外的營商環境數字化閉環。推行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示範區建設。提高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推廣信用承諾制,健全信用修復機制,強化信用信息共用,建設誠信福建。

  (七)著力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持續拓展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大力推進市場採購、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繼續組織“福品賣全球、全球買閩貨”活動,用好RCEP規則和各類展會平臺,鼓勵企業多元化拓展市場。推動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技術改造,提高出口産品國際競爭力。促進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支援廈門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等優質産品和服務進口,推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絲路夥伴計劃”,持續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加快“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港航物流整體效率。提升“中歐班列”規模效益,促進“絲路海運”“中歐班列”聯動發展。紮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升。加快中印尼、中菲等“兩國雙園”建設,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在福建聚集。

  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力度。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産業及新開放領域,加強外貿産業鏈招商,大力招引貿易型(區域)總部來閩落地。持續開展“促增資擴産能”專項行動,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開工建設。辦好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紮實推進金磚創新基地建設,辦好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等活動,拓展“金磚+”,引進更多頭部企業入駐。

  用好用足對外開放重要力量。深化閩港澳經貿合作,持續開展福建品牌港澳行,加強與港澳投資促進機構合作,推進“並船出海”,助力福品開拓港澳及海外市場。大力引進僑資僑智僑力,持續建設高水準僑務交流平臺,拓展與閩籍新華僑華人、海外留學人員和華商新生代聯絡渠道,推動僑資僑智深度融入我省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打造全球閩商經貿協作網路。

  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強化閩臺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生物科技、醫療健康、現代服務業等産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福建樣板。深入推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引導臺胞臺企參與鄉村振興。推進對臺功能性經貿平臺建設,支援福州、平潭等地打造對臺跨境電商集散樞紐,支援莆田等地建設兩岸能源資源轉机平臺。推進落實同等待遇,完善臺胞在閩就業、就醫、住房、社保、養老、子女就學等制度保障。努力在更多行業的兩岸標準共通實踐上取得突破,推動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能認盡認”“直接採認”。辦好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不斷擴大閩臺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業圈”。開展閩臺族譜對接、尋根謁祖等活動,加強民間信仰以及體育、藝術等領域交流。加快推進與金馬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支援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打造臺胞“第二生活圈”。

  (八)聚力辦實事惠民生

  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完善就業增收機制,注重投資帶動、消費拉動、産業撬動、區域聯動對就業的支援引導,增強市場主體吸納就業能力。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深入實施“技能福建”行動,共建共用一批公共實訓基地,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凝心聚力辦好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快補齊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社會事業短板。繼續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準,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鞏固提升醫保待遇水準。制定並實施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推動示範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路建設,構建城區“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大力發展多元普惠托育服務,鼓勵各級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向本單位職工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快建設省退役軍人事務一體化平臺,加強軍休服務管理機構、優撫醫院、光榮院、軍供站、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等服務保障機構建設。持續開展“福蕾行動計劃”,加快縣市級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強化住房保障,規範公租房管理,支援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激活二手房和租賃市場,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行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推動房地産業儘快走出困境,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壓實“菜籃子”市長責任制,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落實基本生活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加快健康福建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健康素養和健康水準。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加強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進復旦華山福建醫院等7個國家級、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建設,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二三級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省屬醫院“移動醫院”巡診,完善資源梯度下沉與精準幫扶機制。優化縣域醫共體內資源配置,健全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細化完善患者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等工作機制。序時推進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疾控體系改革,開展全民健康管理試點工作。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等協調發展。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圍繞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題,積極創作一批精品文藝作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活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抓好第十五屆福建音樂舞蹈節、街頭文化展示、讀中華經典頌時代華章全省誦讀比賽等全省性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支援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和考古挖掘工作,建設一批兼具文物儲存、修復、研究等功能的設施。辦好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重要節慶活動。深入打造“視聽福建”海外播映品牌,講好福建故事,傳播福建聲音。

  (九)深入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不斷創新生態文明機制。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建設,加快南平全方位綠色高品質發展,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持續實施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和汀江—韓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支援莆田建設綠色高品質發展先行市。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水權等資源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建設。推廣電力綠色貸、碳中和債等綠色金融産品。深入開展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自然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耕地園地江河休養生息機制。強化正向激勵機制,鼓勵基層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激發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創新活力和潛能。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我省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著力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加快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試點。接續實施林業“八大工程”,著力提高森林品質、生態穩定性和固碳中和能力。進一步建好用好碳達峰碳中和綜合管理平臺。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完善福建碳市場建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分類整治流域性、區域性、行業性污染,加快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削減廢氣污染物排放,加快機動車船、沿海港口貨運車船電氣化,提高油品産儲運銷體系油氣回收水準,全面推進工業爐窯實施脫硫脫硝改造提升。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推進提高廢水污染治理水準,實施開發區、工業園區雨污全分流和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工程,推廣“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工程。規範畜禽養殖廢水預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管理。堅決打贏“碧海保衛戰”,持續推進水清灘凈治理,全面排查、分步實施、分類整治入河入海排污(排放)口,推進海上養殖轉型升級和岸上、灘塗養殖場尾水綜合治理,全面推進35個海灣建設國家級、省級美麗海灣。堅決打贏“凈土保衛戰”,強化全過程土壤污染防治,嚴格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監管,深入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實施醫廢處置“擴能提質”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加快建設一批“無廢城市”。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環衛系統“兩網融合”。

  (十)切實防風險保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3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穩定在507萬噸以上。加快省市縣三級新增50萬噸糧食儲備任務落實和新一輪省級糧庫建設進度。實施優質糧食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全省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一張網”。精心辦好第十九屆福建糧洽會。深入治理“餐桌污染”、持續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保障能源安全。持續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充分發揮煤電的基礎性支撐性調節作用,做好現有各類電源有序替代更新工作。持續優化電力運作調度,紮實做好電力迎峰度夏、度冬工作。加強與國內産煤大省、重要能源央企的對接合作。建立健全電力供需等預警機制,優化應急保障電源配置。

專欄9:能源基礎設施項目

  紮實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安全生産等工作。全力維護政治安全,切實維護網路安全、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及時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隱患,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加強生物安全管理,著力防範化解生態資源安全風險,實施互花米草除治攻堅等行動。推進軍地聯動,大力實施海防城網融合工程,強化經濟動員應急能力建設。完善産業鏈供應鏈風險動態監測機制,進一步提升風險監測和處置能力。深入開展危化品、燃氣、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水上運輸和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安全整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線,億元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09人以內,較上年進一步下降。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堅持防減救助,推進千個自然災害避災點提升建設工程,提升建設不少於200個避災點。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繼續推進“五個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築牢基層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落實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自覺接受省人大的監督,認真聽取省政協的意見和建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鬥,扎紮實實辦好福建的事情,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福建擔當、展現福建作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

附件:

來源:福建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糾錯 評論

政策文件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線上訪談
相關報道
視頻解讀
媒體解讀
新聞發佈會
媒體報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