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政府帳單,亮保障重點
——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2年預算草案報告解讀
昨日開幕的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印發了《關於福建省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代表們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21年,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
據快報統計,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743.84億元,增長1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83.38億元,增長9.9%;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10.92億元,同口徑增長7.5%。
我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落實落細“五促一保一防一控”,抓實抓好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財政收支運作平穩,為我省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超越提供有力的財力支撐。
——全力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加大創新投入,下達43.22億元,增長31.4%。
支援深入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下達8億元,加強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
支援數字技術滲透賦能,下達數字經濟、數字福建等方面資金20.12億元,支援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高效便民數字政府等建設。
整合現代海洋經濟産業、“絲路海運”航線拓展等方面資金45.8億元,支援海洋經濟發展。
繼續安排2億元財政貼息資金,新設立兩期共20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貸款。
全省新增債券資金1649億元,共支援1572個公益性項目,其中省重點項目210個。
下達14.27億元,有效落實促外經貿促消費政策。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省民生支出3926.89億元,增長8.5%,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4%,持續保持在七成以上。做好省委和省政府2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資金保障,下達相關資金137.19億元,為年初計劃總額的127.7%。
全省下達83.79億元,重點支援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疫情防控人員補助、設備和防控物資、醫療機構基本建設、應急物資保障、企業復工復産、核酸檢測等方面。
下達就業補助資金8.73億元,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補助資金59.49億元,下達102.9億元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提高到不低於580元,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28.05億元。
下達教育領域項目資金100.09億元,支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2所,資助學生逾百萬人次。
下達20.2億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每人平均籌資標準從74元提高到79元。
下達文旅補助經費4.13億元,促進我省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支援福州順利舉辦世遺大會、泉州成功申報世遺項目。
下達9.96億元,支援南平籌辦省運會,助力我省運動健兒取得東京奧運會、陜西全運會歷史性突破等。
——支援生態文明和城鄉建設。
撥付2.16億元支援武夷山國家公園實施生態補償,提高自然生態管護能力和水準。
下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補助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7.7億元,支援實施環武夷山國家公園、長征出發地、林業改革示範區等生態文明試驗區重大項目。
省級下達105.94億元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支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下達113.83億元,推動各地抓好居住、交通、水環境、風貌、管理五大品質提升和典型樣板工程建設。
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力度,下達各類補助資金1426.31億元。
——推進財政重點領域改革。
省級全面實施零基預算,同時選擇3個設區市本級、8個縣(市、區)開展改革試點。
創新債券發行管理,首次發行分年還本政府債券,首次通過商業銀行櫃檯市場面向個人和中小機構投資者發行政府債券。
有序推進我省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納入劃轉範圍的75家企業共劃轉國有資本129億元。
——提升財政管理效能。
建立健全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監管項目從17項增至27項,涉及資金589.72億元。
推進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線上監管平臺提質擴面增效,監管項目從37項增至40項,累計監管資金超310億元,惠及782.7萬人。
用“制度+科技”模式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操作、網上公開和全省“一張網”。
2022年,重點保障六個方面
根據2022年預算草案,省級四本預算支出3187.6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0.74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6.12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0.90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069.86億元。除保運轉等支出外,重點保障六個方面:
——支援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發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留抵退稅等政策效用,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支援創新平臺建設行動,建好福廈泉科技城,打造沿海科技創新走廊。支援省創新研究院、省創新實驗室等建設。實施創新主體孵化行動,大力扶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深入推行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在全産業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大人才專項相關資金投入。加快培育“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支援推進支柱産業提升、傳統優勢産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産業佈局優化、龍頭企業培優扶強以及品質、標準、品牌聯動等六大工程。發揮數字經濟等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加快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用好海洋服務與漁業高品質發展等專項資金,深入實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支援創建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大力發展共用經濟、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支援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支援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強改革經費保障,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三醫聯動”、集體林權制度、農村集體産權制度等改革,推動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鼓勵企業抓住RCEP協定生效機遇擴大出口,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支援深化閩港閩澳合作、與東盟東亞國家經貿往來。支援引僑資、聚僑力、匯僑智,吸引更多華人華僑回國創新創業。圍繞“兩新一重”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常態化開展“全閩樂購”活動,支援打造“福”字號系列品牌,深入實施城鄉消費提升行動。強化對信息化軟硬體設施建設的統籌與投入,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提升數字福建、數字政府建設水準,持續打響“便利福建”品牌。
——支援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支援深化經貿合作,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支援臺商投資區等涉臺經濟合作園區建設。持續推進台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産業園建設。支援閩臺科教融合發展。支援平潭加大對臺先行先試力度,積極爭取離島免稅政策。促進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率先融合發展。完善保障臺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加快建設“數字第一家園”一體化服務平臺。健全完善台灣青年來閩實習就業創業政策措施,加強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建設。支援實施親情鄉情延續工程,持續深化閩臺文化、體育交流,引進台灣建築師團隊開展鄉建鄉創陪伴式服務,做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活動經費保障。
——支援持續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大對穩崗和培訓的支援力度,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支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增加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保障“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大力支援我省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加大職業教育發展和高校提升辦學水準專項投入。支援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實施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中醫藥傳承創新、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等工程。加強對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援措施經費投入。支援體育事業、體育産業協調發展。支援民營養老機構建設,推廣居家社區養老模式、經驗。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完善醫保籌資機制,健全城鄉社會救助保障體系,推動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持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實施福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支援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支援以更高標準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工程,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等改革。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序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快武夷山國家公園建設,持續系統推進閩江、九龍江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重點海域海岸帶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一批重大工程。持續推進全域生態旅遊示範縣(市、區)和全域生態旅遊小鎮建設。健全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機制。引導更多資源向老區蘇區集聚。加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支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援各地發展特色富民産業。支援實施城市更新、新區組團、生態連綿、交通通達、安全韌性等工程。
——支援建設平安福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繼續做好疫苗及接種費用、重點人群核酸檢測等經費保障。支援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資金投入。大力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持續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安全生産、應急救援經費投入。支援産供儲銷體系建設,鞏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落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經費保障,建設“食品放心工程”。(記者 王永珍 朱子微)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