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亮點,計劃的活怎麼幹?
——2021年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草案報告解讀
昨日開幕的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印發了《關於福建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代表們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這份報告包含了哪些“幹貨”?傳遞出什麼信號?
2021年,站穩4萬億大關靠什麼?
初步統計,2021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48810億元,增長8.0%,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7.5%、8.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2%。
2021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著力抗疫情、穩經濟、謀發展,紮實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等重點工作,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取得新成效,亮點紛呈。
亮點一: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抗疫成果得到鞏固
迅速打贏疫情殲滅戰。堅持快嚴實細、科學精準,迅速阻斷疫情社區傳播,有效推進企業復工、店舖復市、學校複學,生産生活秩序迅速恢復。
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實施福建省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推進82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項目、2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動工建設。
穩妥推進疫苗接種。完成國家下達的18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任務。
亮點二: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高效太陽電池裝備與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新啟動建設生物製品和柔性電子等2家省創新實驗室。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6485家。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6.4%。産值超千億元産業集群達21個,規模超百億元企業達50家以上。
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加快發展。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預計增長15%以上。328項海洋經濟重點項目順利推進。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1萬億元。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加速構建,獲批全國首個新能源産業創新示範區。全年接待國內遊客達4.07億人次,增長15.6%。
服務業轉型升級有序推進。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13.1%。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24%。
糧食供給能力得到新提升。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52.6萬畝、總産量506.4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特色現代農業邁出新步伐。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總産值達2.2萬億元。建成農産品産地初加工中心1022個,農産品網路銷售額超過300億元。
亮點三: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內需規模繼續擴大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73億元,增長9.4%。限額以上網路商品零售額增長28.7%。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增長11.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3.1%。科教領域投資增長18.7%,其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22.9%。
重點項目持續推進。1620個年度省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633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631億元。
多層面推動招商項目落地。成功舉辦央企項目合作座談會等8場重大招商活動,集中簽約項目428個、總投資超1.2萬億元。
亮點四: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穩步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成效顯現。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推動落實211項改革舉措。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209萬戶,增長52%。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各類辦電業務平均用時減少58%,供電可靠率提高至99.94%,居全國前列。
“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居全國第六位。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達到80.4%;群眾辦事平均時限縮短至2.82天;“一趟不用跑”比例達到90.3%,提升21.7個百分點。127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全國中期考核評估中我省位列第6名。完善優化有序用電方案,實現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障有效安全穩定。電價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39項改革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全優、領先全國。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作。
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18450億元、增長30.9%,高於全國9.5個百分點。
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等建設加快推進。“絲路海運”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聯盟成員突破220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合計6446億元,增長31.8%。
閩臺融合發展持續深化。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率先公佈第一批225項落實同等待遇清單。閩臺貿易額首次突破1千億元。
閩港澳僑交流合作實現新提升。在澳門發債4.5億美元。
亮點五:更大力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新時代山海協作持續推進。實施313個區域協作項目。
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龍岩、三明12個縣(市、區)被列入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範圍。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累計打造形成310條鄉村振興示範線。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面建成。實施11.1萬個産業幫扶項目。
新型城鎮化建設紮實推進。在全國率先制定老舊小區改造負面清單。新改擴建城市道路810公里、農村公路2326公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提高到55.6%。
亮點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29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民生相關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5.4%。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0659元,增長9.3%。
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4.7萬人。
教育均衡發展紮實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100%達省定標準。培育建設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103家。
醫療健康服務不斷完善。實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等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三明市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首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
養老、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建設85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163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
2022年,如何實現平穩增長的目標?
2022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持續增加民生福祉、統籌發展和安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出口增長8%,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8%……
這些目標如何實現?計劃報告提出,重點組織實施好八個方面工作:
強化創新驅動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
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福州、廈門、泉州3個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主體,積聚力量打造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廈門科學城、泉州時空科創基地。以市場化機制打造新型研發機構,繼續推進省創新實驗室建設,重點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9000家。
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組織實施10項以上省級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打造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紡織服裝等萬億級支柱産業。
提高服務業發展水準。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兩業深度融合的示範企業、示範載體、優勢産業鏈條和新型産業集群。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工程,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6萬億元。
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深入實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持續推進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省級海洋産業發展示範縣建設。
培育壯大綠色經濟。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實施重大節能低碳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
加快發展文旅經濟。力爭國內旅遊收入增長20%以上。推進濱海旅遊風景道、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等建設。推進文旅融合創新。
大力挖掘內需潛力——
全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深化“全閩樂購”促消費系列行動。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
突出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聚焦新基建、新能源、城市改造、水利、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投資力度。
強化重點項目支撐。初步安排省重點項目1620個、年度投資6165億元。推動漳汕高鐵、國道228線濱海風景道、惠安中化泉州基地産業升級、北電南送特高壓等項目開工建設。
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加強用地保障。
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全力推動重大招商活動已簽約合作項目儘快轉段、落地、建成投産。
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反饋渠道。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探索開展“一業一證”改革。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
推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年對接引進民營企業産業項目投資5000億元以上。
精準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力度支援“專精特新”企業,強化減稅降費等惠企紓困政策落實。
促進外經貿量穩質升——
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實施對接RCEP行動計劃和“絲路夥伴計劃”。加快建設中印尼等“兩國雙園”。
深化自貿試驗區等改革創新。加快自貿試驗區擴區提質,開展首創性和差別化探索。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
鞏固外貿向好勢頭。高品質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探索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
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準。出臺新一輪穩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建設閩臺積體電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重大合作項目。
提升閩港澳僑合作交流水準。深化閩港、閩澳在招商、金融、旅遊、文化、會展等領域合作。
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以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圈建設為引擎,帶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
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0%以上。
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
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推動龍岩、三明建設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
持續深化生態省建設——
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省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推進泉港、泉惠以及古雷石化基地等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整治。
不斷創新生態文明機制。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健全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聯動機制,拓寬居民增收渠道,推動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
推動高品質就業。強化投資、消費、産業、區域等政策支援就業導向,增強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
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準。實施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標準。新增4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新建擴建70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切實防風險保安全——
確保糧食和能源供應及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實施引糧入閩獎勵政策。
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安全生産等工作。要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記者 李珂)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