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分好“蛋糕”,實現效率和公平統一
過去一年,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成績亮眼,居民收入總體提高、收入差距縮小,這代表著福建人民實打實的獲得感,也為推進共同富裕帶來了堅實的底氣。
共同富裕是我們一項重要的長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凝心聚力促進共同富裕,不斷創造高品質生活。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如何把蛋糕做大,並分好蛋糕?與會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高品質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實現途徑和努力方向。“推進鄉村高品質發展,首先需要激活鄉村的經濟價值。”省人大代表、安溪縣農民講師團團長、祥華鄉東坑村委會副主任張順儒認為,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要鼓勵勤勞致富,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
張順儒以東坑村“茶旅地産”的運營實踐為例,分享了他對打造富民強村産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的思考。
“既要因地制宜找準産業發展方向,又要構建共建共用機制。比如,東坑村引進茶企東方美茶莊園,把安溪茶産業與旅遊有機融合。通過茶園流轉或入股形式整合優質茶園,吸納茶農100多戶成為産業工人。茶農除領取工資,還可獲得茶園流轉收益,此外,茶莊園把股份的5%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張順儒説,“産業興旺,才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群眾腰包鼓起來。”
收入是民生之源,就業是民生之本。代表們認為,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先富帶後富、幫後富,又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當前,還存在城鄉義務教育師資力量差距明顯、優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城鄉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平衡等問題,如何破解?
省人大代表、福建網龍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輝建議,通過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以信息化促進精準教學、跟蹤學齡人口動態變化、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的財政保障和投入機制等措施,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如推動構建區域優質學校資源共用模式,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建構精準的網路管理服務平臺,促進教育信息化在鄉村學校的應用和融合。”
社會保障制度是共同富裕的穩定器。要做好民生兜底,讓社保健全有力。
“我省養老需求面臨著供不適求的新問題。一些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接收半護理和全護理的老年人比例偏低。機構養老各種費用增加,讓老年人倍感壓力。”省人大代表、農工黨福建省委會副主委李篤妙建議,進一步把國有企業、機關部門閒置的土地、樓館利用起來,減輕養老機構開辦成本、運營費用,從而降低老年人入住費用;由國有資産管理部門建立專門機構,在省內考察符合條件的場所,建立普惠性質醫養結合養老院。
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基礎是全民健康。
省人大代表、永春縣醫院兒科原主任醫師李幼紅認為,要用醫療保障守住“穩穩的幸福”。“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中,鄉鎮衛生院是最基層、最基本的力量,但其存在配備急救藥品量少、品種不全,醫護人員搶救設備及急救藥品正確有效使用不夠熟練等問題。”她建議,加強醫共體建設,加大基層設備投入,加大上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的針對性急救知識培訓,逐步實現由基層衛生機構擔負轄區內的醫療保障工作;進一步發揮縣域醫共體的域內統籌協調作用,強化雙向轉診機制,保證急危重症第一時間獲得有效救治。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要把發展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準。”省人大代表、福建省海安橡膠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兼行政副總經理朱素潔建議,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文化等有關部門採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為公眾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公共文化服務。(記者 李珂 儲白珊)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