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改革動能越來越足,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2023-01-14 10:10
| | | |

  過去五年,福建縱深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潛力空間得到新拓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福建今天的發展和成績得益於改革開放,福建未來的前途和希望也一定靠改革開放。如何以改革促進高水準開放、以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打造活力福建?代表們積極建言。

  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關鍵在於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形成更多具有福建特點的改革成果。

  去年,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入第20個年頭。這場“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改革,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眼下,福建正著力推動林改再出發,讓綠水青山成為林區百姓的發展靠山。

  省人大代表、尤溪縣林業服務中心主任趙秀榮分享了三明市林業碳匯開發經驗。2021年,當地發行全國首張林業碳票。如今,這張小小的票證,已成為廣大林農“不砍樹也致富”的法寶。

  “但目前,我國林業碳匯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的是專業人才不足、激勵機制不夠等現狀。”趙秀榮建議,支援打造全省性、全國性林業交易信息化平臺;加大國土綠化專項資金和林業碳匯項目補助資金的投入;豐富林業碳匯應用場景;開展産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加快森林固碳增匯、碳減排、碳抵消、碳排放權交易等領域的技術人才培養。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地矛盾突出。持續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推進高品質發展的一道必答題。為此,省人大代表、龍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惠貞提出,引入“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

  “以企業畝均效益開展評價,建立企業分類管理機制,依據綜合評價得分高低排序,將企業分為優先發展、鼓勵提升、規範轉型、調控幫扶、倒逼建設等五大類。”她説,在分檔歸類基礎上,對企業進行“獎優汰劣”,分別從用地、用電、用水、用氣、信貸、人才就業、財政補貼資金兌現比例、能耗和排污指標等方面採取區別的扶持、調控、限制等措施,最終實現“寸土生寸金”目標。

  向海而生,因海而興。面朝大海的福建,如何用好用足“多區疊加”政策優勢,持續拓展對內聯接、對外開放的空間,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經過一年多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已成為國內外知名法治創新聚集區和法律服務高地。圍繞打造更高水準海絲中央法務區,來自各個片區的代表各抒己見。

  省人大代表、泉州市豐澤區區長林清伏主張,支援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做大做強涉僑特色法務。

  “泉州有95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900多萬泉籍台灣同胞。”他建議,支援泉州打造世界泉商一小時法律服務圈,設立海歸法律工作站、涉僑法律工作站,探索建設域外法查明平臺,便於泉籍僑商在國內投資興業,為在外泉商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作為海洋大省的福建,港口資源豐富。近些年,福建港口資源整合有序完成,推動形成廈門港、福州港、湄洲灣港、泉州港四大港口,成為助力福建打開開放大門的強勁動能。

  如何更好地發揮港口優勢,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區域“大港”?省人大代表,莆田市秀嶼區委副書記、區長鄭松青認為,應加快建設湄洲灣港東南大宗商品儲運中心,使其成為面向“一帶一路”和對臺的重要通道和樞紐。

  “湄洲灣港依託向莆、興泉鐵路等交通幹道,能夠有效輻射中西部,形成東進西出最便捷的通道。”他建議,加大湄洲灣港南北兩岸業務整合,加強引導大宗商品儲運業務向湄洲灣港集中,開通樞紐港和支線港間的散貨運輸直航通道,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江海聯運和海上轉机,構建無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拓展福建港口的陸向、海向腹地。

  “閩臺淵源深厚,福建應充分發揮對台獨特優勢,持續做好‘通、惠、情、産、文’五篇融合文章,讓福建在持續深化閩臺融合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省人大代表、泉州弘晟精密塑膠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炳森説。

  “應鼓勵和支援泉州臺商投資區打造兩岸融合示範區,拓寬泉州臺商區應通盡通新路徑、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他建議,適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對泉州臺商區內引進的高端醫療器械、藥品、技術等台資企業,賦予相關惠臺政策,實行特殊審批,適當降低進口關稅。(記者 張輝 朱子微)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