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強省 綠色“顏”“值”同升
綠水青山,“顏”“值”同升。過去五年,我省生態省建設交出高分答卷,“清新福建”更加靚麗,同時以約佔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3%的經濟總量。委員們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我省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貫徹落實。
如何在更高起點上建設生態強省,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進入“雙碳”時代,我省將“雙碳”戰略目標納入生態省佈局,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以降碳為“牛鼻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圍繞“雙碳”主題,委員們展開熱議。
“‘雙碳’目標為我省低碳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福建省永安林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康鶴表示,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連續44年保持全國第一,應充分發揮我省森林資源全國領先的優勢,助力發展模式轉型。
他建議,依託我省林業資源和特點,開發專門支撐林業碳匯減排量開發和交易的方法學及交易體系,並擴大全國影響力,努力尋求其與現有自願減排項目交易體系的連通和互認機制;制定相應政策,允許主要碳排放源——省內規上工業企業,通過採購、使用省內林業碳匯減排量用於抵消其碳排放量,並將此類抵消用於對地方政府、規上工業企業單位GDP碳排放量下降目標的考核,以較低經濟成本率先實現省域碳中和解決方案。
“實現碳中和,除了減少碳排放,增加生態系統固碳是關鍵。”省森林碳計量技術開發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師範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謝錦升認為,我省森林覆蓋率高,森林碳匯是我們的優勢,但也意味著可造林面積已不多,同時,我省土壤有機碳含量低,土壤固碳潛力巨大。
謝錦升建議,應重視土壤管理、提升土壤碳匯,倡議推行土壤碳匯提升計劃,減少化肥使用,多使用有機肥、微生物肥,促進土壤微生物群落健康協調,兼顧水土保持與土壤固碳效益,實現更大的水土保持碳匯;開發土壤碳匯計量與監測方法學,並適時納入我省碳交易市場,為納入全國碳匯交易市場提供先行先試經驗;結合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自主開展省級土壤生物普查,提前佈局土壤碳匯形成機理、提升技術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推廣,做好理論與技術儲備。
降碳、減污協同推進,五年來,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均為優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圍繞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打好凈土保衛戰,福建興業東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劍芳提出,要加強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打通産廢單位收集“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我省全面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顯著增強、規範化管理水準大幅提升,但還面臨年産危險廢物量小于10噸的企事業單位點多面廣,難以全面有效收集處置的困境。”吳劍芳表示。
他建議,我省加快建立規範有序的小微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將小微危險廢物監管列入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部門執法範疇,督促産廢企業自主納入危廢信息管理平臺,為小微産廢單位提供規範化管理、第三方運維服務,規範小微危險廢物有償服務行為,引導危險廢物處置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守護綠水青山,如何收穫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路徑在於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福建有良好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資源稟賦,但在生態産品分類體系、核算、評估、變現途徑、交易渠道等方面,還處於摸索階段。”九三學社省委會委員、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副局長石全秀表示。
她建議,我省應加快規範生態産品品類和認證;加大生態産品供給能力建設,暢通入市審批通道,打造和保護高品質、高知名度的生態産品區域公共品牌,拓寬生態産品交易途徑、融資渠道,逐步培育生態産品市場;完善生態産品交易環境,建立生態産品調查、登記、評價、融資和交易的全鏈條法律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産品交易流通全過程監督體系,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記者 陳旻 徐文錦)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