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頭”頂天立地 “化尾”鋪天蓋地
——寫在我省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産業項目開工之際
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開工現場 記者 張永定 攝
絲路繁華,千年不息。
11月18日,在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總投資711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開工。這是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産業項目,也是中國石化迄今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煉化産業項目,還是貫徹落實中沙兩國領導人系列合作共識的舉措。
據悉,該項目由中國石化、福建煉化和沙特阿美合作,主要建設16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200萬噸/年對二甲苯等30余套裝置,部分關鍵生産裝置採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技術。
開創新篇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與沙特交往源遠流長。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沙特“2030願景”交相輝映,開創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從延布煉廠到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再到古雷煉化二期項目,中沙務實合作迅猛開展,重大項目接連開工,能源合作正是中沙合作的基石。
2022年12月,習近平主席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作出實施好福建古雷乙烯等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的重要指示。中東之行,他還親自見證二期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項目成為中沙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雷,為世界所矚目。作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大陸唯一的台灣石化産業園區,古雷石化基地是我省石化産業“兩基地一專區”的重點建設區域。中沙雙向奔赴,在這片熱土上擘畫立體能源合作新格局。
今年2月19日,年産150萬噸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聯合體項目——中沙古雷乙烯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動工,總投資約448億元,成為當時我省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撬動上下游投資近2000億元。在芳烴-聚酯産業鏈基礎上,利用沙特19項全球領先技術,補充完善烯烴-塑膠産業鏈,真正實現“兩條腿走路”。
時隔9個月,總投資711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開工,補齊古雷石化基地“油頭”。讓人稱道的是,該項目從完成納規到核準、開工,僅僅一年時間就實現重大突破:2023年12月,項目納入國家石化産業規劃佈局方案;2024年7月,項目取得省發改委核準批復;本月,項目舉行開工活動……
“這個福建速度,展現了全省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的主動作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對於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造中沙(福建)産業合作區、加快福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補齊短板
煉油是石化産業的基礎,下游包括光伏、晶片、醫療等高技術産業,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根基。但是,作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古雷石化基地擁有每年5000萬噸的煉油規劃指標,卻一直沒有對應的煉油産能。
缺少“油頭”,宛如發展被扼住了咽喉,限制了古雷的基礎原料供給能力。“古雷煉化一期項目的百萬噸級乙烯裝置,所需要的輕石腦油超60%由園區企業福海創提供,其餘則需要外購,導致古雷煉化一期項目運營成本大大增加。”古雷商務局副局長姚江水説。
古雷之困,亦是我省石化産業的發展瓶頸。
省政府石化顧問李國清介紹,在古雷煉化二期項目落地之前,全省煉油産能為每年2900萬噸。對於福建打造萬億級石化産業而言,要實現産業鏈上下游平衡,每年還有2600萬噸的煉油缺口。
緣此,福建省《關於促進石化化工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造萬億支柱産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重點發展化工型石油加工産業鏈,合理提高原油加工能力,提升石化基礎原料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現有煉化項目升級,鼓勵採用輕質化原料,建設加氫裂化、芳烴吸附分離等裝置,提高原油加工適應性,降低成品油産率,為下游提供更多烯烴、芳烴原料。
行棋當善弈,落子謀全局。
古雷煉化二期項目建成後,可每年加工1600萬噸煉油,生産288萬噸航煤、船用燃料等油品産品,1270萬噸聚烯烴等化工産品,將大大增強園區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保障能力,真正實現煉油、烯烴、芳烴全産業鏈發展新格局,對促進我省石化産業鏈上下游平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破解缺乏“油頭”之困,古雷園區企業原料隔墻互供、融合發展將成為現實。據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石腦油、丁二烯、醋酸乙烯、丙烯晴等産品,可外供給古雷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及園區內其他企業,滿足古雷石化基地下游企業原料需求,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協同集約化發展。
未來,古雷將打通從“一滴油”到“三根絲”再到“一匹布”“一件衣”的完整産業鏈。同時,圍繞“三苯三烯”、碳五碳九等,向下游延伸梳理出18條産業鏈102種高價值新材料。
二期項目這個超級龍頭還將帶動上下游産業鏈投資超2000億元,推動古雷石化基地産值站上3000億元臺階,有效支撐福建及周邊地區塑膠製品加工、橡膠製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及儀錶製造等十幾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我省石化萬億支柱産業而言意義重大。
求新求異
石化産業是製造業的“糧食”,其高品質發展,關乎製造業轉型升級。
2023年,我國煉油總産能已達每年9.8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大煉油國,但受制于高技術壁壘等因素,部分高端産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存在“低端通用産品競爭激烈、高端專用料依賴進口”的問題。
福建省“十四五”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規劃早已指明方向:推進石化園區構建差異化的精深加工産業鏈;明確化工新材料發展方向,重點鞏固發展高性能聚烯烴、高端工程塑膠、特種合成橡膠、新型涂層材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産業。
“破題關鍵之舉是差異化的精深加工産業鏈。”古雷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一川分析説,古雷這三套乙烯裝置各有側重——有貼近生活的,用於鞋材、光伏發電等領域;有走高端石化産品路線的,用於電子、交通、醫療、家電等領域;也有搶先佈局化工新材料市場的,用於鋰電池、汽車、航空材料等領域。
其中,化工新材料是化學工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新領域。古雷煉化二期項目正是瞄準這一關鍵賽道,規劃佈局丙烯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丙烯酸高吸水性樹脂等下游化工新材料産品。以丙烯晴為例,它是製成碳纖維的重要原料。碳纖維被譽為材料界的“黑色黃金”,比重僅為鋼材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其10倍左右,在航空航太、低空經濟、新能源和機器人等行業需求強勁。古雷的丙烯晴開發正好與國家戰略需求高效契合,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和韌性水準。
産業轉型升級,關鍵靠創新驅動。古雷煉化二期項目各裝置採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技術,其中5項專利技術為國家鼓勵類重大技術;擁有國際領先的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和第三代芳烴成套技術,在工藝技術、裝備製造、工廠智慧化、安全環保等方面均取得創新突破。
“古雷煉化二期項目煉油部分按‘少油多化,多産乙烯料和芳烴料’設計,符合國家‘控煉少油增化’的煉化産業導向。”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石化産業破局再騰飛的關鍵。古雷煉化二期項目建成後,將為臺商在園區投資發展下游高端産業鏈提供高品質原料,推進兩岸石化産業深度融合。
目前,古雷石化基地正圍繞“建設成為集聚兩岸資源要素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基地”和“世界一流綠色生態石化基地”的目標,與漳浦縣等周邊縣區形成1+N多點聯動發展佈局。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已投産、在建、擬建産業項目34個,總投資2621億元,預計達産後年産值可超3200億元。
“我們將全力以赴&&推動古雷煉化二期項目,按照高端、智慧、綠色發展路線,高水準建設石化—化纖—紡織鞋服、石化—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石化—合成材料—汽車輕工建材等現代産業集群,推動古雷石化基地建設全國石化行業數字化基地標桿,率先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石化基地。”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趙錦飛 趙文娟 杜正藍 蘇益純 通訊員 牟洋 蔡彩霞)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