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涵江:“三箭齊發”開新局

2025-02-26 09:30
| | | |

國聖食品産業園海帶生産線(資料圖片)

莆田德濠智造谷産業園施工現場(資料圖片)

航拍涵江區新涵工業集中區。(資料圖片)

  從機器轟鳴的産業園區到優化營商環境部署會,從智慧賦能的製造車間到跨省對接的招商前線,從重點項目全面復工到總投資額達108.5億元的5個重點項目簽約……眼下,莆田涵江區以“點將奪旗”之勢,在項目建設、企業生産、招商引資三大“戰場”同步發起“春季攻勢”。

  透過一個個火熱的建設場景、一組組躍動的經濟數據、一串串堅實的奮進足跡,一幅“點面共舞、全線飄紅”的涵江“春耕”圖景正徐徐展開。

項目建設“多點開花”

  2月21日,莆田德濠智造谷産業園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工程機械往來穿梭,首批8棟廠房已封頂並啟動幕墻安裝。“工期較原計劃提前了30天!”項目負責人張林介紹,這一總投資38億元的省重點項目採用“批次接力”模式,實現簽約至開工70天極速推進:一期一批次廠房進入裝修階段,二批次部分廠房完成樁基施工,三批次規劃啟動。

  作為涵江探索“工業上樓”模式的示範園區,德濠智造谷項目總規劃274畝(一期134畝),佈局獨棟花園廠房與標準廠房,通過複合空間配置破解用地瓶頸。園區整合研發中心、智慧辦公及模組化廠房,串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四大領域超150家上下游企業,形成垂直産業鏈集群。目前一期廠房提前完成招商目標,首批8家高新企業已簽約入駐,7家達成認購意向。

  距離德濠項目6公里的冠景科技廠房遷建現場也同步啟動“競速模式”。該項目投資7.42億元,打造設計製造銷售一體化的金屬展示貨架生産加工型企業,達産後預計年産值2億元。

  “德濠模式”“冠景競速”是新涵工業集中區構建萬畝級輕工業産業園區新高地的縮影。根據規劃,該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20畝,總投資突破30億元,聚力打造永盛鞋業智造産業園、冠景科技精密智造基地、恒通工貿、恒創鞋業、傑博實業協同發展的産業矩陣。

  眼下,這樣的建設熱潮在涵江已成燎原之勢。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涵江區開工項目總投資約100.11億元,包括涵江區新涵工業區産業提升項目、山河先進設備更新改造、食品産業園集中供熱項目、低空經濟産業示範園區等15個項目。

  在這“速度與激情”的建設熱潮背後,是涵江區充分發揮部門協調機制的強力支撐:區領導掛鉤重大項目專班,駐場破解用地審批等瓶頸;發改、工信、屬地鄉鎮等部門單位組建項目護航隊,前置設備檢修、招工儲備等復産準備,同時為重點項目配備專職代辦員,提供從立項到驗收的全週期服務。

企業生産“全線飄紅”

  縣區競速拼開局,企業擴産增效當先鋒。截至2月12日,涵江區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食品加工、智慧製造、新材料等産業生産線全速運轉,吹響新春“開門紅”集結號。

  在福建長城華興玻璃生産車間,新投産不久的4#爐4#生産線正以滿負荷的狀態運作著,持續“吐出”各式小巧精緻的棕色玻璃瓶。

  作為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印花玻璃生産基地,近年來,華興玻璃以技術革新搶灘高端市場,投入3000萬元實施智慧化改造,將生産線升級為4滴料機組,機速提升133%至420隻/分,新增供料機、退火爐和全自動包裝機等25台(套)設備,使生産效率提高10%、噸成本下降80元到100元。改造後的4#線具備年産2億隻高端保健品玻璃瓶能力,單線産值近6000萬元,填補國內精密玻璃包裝領域空白。

  海帶結、海帶脆筍、海帶萵筍、海帶魔芋、火鍋海帶苗……眼下,全國最大的即食海帶生産加工基地——國聖食品産業園海帶生産線正上演著“海洋牧場”與“數字廚房”的奇妙碰撞。在智慧化生産流水線上,即食海帶經過自動清洗、超聲波滅菌、真空鎖鮮等18道工序,變身休閒網紅食品。

  “我們通過構建‘産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聯合福建農林大學等機構突破海藻生物轉化技術,通過酶解技術、多糖定向提取等工藝創新,實現大宗海藻附加值提升超百倍。”國聖食品公司副總經理曾憲生介紹。

  春天裏,不僅傳統製造“老樹抽枝”煥新生,專精特新企業也在智造迭代上加滿油。

  日前,主要從事紙製品、紡織布料、織帶、鞋帶等研發、生産和銷售的鑫祥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一份“開門禮”——公司5G智慧工廠入選工信部《2024年5G工廠名錄》。

  該工廠通過“5G+全連接”改造,投資300萬元建成飛織機數據採集平臺和ERP系統,實現生産全流程數字化。“通過5G數據採集平臺,單名工人管理機臺增至15台,效能提升3倍。”鑫祥股份生産總監王少峰介紹,AI質檢系統將産品缺陷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2%,每年減少品質損失超200萬元。

  “我們把生産線當戰線,以‘開局即衝刺’的姿態搶訂單、拓市場。”涵江區工信局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區工業企業産能利用率達92%,重點行業訂單同比增長25%,為實現首季“開門紅”奠定堅實基礎。

招商引資“春潮涌動”

  2月14日,涵江區駐溫州招商辦事處在德濠集團總部揭牌,莆田市政協副主席、涵江區委書記、莆田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連向紅率隊開啟跨省招商新篇章。這場跨越400公里的“暖春之約”,涵江以“效率革命”叩開浙商心門:莆田德濠智造谷涵江項目創下“15天四證齊發、70天開工投産”的審批新速度,成為“涵江服務”金字招牌。

  現場,德濠集團董事長陳建靜以“現身説法”點燃以商招商熱潮:“涵江速度讓企業敢投、快投!特別是在莆田‘兩新’政策、‘穩增長16條’‘園區20條’等措施加持下,給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和信心。”

  2月23日,浙江德濠科技集團、明泰控股、維益鴻基集團、浙江寶泰科技集團、溫州華臣一品、福建鑫磊防護有限公司、浙江昊然實業有限公司等溫州企業一行來涵江考察找商機。

  通過政企角色重構,涵江正將傳統招商升級為價值共創,政府當好“産業設計師”,企業轉型“招商合夥人”,共同書寫“引進一個、帶來一串、輻射一片”的産業新敘事。

  在2月5日舉行的莆田市第四屆民營經濟暨産業發展大會上,涵江簽約的低空經濟、新能源、高端裝備、綠色低碳産業等5個項目引發關注;2月17日上午,涵江區首場招商推介會在百威中國啤酒博物館舉行,會上重點推介模具、新能源汽車配套等四大産業園區及14宗優質地塊,以期聚商強鏈。

  新春開局,涵江招商引資的“新春攻勢”,折射出涵江産業佈局與營商環境的“三化”轉變——

  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等11條重點産業鏈,靶向招引補鏈項目,依託百威雪津等鏈主企業形成集群效應,推動産業鏈條化;創新“鏈長領銜+駐地攻堅”機制,實施以商招商分潤政策,完善陣地前沿化;推行“極簡審批”改革,推出24個“一件事”整合服務包,創新“項目專班+節點清單”模式,用好“全市一張圖”平臺,貫徹重點項目大前期大協調大督察等機制,踩實服務生態化。

  伴隨著“項目突破年”的衝鋒號角吹響,今年以來,涵江區舉辦招商活動25場,推動7個項目進入對接、5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達108.5億元,實現首季“開門紅”。(報業集團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曾雅燕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