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國重器帶我們探索深海
——來自第七屆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的見聞
11月8日至10日,第七屆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在廈門舉行,許多“海中尋寶”的大國重器在展會上集中亮相,展示我國在探索海洋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深海一號”能源站:
到海下1500米採天然氣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你能想像自己家裏使用的燃氣原料來自1500米以下的深海嗎?展會上,一座用於在1500米深海開採天然氣的生産儲油平臺模型,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大勇向觀眾介紹,“深海一號”有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相當於40層樓高,是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它的投産,使我國海洋油氣開採能力從300米深水拓展到1500米超深水。
目前,“深海一號”在超深水大氣田累計生産天然氣超90億立方米,生産凝析油超90萬立方米。王大勇介紹,“‘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已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海豚Ⅱ-C機器人:
能到水下300米打撈沉船
潛水員在水下搜救有多危險?有潛水員形容:“每次安全出水,就像經歷了一次重生。”
潛水員水下作業時間受到水溫、水深、水流、水下能見度以及潛水員體力消耗情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水底遭遇險情的危險系數比在陸地上高許多。要保證潛水員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工作,除了潛水員自身的專業過硬之外,還需要相關的輔助設備提供支援。
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岳山在現場介紹,公司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海豚Ⅱ-C,整機重量約230千克,工作深度可達300米,能夠搭載各型探測聲吶、多功能機械手等工具,可以在海況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水下探測及作業,降低對潛水員的依賴,減少潛水員的安全風險。
“這一機器人可完成海上搜索打撈、海纜路由及中斷點調查、海上油氣平臺水下輔助檢測作業等工作。”郭岳山説。
SM4800海洋測量無人船:
可赴深遠海探測救援
當下,“無人車”“無人機”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而“無人船”也在技術人員的研發下,逐漸被廣泛應用。無人船能夠在廣闊的海洋區域進行快速有效航行,完成海洋測繪、環境監測、緊急救援等任務。
在展會現場,一些無人船的應用引起了參觀者的好奇。廈門優駛威科技有限公司為海洋探測、海上調查設計研發的無人船SM4800,能夠在複雜海況下航行,噪聲低,可以隨母船進行深遠海作業。
公司負責人段裘佳介紹,該船可攜帶多波束、側掃聲吶、原位採樣器等設備進行智慧作業,可以廣泛應用於海洋測繪、地球物理探測、海上風電場運維、物理海洋要素觀測、水文環境及生態調查等領域。
“海峰1001”風電安裝船:
到深遠海安裝大型風電設備
近年來,大型海上風機不斷向深遠海拓展,隨之配套的風電安裝船也迭代升級。“海峰1001”2500噸風電安裝船應運而生。
展會現場工作人員嚴孝鋒介紹,“海峰1001”風電安裝船長133.8米,型寬50米,型深11米,具備20兆瓦級海上風機安裝能力,能夠滿足深遠海一體化海上風電施工作業需求。
“海底地質條件複雜,但‘海峰1001’的4個桁架式樁腿,使平臺船體在海上牢牢站立。”嚴孝鋒説,該船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旗下的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研發、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大幅提升了我國海上風電施工作業能力。
巨力索具係泊索:
“抓”住漂在海上發電的風電機組
“在中國南海,離岸28公里外,一台高度超百米的風電機組屹立在漂浮平臺上。葉片轉動1小時,滿發5500千瓦時電,可夠一個三口之家用上兩年。”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貫忠在展臺上指著展板圖片介紹説,這是我國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及基礎平臺——“三峽引領號”。
如此龐然大物如何在海上固定下來?馬貫忠介紹,漂浮式風電機組及基礎平臺是用係泊索固定,即使在風力較大時也不沉不倒。這個“錨住”風電機組的設備,就是由巨力索具自主研發生産的海上漂浮式風機係泊索。
超過7000件全球先進海洋裝備在本屆展會上展出。中國潛水救撈行業協會理事長宋家慧表示,展會目的就是通過交流,加快推進海洋開發裝備形成新質生産力,助推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
(新華社廈門11月9日電)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