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弄潮兒向濤頭立

——“向海而歌”系列談之三

2024-11-13 07:23
| | | |

  《説文》釋“閩”:東南越,蛇種。

  依山傍海的地理特徵,賦予福建人出門闖蕩的秉性。樂觀豁達的福建人常自嘲:在家是條蟲,外出是條龍。

  龍騰四海,志在千里。開拓未知的世界,對於安土重遷的中國人而言,是需要極大勇氣和毅力的。擁有全國最好、最多深水港口的福建人,似乎早早就掌握了造船的技巧、發現了洋流的奧秘,在一次次的拓海揚帆、闖蕩世界中,展現冒險開放、銳意進取的氣質與稟賦,也意識到“闖”的真正含義——一種不懼風險、敢於拼搏、永不服輸的意志和力量。

  因此,劃著小舟的史前先民從平潭出海,能夠散佈于大半個太平洋;鄭和、王景弘下西洋的船隊從長樂出發,可以穿越印度洋抵達東非。

  因此,福建東冶、甘棠、刺桐、月港、廈門等港口次第繁盛。唐代福州港“船到城添外國人”;宋代泉州港“漲海聲中萬國商”,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明中葉漳州月港“海舶鱗集、商賈鹹聚”,成為“天子南都”;清代廈門港發展成為“遠近貿易之都會”。出海闖蕩的福建人在梯航萬國中趕海弄潮,成就福建商幫的無限傳奇。

  迄至近現代,福建得風氣之先,成為近現代思想、文化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五口通商”福建佔其二。在這裡,走出了一大批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等人,懷著“不能制海,必為海制”的憂患意識,興辦船政、救亡圖存,著書立説、開啟民智……危難時刻的上下求索、救亡圖存的奮發圖強、獻身革命的大義凜然,匯成中國近代史的生動縮影。

  穿越古代、近代、現代,福建人深厚的海洋文化基因持續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經略海洋,向海圖強。作為中國最早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省份之一,福建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奮勇爭先。

  他們抓住機遇從“三來一補”起家、“三閒”起步到實現民營經濟大發展,從大膽發出“鬆綁”放權呼籲、開啟國企改革先河到民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水土治理的“長汀經驗”、擺脫貧困的“寧德模式”;從海洋強省、生態省、數字福建等戰略構想的提出到推出林改、醫改等一大批全國首創和第一的“閩字號”樣本等,福建的改革求索從來不甘人後,為全國改革開放貢獻了福建經驗、福建方案。

  進入新時代,福建踏海前行的腳步未曾停歇,為“愛拼會贏”注入新的內涵。隨著海絲核心區、自貿試驗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任務書”落地八閩,福建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從曾經為生計而遠走他鄉的自發闖蕩,到如今主動投身國家和世界發展的實踐浪潮,敢闖敢試、愛拼會贏、創新求變的獨特精神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脈,成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行動自覺。

  海洋賦予閩人無比廣闊的胸懷,浩瀚無窮的力量。在改革中率先破題、在開放中先行先試、在創新中走在前列,承載國家期許,肩負特殊使命,愛拼會贏、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福建人,駕馭八閩之帆奮勇先行,逐夢深藍。(劉輝 潘抒捷)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