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養好“一條魚” 共富一片海

2025-04-23 07:53
| | | |

  撐桿、圍網、撈魚……開春以來,在莆田市北岸經開區東吳海域,養殖戶將一網一網肥美鮮活的綠鰭馬面鲀收穫上岸後,通過冷鏈物流運往下游市場,為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添上一味鮮甜。

  去年,在人工育苗技術取得突破後,一條條綠鰭馬面鲀由實驗室暢遊向海,為莆田養殖戶帶來致富新希望。如今,這條魚正依託科技創新、産業延鏈等途徑,逐步帶動傳統水産養殖産業轉型升級,促進養殖戶增産增收。

“遊”來富民新品種

  北岸經開區東埔鎮東吳海域近岸處,百口漁排連片鋪展,偶有小船穿行其間,引得狗兒奔跑吠叫。

  傍晚5點,漁排主人陳開發夫妻倆忙了開來,他們將新鮮雜魚與配方飼料混合後打成魚泥裝入桶中。提著飼料桶,陳開發走上漁排,隨著飼料落入水中,成群結隊的綠鰭馬面鲀瞬間聚集。

  “現在天氣熱了,魚兒一天得吃三頓,喂的是專用配方飼料,搭配鮮魚,有時是小雜蝦。”陳開發告訴記者,這些馬面鲀可以養到7月中旬,近期陸續會有幾萬斤魚進行出售,直到10月份再開啟新一輪投苗。

  接觸綠鰭馬面鲀之前,陳開發夫妻倆已有20年的養魚經驗。“聽説有企業準備在莆田引進綠鰭馬面鲀,我們就想‘嘗嘗鮮’。”陳開發説,“不少人都在觀望,但我看好它。”

  綠鰭馬面鲀俗稱“扒皮魚”,具有生長速度快、養殖週期短、管理簡單、抗病性強等特點,是非常適合近岸網箱和深遠海大網箱養殖的高經濟價值魚類,曾是我國海洋捕撈中産量第二的經濟魚類。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環境變化,野生綠鰭馬面鲀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為推動綠鰭馬面鲀資源恢復與産業壯大,這幾年,莆田市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等高端院所科研優勢,組建專業團隊,攻克了綠鰭馬面鲀規模化人工養殖難題,並在育苗技術上實現突破,一次培育出數十萬條馬面鲀魚苗。

  經過多次考察選址,他們將綠鰭馬面鲀的養殖“試驗田”選在湄洲灣北岸海域。“這裡水溫特別適合馬面鲀生長,加上水質好、養殖密度低、四季無赤潮、內灣海域受颱風影響小,是極佳的‘海上牧場’。”莆田市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戴偉湘告訴記者。

  去年11月,首批50萬條綠鰭馬面鲀魚苗及半成品魚入駐北岸經開區東吳海域,在陳開發夫妻倆的190多口漁排裏成功安家。“到現在半年了,不同規格的馬面鲀也銷售了好幾批,品質很好,試養很成功。”陳開發滿意地説。

研發創新助增收

  在川渝地區,綠鰭馬面鲀有自己的專屬“名號”——耗兒魚。近幾年,隨著耗兒魚火鍋的走紅,這條來自東南沿海的魚鮮逐漸成為川渝百姓最愛的市井風味之一。

  綠鰭馬面鲀魚皮厚韌,剝去後魚肉飽滿,肌間無刺,肉質細嫩彈牙且蛋白質含量高,除了火鍋,還可做刺身、燉湯、燒烤……不只西南地區,兩廣以及山東等地的居民都是馬面鲀的“深度愛好者”。開春以來,這批綠鰭馬面鲀一經上市就全部售空,供不應求。

  “綠鰭馬面鲀作為養殖新品種,市場廣闊、競爭力強,養殖前景好,為養殖戶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群眾的‘菜籃子’。”戴偉湘説。

  綠鰭馬面鲀是雜食性魚類,養殖過程中會啃食網衣附著物,間接達到清潔網箱養殖環境的效果。

  不僅如此,除了魚肉鮮美,綠鰭馬面鲀的肝、皮、骨都具有很好的利用價值——它的肝可提制魚肝油,內臟富含牛磺酸;魚皮可煉製明膠,也可鞣製成皮革製品。

  “綠鰭馬面鲀魚皮防水性與防滑性高於一般動物皮革,適合用來做成潛水手套、皮球或其他皮具,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這樣的加工技術,待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後,有望結合莆田鞋服産業開闢新賽道。”戴偉湘説。

  更具優勢的是,綠鰭馬面鲀的上市時節可貫穿全年,不同生長階段的馬面鲀都有其消費群體。戴偉湘告訴記者,魚苗通常養殖3至4個月就可以陸續上市,大克重的以活魚銷售,小一些的通過冰鮮供應,利潤率可達到30%至50%。

  “目前一條魚苗的成本在2元左右,今年我們的目標是要將每條成本降至1.5元以內,讓養殖戶將更多的投入置於養殖環節。”戴偉湘告訴記者,他們將繼續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産科學院黃海研究所,推動品種、技術等研發創新,建立起系統的養殖技術服務體系,助力綠鰭馬面鲀“遊”得更遠。

  不遠處的羅嶼海域,一碧萬頃,新型環保塑膠漁排緊密相連。這裡將在下半年成為綠鰭馬面鲀的又一新住所,養殖規模約為2000口漁排。不僅如此,耕海公司還計劃投資30口深水大網箱,在莆田開啟綠鰭馬面鲀的深遠海養殖。戴偉湘介紹説,目前已有多家本土養殖企業以及養殖戶表達合作意向,後續將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統一提供苗種、飼料、技術、加工以及托底收購服務,帶動更多養殖戶增收致富。

  堅持陸海統籌,完善設施配套。戴偉湘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尋求合適的場地建設育苗場、加工廠、冷庫等,進一步提升陸基設施配套服務能力,“一站式”實現綠鰭馬面鲀海水馴化、近海暫養、深海野化以及初加工、冷藏、科研等多重功能,為後續苗種繁育、飼料生産、加工倉儲、冷鏈物流、貿易行銷等關鍵領域強鏈、補鏈、延鏈打好基礎。(報業集團記者 陳漢兒)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