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航線、拓貨源、強服務,一季度全省港口運營穩中求進
完善集疏運 “出海”千帆勁
4月23日,泉州灣港區石湖作業區4#、5#、6#泊位通過口岸開放省級驗收。圖為裝滿貨物的集裝箱貨輪停靠在石湖作業區5#、6#泊位。記者 黃琼芬 通訊員 黃忠族 攝
今年以來,福建加大力度增開航線、拓展貨源、優化服務,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助力外貿經濟發展。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今年一季度,全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33.76萬標箱,同比增長4.0%,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262.57萬標箱,同比增長5.8%,實現總體平穩增長。
作為我省率先發起、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往來的航運物流服務品牌,一季度“絲路海運”命名集裝箱航線共開行1098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7.0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7.7%、13.7%。
暢通道
持續織密全球航線網路
3月14日,運載滿滿進口原木的“江信號”輪順利抵達湄洲灣港秀嶼港區通用碼頭,“秀嶼—廈門”外貿內支線首航亮相。這是2月莆田市政府與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福建省港口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該支線的全新首航。該支線每週1~2班次運營,預計每年可新增集裝箱吞吐量超萬標箱。
今年以來,為積極應對國際局勢複雜變化,全省港口織牢織密航線網路,暢通“雙迴圈”通道,服務高品質發展。
年初,廈門港結合區域産業需求,積極對接全球主要經濟體與新興市場,一季度新增東南亞航線2條,東南亞航線總數達49條。
作為廈門港服務近洋航線為主的核心碼頭,一季度,海天碼頭開闢綠色通道,提供集運車輛提前進場、截箱時間靈活等服務措施,助力出口。4月17日,集裝箱船“海豐四日市”輪在海天碼頭裝載102個標箱汽車配件前往越南海防港,“江西製造”汽車配件從廈門港出口已經成為常態。
3月以來,泉州港石湖作業區航線持續上新。賴比瑞亞籍“桑托斯”輪載15159噸紙漿靠泊,標誌巴西至泉州首條外貿大宗散貨航線正式運營,有力保障我國造紙工業原料供應安全。“東方彩虹”輪裝載泉州産的紡織原料、日用品共255個集裝箱貨櫃啟程前往越南、泰國。航線中途無挂靠港,全航程壓縮至5天,為我省及周邊地區對越南、泰國貿易再添快捷通道。
貨源上新,帶動新增長。全省港口積極發力新貨種、新業態、新模式,為區域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
3月24日,裝載8000噸PTA的“金馬鑫”輪順利停靠深滬港2號泊位,為本地化工産業及相關行業的生産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4月10日,一台單件重達56噸的超音波探傷車成功從石湖作業區裝船出港,泉州港在供應鏈延伸業務領域再次獲得突破。
4月13日,湄洲灣港肖厝港區肖厝作業區4號泊位迎來馬爾他籍貨輪“馬約卡”號,並接卸2.92萬噸外貿小麥。益海嘉裏金龍魚福建企業群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説:“臨近的港口就能夠直接進口小麥了,省時還降低了成本!”
拓腹地
發展海鐵聯運輻射內陸
贛閩兩省交通運輸廳簽署共同實施跨省通道暢通工程的框架協議,贛州國際港至廈門貨運直達班列開行,上饒飛地港開港……3月以來,我省港口不斷書寫沿海與內陸的“山海協作”新篇章。
一季度,全省港口海鐵聯運業務繼續高歌猛進。3月14日,滿載80櫃木薯幹的列車從廈門港(前場)站緩緩駛出,以星物流“東南亞—廈門港(前場)—江西南昌”專列成功首發。從境外發運到廈門港口通關轉運,再到鐵路接駁與工廠終端交付,廈門外代與碼頭、廈門國際物流港、以星物流等多方協作,實現了一條龍物流服務。
3月21日,10個集裝箱在南平港登上“閩江1號”船舶,運載至福州港馬尾作業區後通過水水轉机出口到越南。“南平港—福州港—越南”江海聯運成功首航,閩江“黃金水道”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
3月28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重點工程——可門港鐵路支線4~7號泊位段開通運營,首列3000噸鐵礦石列車實現溫福鐵路直連,強化了東南地區幹散貨集散能力。
4月12日,30組裝有蘆溪企業生産的電瓷産品等貨物的集裝箱列車駛出萍鄉贛西國際港,無縫接駁福州港班輪前往東南亞。
物流時間縮短了,物流費用降低了,以高效暢通的運輸通道和運輸效率,全力滿足內陸企業、客戶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海鐵聯運定點專列正式投入運營,港口與內陸連接更加緊密,激活了更大的發展潛力。1—3月,江西等內陸地區以海鐵聯運方式經福建港口進出集裝箱3.6萬標箱、同比增長19.9%。
增韌性
擴能提級全面補鏈強鏈
今年以來,全省港口聚焦連片開發,多個重點項目相繼投用或取得突破性進展,港産城融合發展為“藍色經濟”鍛造新引擎。
福州港漳灣作業區18~20號泊位完成集裝箱業務“首秀”,有效釋放泊位外貿貨物吞吐能力。
湄洲灣港秀嶼港區石門澳作業區11號泊位投運,配備省內最大跨度的幹煤棚和硫酸銨棚,實現全流程集約化作業,為大宗商品儲運提供了重要支撐。
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6~7號泊位通過交工驗收,新增3.5萬噸級和30萬噸級泊位進一步提升了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
4月初,福州港江陰港區1~7號泊位實現全面貫通,成為全省規模最大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碼頭區,助力福州加快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4月23日,泉州灣港區石湖作業區4#、5#、6#泊位通過口岸開放省級驗收,標誌著泉州港首批2個10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5#、6#)將正式對外開放,為泉州及周邊地區貨物出口進一步夯實港口支撐。
“數”智賦能,延伸上下游服務鏈條,全省港口正打造高效、穩定、低成本新通道。
廈門港海天碼頭新增東南亞航線CPX7首航,創新挂港模式,有效避開擁堵港口,廈門與菲律賓航程從原本的8天壓縮至3天。
福州港聯動多部門創新推出“整車服務系統”,助力江陰港區整車出口實現開門紅,完成奇瑞商品車外貿滾裝出口首航沙特。歷經一年攻關,國內首套雙適配理貨信創系統在福州港全面上線。通過構建全鏈路敏感數據加密傳輸體系,進一步提升港口理貨智慧化、現代化水準。
全省港口集疏運結構持續優化,綜合運輸效率不斷提升。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全球港口數據顯示,廈門港船舶平均在港時間1.12天、居全球第三位,平均在泊時間0.83天、居第四位。(記者 張穎 通訊員 付婧莎)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