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人山兩不負

2024-11-10 07:39
| | | |

汀江兩岸風光秀麗。記者 王毅 攝

  從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距離有多遠?入選世界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長汀經驗”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

  這個秋天,記者走進長汀,傾聽奮鬥者講述濁水荒山嬗變為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故事。

荒山綠起來

  “長汀哪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窮,朱溪羅地叢。”

  河田鎮羅地村,羅地河支流肖坊河水緩緩流淌過村莊,兩側水草豐茂。老支書劉文賢指著上游不遠處高出兩邊農田一大截的河床説,那是特地保留下來的,為了讓後人記住,這裡一度“河比田高”。

  這條小河曾是村裏大患。“下雨三天就要抗洪,晴天三日就要抗旱。田毀了,泥沙還把河床抬高了。”20歲出頭就擔任村幹部的劉文賢清楚,河水之所以濁,是因為上游的山荒;上游山荒,是因為村裏人窮,人們為生計到山上砍柴,把樹砍光、草割光。漸漸地,“人窮、山光、水濁、田瘦”。

  曙光出現在1983年。在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的推動下,省委、省政府把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列為全省試點。

  此後,帶領村民山上種草、種樹,成了村幹部的重要任務,大年初一都不休息。雨水把樹苗草籽沖走,抹去汗水和淚水,繼續幹!

  “封禁治理”同時施行。長汀嚴格執行封山育林,建立燃料補助制度,禁止村民砍柴燒柴,鼓勵用電、用液化氣做飯取暖。

  漸漸地,羅地村旁的荒山披上了綠裝。

  然而到20世紀末,全縣仍有100多萬畝水土流失區亟待治理。

  2000年,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倡導下,省委、省政府把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此之前,省委、省政府的為民辦實事項目還沒有安排到縣一級的先例。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

  羅地村更綠了。

  羅地河小流域整治中,橋梁、生態護岸、排水涵洞等治理項目先後建成。“原來種一季稻,現在種兩季稻;原來畝産幾百斤,現在畝産超千斤,就連坡耕地和拋荒地都利用起來了,種植烤煙、檳榔芋等,光禿禿的‘火焰山’變成了‘花果山’。”劉文賢説。

  去年底,全國首筆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在長汀簽約,簽約交易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根據測算,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20年間,實現碳匯當量13.86萬噸二氧化碳,碳密度提升了135.83%,彰顯了水土保持項目巨大的碳匯潛力。

  在民謠裏“窮”了多年的羅地村,終是換了模樣:荒山成綠洲,村美田更豐。

百姓富起來

  2011年12月、2012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兩次就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應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要總結長汀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向縱深推進。

  也是在2012年,浙江仙居人沈樹朝來到了長汀縣三洲鎮。

  三洲也曾是重度水土流失區,多年來通過大規模種植楊梅等舉措,治理成效顯著,但也出現了楊梅樹老化,急需管護、新植等新問題。政府四處尋找有經驗的客商洽談,這就找到了沈樹朝。

  第一次到長汀,沈樹朝就決定留下。“我看到了當地政府打贏水土流失治理硬仗的決心,對於承包治理和開發山地,支援力度很大。這裡的土壤還富含稀土元素,一定能種出品質更好的農産品。”他説。

  多名股東共同出資1000萬元,承包了700多畝荒山建起農場。然而,開發投入大、遲遲見不到收益,2015年,股東們有了分歧。

  “長期的水土流失,導致這裡的山地土壤肥力低、開發見效慢,合作夥伴想降低成本、縮短投入週期,儘量提高産量。”沈樹朝沒同意,如果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不僅果子品質難保證,還會對正在培肥的土壤造成傷害。

  其他股東自願退出,沈樹朝咬牙貸款收購了所有股份,先後投入4500萬元,在3200多畝山地上種下油茶和楊梅等30多種水果。

  他堅持施用有機肥,採用物理防控病蟲,同時在果樹間套種黃豆、油菜。夏産楊梅、西瓜,秋收橘、柚,冬榨山茶油……豐盈美麗生態農場名副其實。

  農場終於在2022年扭虧為盈,這兩年盈利進一步擴大。“待果樹全部進入豐産期,年産量能突破2000萬斤。”展望未來,老沈笑了。

  近年來鄉村休閒遊漸火,沈樹朝看到了新的商機,在農場裏建設了行車道、步行道、風景亭和小水庫,打造集觀光體驗、採摘休閒于一體的現代休閒農業示範園,既能吸引人氣增加收入,還能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農場山坡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村莊美起來

  走進濯田鎮寨頭村,青瓦灰墻保留了客家傳統的房屋風格,微風拂過成片的甘蔗田,空氣中飄散著紅糖的香氣,這裡是聞名遐邇的宜居宜業宜遊社會主義新農村。

  濯田紅糖始於明初,傳統工藝中飽含著客家人特有的歷史和文化氣質。然而由於沙化嚴重,寨頭的田裏一度種不了甘蔗,加上交通不便、窮得叮噹響,這裡被稱為“長汀的西伯利亞”。

  寨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為樟介紹,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開展條溝播草,持續治理水土流失,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全村綜合治理面積達2600畝。人居環境整治,也為寨頭蛻變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1年,新當選的村“兩委”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打造拳頭産業作為本屆班子的重要目標,提出發展甘蔗種植、紅糖加工。羅為樟任負責人,帶領村民成立了長汀縣甜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甘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支援下,糖分更高、能比舊品種提早開榨1個月以上的新品種試種成功,並在全鎮逐步推廣。

  全鎮首家無菌標準化紅糖加工廠建起來了。榨汁—過濾—撇泡—趕水—翻糖—打沙—灌模,生産流程基本保留了古法熬糖工藝。辦理食品生産許可證,註冊産品商標,濯田紅糖産業走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

  制糖廠正對面,紅糖研學綜合體正在進行內部裝修。一層為研學體驗,讓遊客親身體驗紅糖的整個製作流程,二層為餐飲,三層為民宿,今年內有望投用。

  2023年,長汀全縣水土流失率降至6.44%,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55%,國、省控斷面水質和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長汀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實現從“火焰山”到“綠滿山”、從“重災區”到“先行區”、從“貧困縣”到“十佳縣”的飛躍。

  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介紹,長汀在深入實施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的基礎上,推進新時期長汀水土流失“全域”治理,全面深化多領域、多要素、多層次生態體制改革,打造新時代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升級版。(記者 鄭璜 潘抒捷 儲白珊)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