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依託自然生態與地理人文優勢,常口村發展紅色黨建、教育研學與全域旅遊相融合的新業態。村裏最美的建築,是集培訓、研學、住宿于一體的綜合研學基地——“兩山”學堂。
無獨有偶。位於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內的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館,也呈“兩山”造型,高標準打造集歷史、民生、經濟、社會、科普、研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展館,多角度展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實踐及成效。
與其説是巧合,毋寧説是共識。綠色是福建的一張亮麗名片,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關鍵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讓經濟發展“高素質”與綠水青山“高顏值”相得益彰。
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要有生態優先的自覺和守正創新的精神。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看長汀縣,幾代人白了頭髮,才綠了荒山;看常口村,摒棄誘惑,方才繪出最美“山水畫”。兩地儘管生態基礎和工作方法不同,但始終把生態優先的自覺挺在前頭,共同證明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
當然也要意識到,經濟發展不應是對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也不應是排斥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面對“魚和熊掌兼得”的難題,既要實事求是、遵循規律,又不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在勇於創新與善於創造中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頒發給常口村,長汀縣簽約成交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均充分彰顯守正創新的重要意義和示範作用。
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要有人民至上的情懷和久久為功的堅守。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産品。只有厚植為民情懷,牢牢遵循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則,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長汀縣、常口村從起初給予群眾煤炭補助、燃氣費補貼,到後來土地流轉、“空氣變現”,讓人民群眾從生態治理中得到實惠,自覺當好主人翁與主力軍,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群眾路線。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更是一場持久仗。長汀經驗成為世界生態修復典型,就得益於當地廣大幹群傳承弘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同樣地,常口村幾十年如一日傳好“綠色接力棒”,也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結果。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我們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逐綠前行、馳而不息,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常在,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常在,讓碧海銀灘、海豚逐浪常在,讓田園相依、百姓安居常在,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記者 潘抒捷 鄭璜 儲白珊)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