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建寧引入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提升種植效率,守護農民安全

科學植保 安全高效

2024-11-11 07:49
| | | |

  頂著炎炎烈日,農民們肩扛裝有三四十斤藥液的噴霧器,穿梭于田間地頭,為農作物治病殺蟲,這曾是農忙時節的寫照。除了承受腰酸背痛的辛勞,植保過程中還面臨農藥中毒的風險。

  作為農業大縣,建寧縣常年穩定保持15萬畝以上的雜交水稻制種面積,‌農藥在保障農作物高産穩産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如何在植保中更好提升作業效率,保障農民安全?近年來,當地通過引入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大科學植保宣傳力度,不僅顯著提升了種植效率,也為守護農民安全“再上一把鎖”。

植保安全隱憂存

  日前,在建寧縣裏心鎮花排村,果農李崇芳正在工具房內收拾行裝,為下田植保做準備。

  “收到縣農業農村局公眾號發來的《病蟲情報》,打算趁著晴好天氣,按照上面的防治方法,為果樹噴噴藥、防防蟲。”他一邊説,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的裝備:一件密不透風的塑膠雨衣、一雙發硬的橡膠雨鞋、一隻薄而軟的紗布口罩。

  “雨衣是農藥店主送的,口罩和雨鞋都是自己上街買的,但都不太好用。”李崇芳説,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尋找較實用的防護裝備,本地市場上沒有,網上零星幾款也並不滿意,這事兒也就擱置下來。

  “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農藥的氣味。”作為種地40多年的老把式,伊家鄉隘上村農民柯國棟認為,現在的農藥更高效、毒性更小,與從前相比,近年來因農藥中毒的情況少了許多,“大家打藥時就穿些長袖長褲,只是為了防止稻葉割傷”。

  高效、低毒農藥是否真的安全?“一些農民跟風打藥、見蟲就打,打藥次數的增加,對身體不可避免有危害。”建寧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張麗春説,農民噴藥過程中的不當習慣,防護裝備缺失,防護意識薄弱……一系列不利因素,導致植保過程中仍然存在風險隱患,這牽動著每一位農業工作者的心。

專業服務“飛”入田

  兩個人、一輛麵包車、一台無人機、幾包肥料、幾桶藥水……車在鄉間小道,隨走隨停,配上穿梭于田地上空的無人機,構成田間飛防作業的新場景。

  “農業植保,必須由專業的人來幹,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劑量,既保護作業人員的安全,又能達到最好的防控效果。”溪口鎮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主任杜宏偉説,迅速發展起來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問題帶來了新解法。

  先進農機幫忙,大大減少農民用於田間打藥的時間。使用電動噴霧器,只要背著藥水,快速走過田間,相比手搖式噴霧器,更加省力高效。如果購買無人機飛防服務,只需電話下單,人甚至不用到現場。

  目前,溪口供銷社共有無人機“飛手”10人,可為農戶提供從配藥到噴防的託管服務,每年提供無人機植保服務面積達5萬畝次。

  “同一片區域,今天這家打,明天那家打,難以防治遷飛性較強的成年害蟲。農藥過量使用,不僅對農戶自身有不良影響,也會加重農業面源污染。”張麗春表示,利用無人機進行全覆蓋、無死角的大面積噴灑,防治效果更好,專業化防治也避免了亂打藥、多次施藥和濫用農藥的行為。

  植保交給專業團隊,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為農戶節約作業成本。“一季水稻制種需要進行3至4次植保作業,託管給專業團隊每畝每次收取40至50元,包含植保服務費、農資費。”張麗春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若農戶自己購買農資,無人機植保服務費每畝每次只需10到15元,相較於人工打藥每畝每次35元成本,可省下不少錢。”

  近年來,建寧科學利用資金,持續在不同鄉鎮建立統防統治推廣示範片,補貼每畝145元一季的服務費用給農機合作社,為片區內農戶進行飛防服務。今年,在裏心鎮裏心村、大南村,黃坊鄉黃坊村等6個村各建立一個200畝以上水稻制種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核心示範片,面積共1200畝,成效顯著。

  目前,建寧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制種)每年開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30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覆蓋率達50%。

科技助力風尚新

  一團團霧氣縈繞,一棵棵梨樹若隱若現……在濉溪鎮水西村果農余貴財的果園裏,彌霧噴藥系統正進行噴灑作業。

  “這是農業農村局幫助引進的彌霧噴藥系統,只需要看準天氣、風向,開啟設備,5分鐘就可完成一次噴灑作業。”余貴財介紹,通過這一“黑科技”,每次作業用藥量可節省30%,時間減少98%。

  可新農機也並不盡善盡美。在使用過程中,不可旋轉的噴頭難以適應層次多樣的樹冠樹形,葉面下的噴灑效果欠佳,在藥物調配濃度和次數方面,還在進一步和農業專家進行試驗改進。

  “這正是今後的改造方向。”建寧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吳景棟表示,未來將針對不同的作業場景,研發更適用的農機産品。例如對果園進行宜機化改造,通過密植栽培、棚架栽培等,讓農機與果園“雙向奔赴”。

  有了趁手的設備,科學植保理念的宣傳推廣也不可或缺。

  “植保不僅僅是噴灑農藥,做好田間、果園管理同樣重要。”吳景棟説,技術人員常叮囑果農掩埋、燒燬枯枝爛葉,從源頭防止蟲卵生長,在春季通過燈誘殺蟲、性迷向等綠色防控技術,防治果樹食心蟲等的危害。

  “植保要抓住防治適期,達到化學用藥標準,而不是見蟲就打。”張麗春表示,植保站通過建立省級水稻病蟲草鼠預警、果樹病蟲預警、草地貪夜蛾性誘及高空燈誘等預警監測點,獲取蟲情分析,輔以現場觀測,總結分析各階段的蟲情發生規律,及時精準指導農民用藥,以科技助力綠色農業新風尚。(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饒麗英)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