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山格:生態種養 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閩南春早,柚花沁芳。
在漳州平和山格現代農業示範園裏,管網密布的智慧沼液系統與梯田層疊的生態園區交相輝映,工業生産線與種養迴圈體系有機銜接,譜寫著現代農業交響曲。
這裡通過沼液資源化利用與種養迴圈耦合,將工業智造基因植入綠水青山,讓生態價值在産業鏈中層層轉化,蹚出了“生態種養+迴圈經濟”的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迴圈農業鏈環扣
智慧沼液潤沃野
早春四月,位於山格鎮三美村的現代農業示範園裏,區域性沼液處理中心巍然矗立,延伸出的管網如血脈般滋養著千畝蔬菜園,啟動設備按鈕,經過微生物發酵的有機肥液均勻澆灌在蔬菜根部。
“這些‘營養液’來自鄰近養豬場,經過科學處理後,酸鹼性值從pH5.5降至7.2,真正變廢為寶。”山格鎮鎮長林江成説,三美養殖核心區內目前共有生豬規模養殖場13家、存欄9260頭,園區通過“前端控污,中端處理、末端消納”的方式,充分利用地勢差,高位養殖、低位種植,努力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據介紹,所謂“前端控污”,一是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對園區內老破舊養殖場進行改造提升,從“水衝糞”向“幹清糞”方式轉變,從源頭控制污染源;二是畜禽糞污全覆蓋收集。以項目建設的方式,通過連接養殖場的消納管網,將經過初步發酵的沼液統一收集至沼液儲液池。
“中端處理”就是開展有機肥生産,引進福建巴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膠降解技術,將蜜柚廢果榨汁後加入中微量元素和酵素製作成液態水溶肥,處理後的果渣加入幹豬糞製作成固態商品有機肥。通過微生物轉化科學處理沼液,使尿液酸性下降,確保安全施用。並建設恒壓供肥取水樁,讓群眾隨用隨取。
“末端消納”就是將沼液混合一定比例的清水,通過重力輸送方式還田消納,實現減肥增效;園區內推行稻菜輪作模式,打造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示範片,種植的牧草收割粉碎後,作為生豬營養飼料,實現種養迴圈。
蜜柚種植,總會有一些殘次果,過去這些“農業垃圾”年處理成本很高,如今引進巴威生物公司,通過“廢果—發酵—有機肥”的迴圈,這些有機肥施用於果園、茶園、蔬菜基地後,能夠有效緩解土壤板結問題,還能為果蔬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創造出新價值。
退果還耕蹚新路
稻菜輪作煥生機
人勤春早,現代農業示範園的連片蔬菜大棚內生機盎然,農戶們正忙著采收絲瓜或辣椒,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一片的農業大棚,之前全部種植柚子。
曾幾何時,過度蜜柚種植導致土壤酸化、生物多樣性下降,去年按照平和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並以此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推進花山溪流域綜合整治的重要抓手。對這一片果園實施“退果還田”。
山格鎮組建6個工作專班走村入戶,通過政策宣講、設施配套、種糧補貼等組合拳,進村入戶,宣傳發動,進一步提振農民退果還耕的信心和積極性。
退果還田,如何耕種?
三美村黨支部書記林志彬算了一筆賬:“示範田採用‘稻+菜+菜’的智慧輪作,六至九月份播種優質稻,十月收割後改種苦瓜、絲瓜、黃瓜、瓠瓜等反季節蔬菜在春節期間搶鮮上市,效益可以翻倍。”
“引導群眾實現從‘要我退’到‘我要退’的轉變。”山格鎮黨委書記楊龍坤説。
目前,在三美、寶豐打造1050畝退果還耕示範片,已簽約待退250畝。示範片主要推廣種植“翠玉”苦瓜、“圓帥”絲瓜、“紅長香”辣椒、白黃瓜等高優蔬菜。
這樣的轉型源於深刻的生態覺醒。退果還耕以來,示範片在各項綜合效益上逐步凸顯,兩季苦瓜畝均收益突破4萬元,實現畝均效益約3萬元,對比退果之前,畝均增收約2萬元,稻菜輪作模式也為全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打造一個樣板。
通過退果還耕,推行稻菜輪作,目前,山格鎮已在新陂村、寶豐村、平寨村、三美村成功打造了4個千畝級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示範片,在示範片的帶動下,目前全鎮已形成8000畝蔬菜種植産業規模,年産值達4億元,稻菜輪作模式為全縣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打造一個樣板。山格鎮正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時代答卷。(蕭鎮平 曾景輝 張可杉)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