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以園區標準化建設帶動新型工業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提升
園區煥新升級 産業攀高向新
10月30日,《2024年産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集》發佈,福建省5個園區、7個案例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自2020年啟動園區標準化建設以來,我省把園區建設、項目招引、産業轉型、配套完善、人居改善等統籌考慮、一體推進,盤活低效用地、促進産城融合、優化産業生態,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載體支撐。據統計,1—9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
向存量要增量
根據相關機構測算,園區經濟約佔全國GDP比重近四分之一。目前,福建63個省級指導評價園區入駐規上企業超8400家,佔全省規上企業總數的38.4%。
但在發展過程中,産業園區也存在産業集聚度不高、土地開發利用不足、配套水準有待提升等問題。
如何解開限制園區進一步發展的“枷鎖”?2020年,我省啟動園區標準化建設,首先在産業空間上破局。通過産城融合、龍頭帶動、全域整合等“八種模式”,採取司法重整、先租後讓、標準地出讓等6種方式促進土地高效利用,盤活低效用地,集約要素資源。
以石獅服裝智慧製造園為例。這裡的企業以“畝産論英雄”,企業經濟稅收貢獻越高,租金越優惠。新洲服飾有限公司在去年就享受到5折的租金優惠,總經理李建松表示,此舉進一步激發企業轉型升級的信心。“去年我們把生産線改造成全智慧化,生産效率提升了近30%。如果今年納稅再有突破,租金還會再降低。”
石獅服裝智慧製造園制定的“租稅掛鉤”制度倒逼企業向智慧化生産轉型,最終,清退了21家低效及不符合園區産業定位的企業,保留、新招引17家服裝智慧製造企業。“17家優質服裝生産企業入駐一年後,已有13家升為規上、限上企業,園區畝均稅收從原來的6萬元提升至30萬元。”石獅市靈秀鎮黨委書記邱華僑説。
跳出石獅看整個泉州。泉州的工業起步于“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村工業,長期存在工業用地碎片化現象。2021年,泉州啟動實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按照“自己跟自己比”、畝均産值和稅收低於轄區平均水準40%作為低效標準,測算工業用地、低效與閒置用地、新增項目用地需求等“5筆賬”,改造提升後,容積率由0.8提升到2.5,千畝以上的園區由8個增加到43個。
近年來,福建鼓勵指導各地招商與建設同步推進,打造契合企業需求的定制化廠房,科學控制通用標準廠房建設和投用比例,促進項目降本增效。近3年,我省帶動全省盤活低效用地超3萬畝。
今年,福建出臺《深化全省新一輪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7年,園區新改擴建的標準廠房和配套設施類項目容積率不低於2.0、産業類項目容積率比《福建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13年本)》容積率指標控制值提升20%以上、畝均稅收在現有基礎上增長50%以上,縣(市)規上工業企業入園率提高20%以上。
向“新質”要“高質”
從發展視角看,勇於探索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福建省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必答題。
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了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以及13家省級綠色工廠、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形成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矩陣效應”。
園區龍頭企業福州京東方在數智技術的驅動下,實現生産全過程自動化、信息化。同時,京東方通過開展乾燥機全面波谷用電節能項、MAU加濕器變頻改造項、低有機系統運作優化等創新節能項目,實現能耗顯著降低。
另一家龍頭企業福耀集團也計劃投資32.5億元,在融僑開發區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出口基地,設計採用光伏、風電等綠電設施,打造全球一流的零碳智慧工廠。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園區內三鋒汽配、森達電氣、永強力加等多家企業均安裝了光伏設備,用上了清潔能源。
在晉江經濟開發區,以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供應鏈為代表的綠色製造體系已然成型。依託華宇織造、鳳竹紡織、三六一度、港益纖維、恒安紙業、盼盼飲料、華清電子、興業皮革等重點龍頭企業,晉江經濟開發區基本建成迴圈型紡織鞋服産業鏈、迴圈型紙製品産業鏈、迴圈型皮革加工産業鏈、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産業鏈、現代綠色食品産業鏈和綠色高端光電信息産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晉江經濟開發區把園區作為集聚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載體,創新入園場景招商、行業協會協同招商、基金夥伴橋梁招商等多種招商模式,逐步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産業園就是産業鏈”。同時,實行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因地制宜實施委託代營、統租運營、合作聯營、自建自營、投建營一體化、代租代售等6種運營模式。
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我省採取“增資擴産、産業鏈招商、專業招商、基金招商、中試招商、應用場景招商”等辦法,加快招商從給“硬優惠”向“軟支援”轉變,從引進成熟項目向招引項目+人才團隊轉變,引導優質企業向園區集聚。目前,全省園區內擁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64家、單項冠軍企業187家、龍頭企業394家、企業技術中心264個,新增公共服務平臺超130個。(記者 林霞)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