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廈門用活城市建築的第五立面,在屋頂植入藝術展示、餐飲、娛樂、體育等功能,帶動屋頂經濟熱起來

在屋頂唱著新的歌

2025-04-23 08:10
| | | |

廈門萬象城樓頂打造萌寵主題場景,吸引眾多市民遊客拍照打卡。(受訪者供圖)

集美樓頂汽車主題咖啡店舉辦車友聚會。(受訪者供圖)

  4月,濱海之城廈門氣溫不斷攀升,戶外活動也迎來熱潮。跟往年不一樣的是,隨著“屋頂+”的新場景不斷涌現,眾多市民遊客將戶外活動目的地瞄準了“天空”。

  奶油黃色調的場景佈置、頭戴閩南簪花的巨型西高地小狗雕塑、雞蛋花造型的路燈……近日,位於廈門萬象城樓頂的天空花園排起了長隊,前來與“簪花汪”小狗雕塑拍照打卡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閩南元素與可愛萌寵的融合碰撞,讓這座綜合商超的屋頂變得“忙碌”起來。

  作為城市建築的第五立面,屋頂空間的開發成為用地緊張城市商業活動的“新出口”。近年來,廈門堅持土地綜合開發,用活第五立面,在屋頂植入藝術展示、餐飲、娛樂、體育等功能,讓曾經被遺忘的天臺變身城市“頂”流,帶動屋頂經濟熱起來。廈門屋頂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廈門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讓曾經“素面朝天”的屋頂變得活力四射?近日,記者走訪廈門眾多屋頂集市尋找答案。

商業空間“向上突圍”

  “這個雕塑太可愛了,隨手一拍都很‘出片’。”市民蔣菲嘉説,自己正是被社交平臺上走紅的“簪花小狗”吸引而來。

  “廈門萬象城是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閒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大家來打卡‘簪花小狗’的同時,還可以享受一站式購物。”廈門萬象城推廣負責人沈達夫説。作為廈門“LOADING樓頂”系列活動的4.0版本,此次“簪花小狗”展覽相比以往的嘗試更具破圈效應。

  “我認為這次活動的出圈,是因為精準抓住了用戶需求,在寵物經濟盛行的當下,選擇了符合年輕大眾喜好的主題。”沈達夫説,夜間萬象城西區廣場會有很多周邊市民來遛狗,加上近年來網際網路萌寵文化熱度攀升,即便不養狗的人群也會關注。通過洞察消費者的真實情感需求,同時巧妙融入在地文化,使這次活動精準觸達廣泛的消費客群。

  僅依靠主題場景來吸引客流是遠遠不夠的。萬象城圍繞活動主題,推出“人寵簪花體驗”、人氣限時快閃、萌寵市集等配套活動,以此增強消費者黏性,真正變樓頂客流為“客留”。

  “購物中心的意義不僅在於銷售貨品,還在於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可以互動的公共空間。”沈達夫説,在樓頂開展的“人寵簪花派對”邀請了廈門本土簪花館入駐,養寵人士可以帶著寵物一起體驗非遺手工簪花,留下美好瞬間。

  談及萬象城樓頂的下一步開發思路,沈達夫表示:“我們在機場進行了廣告投放,吸引更多外地遊客打卡,並計劃將‘簪花小狗’雕塑保留至年底,通過場景變裝以及新的配套活動,讓這一IP保持生命力。”

生活空間“向上升級”

  屋頂經濟不僅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也成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種延伸。

  在集美區一家立體停車場樓頂,一側是有序停放車輛的小型停車場,另一側則化身為熱帶風格的咖啡店。店主利用閒置的樓頂空間,結合汽車主題,將咖啡店玩出了特色,玩出了人情味。

  “我們是一家可以把車開上來的樓頂咖啡店。”咖啡店主理人羅東説,這裡最多可以停放60台左右的汽車,有效緩解了顧客停車難的問題。

  能夠把車開上屋頂看風景、喝咖啡、品美食……久而久之,這裡聚集了一批汽車愛好者。

  “他們能夠在這裡找到歸屬感。”羅東説,店裏會不定期接到一些車友會的諮詢,開店至今開展了20余場不同車型、不同地域的車友聚會,還有一些自駕遊的外地遊客也會選擇在這裡歇腳。

  不同於商場等公共空間,退化公園位於廈門老城區一座商住兩用樓房的6樓屋頂,在保留原始建築風格基礎上,引入餐飲、書店、服飾等多元業態,將具有一定私密性的閒置空間改造為一座開放性的小型公園街區,原本封閉的屋頂變成了開放的社交場所。

  “這裡提供了觀看城市的另一種視角,我們希望它輕鬆、有親和力、讓人願意停留,為週遭社區帶來一些嶄新的元素……”入口處墻上的一塊牌子,訴説著這塊空間的營造理念。

  “在這裡,我看到了這座街區的包容度。”顧客劉曉琴説,下班後跟朋友約在這裡吃飯或逛集市,能接觸到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甚至還有住在樓裏的居民,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的街坊。

  廈門島東部因住宅區密集、土地資源緊張,周邊市民長期缺乏健身休閒場所。今年年初,前埔水質凈化廠通過盤活廠房上蓋空間,將治污場所轉化為城市運動休閒新空間,讓周邊居民暢享健身紅利。

  “這座上蓋空間名為‘古樓·悅動園’,不僅能夠滿足跑步、籃球、足球等多種健身需求,剩餘空間還通過科學規劃改造成屋頂花園,周圍居民可以‘推窗望綠’,最大限度實現集約用地,將水質凈化廠的鄰避效應轉化為惠及居民的‘鄰利效益’。”前埔水質凈化廠廠長吳歌華介紹。(見習記者 傅韜旭)

 

記者手記

秉持長期主義,讓屋頂經濟行穩致遠

  屋頂經濟的熱度能延續多久,取決於能否將長期主義思維貫徹始終。

  據了解,2024年,廈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超1.28億人次,同比增長16.55%,加之這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適合戶外活動的時間較長,並且還有大量尚待開發使用的屋頂空間,可以説廈門發展屋頂經濟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優勢。

  “廈門第五立面的綜合開發利用蘊含很大潛力,但當下仍處於一個比較無序的狀態。”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立新表示,對本地屋頂空間合理規劃與綜合利用,需先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和管控導則,涵蓋前期建造以及後期開發的全流程,讓屋頂經濟朝著一個良好有序的方向發展。

  “有了規定和導則,在前期城市規劃中就能夠對屋頂空間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避免管道鋪設難、排水不暢等方面的問題;在後期開發使用時,也能夠讓開發者有章可依,可以合規合法進行提升改造,規避不必要的成本和風險。”李立新表示。

  廈門屋頂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城市空間利用開闢了新思路。但越是向上拓展,越需築牢安全底線。

  一方面,屋頂空間利用應考慮建築承重、防風防滑、消防安全等問題,開發中需嚴格執行此類硬體建造標準,避免“帶病運營”。另一方面,人流管控、應急預案等管理措施也要同步跟進,這是確保屋頂空間安全運營的“軟基建”。

  在屋頂活動必然存在一定的高空安全風險,安全意識應融進設計巧思。李立新説:“從設計層面出發,可以在屋頂圍欄的細節設計上做更多文章,如設置緩衝綠植帶、消隱欄杆欄板等,既能保障高空活動安全,又不失空間美感。”

  唯有嚴守安全紅線,屋頂這片“空中熱土”才能真正成為市民遊客放心停留的“空中城市會客廳”,屋頂經濟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見習記者 傅韜旭)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