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長征精神 凝聚前進力量
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被稱為“紅軍長征第一村”。(長汀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的軍號雕塑 黃尉峰 攝
金秋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區,長汀、寧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近年來,我省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保護修繕長征文物、活化利用長征資源、聯動各省講好長征故事,自覺擔負起弘揚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使命。
建設傳承陣地 守護長征文化
近日,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所處的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遊人擠滿村道,研學團隊、旅遊達人紛紛前來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鳳凰山村地處閩贛邊界,村中紅軍街、朱德演講舊址、鳳凰山鄉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紅色遺跡保存完好,紅色文化氛圍濃厚。“國慶假期,每天都有上千名遊客來參觀,村裏的餐館爆滿,薏米、茶油、米酒等土特産供不應求。”鳳凰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興鋼告訴記者,用好紅色資源是鳳凰山村蛻變的“金鑰匙”。
這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給鳳凰山村帶來的改變。
2021年,我省開始建設以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主軸,以長征出發地長汀、寧化為主體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全省上下高度重視,成立了福建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工作領導小組,19家省直單位和龍岩市、三明市合力推進。
為營造原汁原味的歷史氛圍,鳳凰山村加快推進紅色遺址的保護修繕,修復紅軍街歷史風貌,盤活閒置資源,建設集民宿、餐飲、研學、銷售等於一體的紅色文化中心,新建鞠旅陳師廣場、情憶園廣場、應急知識VR體驗館等,推出一批紅色文旅打卡點。
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穩步推進。長汀22個入庫項目中,已完成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紅色小上海”舊址保護提升項目(一期)等8個項目,其餘14個項目正有序實施。寧化縣17個項目總投資18.84億元,完成投資14.78億元,12個項目完工,其餘5個項目正有序推進,完成26處長征文物的保護修繕及3處革命文物的陳列布展。
9月27日,首屆“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活動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舉行,標誌著講好長征故事、傳承長征精神邁入了形成合力的新階段。活動中,來自長征沿線的龍岩、三明等13個設區市(州)及麗水市共同成立紅色旅遊聯盟、紅色宣傳聯盟,攜手講好新時代長征故事,傳播紅色歷史文化。14個城市的媒體記者在約兩個月時間內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
“我們將努力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成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陣地,讓紅色文化和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講好長征故事 發展紅色旅遊
中復村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立足紅九軍團萬里長征“零公里處”的品牌優勢,大力發展紅色遊、生態遊,今年已接待遊客超1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1500萬元。隨著中復村旅遊熱度的不斷提高,已有近10名本地村民成為義務講解員,向遊客講述“六子當兵”等紅色故事。
為弘揚紅色文化,長汀把紅色舊址當成最真實的課堂,把紅色故事當成最生動的教材。全縣共建設36個現場教學點,形成以“紅色經典”為主線,集綠色生態、客家文化、特色産業、社會治理于一體的現場教學基地群(點)。
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汀段)為契機,長汀整合資源,促進“紅色、古色、綠色”融合發展,全面推進紅色旅遊發展。長汀紅色舊址群景區入選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
走進鳳凰山村紅軍街“徵憶館”文創店,店主歐陽麗英自豪地展示著手中的商品:“這是一款以鳳凰山紅色文化為主題開發的六色印章套卡,深受遊客喜愛。我希望利用好本地的紅色文化富礦,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夠帶走一份獨特的紅色情懷。”
紅色文旅的興盛,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2023年,鳳凰山村集體經濟收入15.25萬元,每人平均收入2.46萬元,鳳凰山紅色聯村年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下轉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此外,寧化縣精心串聯全縣16個鄉鎮的22個紅色旅遊點,形成11條紅色旅遊線路,接連舉辦“萬里長征第一步”紅色半程馬拉松賽和“騎聚紅土地·重走長征路”自行車賽等活動。
目前,長汀和寧化已經建成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研學、紅色旅遊等於一體的紅色文旅融合示範區,每年有超千萬人次來到這裡,感悟歷史,傳承英烈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紅色文化生態旅遊帶建設,創新利用手段和推介方式,講好長征故事、紅色故事,將長征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實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譜寫福建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賡續紅色血脈 走好新長征路
日前,武警福建總隊舉辦“回溯長征起點·賡續長征精神”紀念紅軍長征出發90週年主題宣傳活動,來自中央、省、市重點新聞媒體的20余名記者組成採訪團,深入寧化縣、長汀縣和上杭縣,重走長征路,聆聽強軍故事。
武警福建總隊三明支隊執勤三大隊寧化中隊,是一支有著深厚紅色底蘊和優良傳統的部隊。中隊的榮譽室珍藏著三本號譜。其中一本紙面蠟黃,封面裂成兩半,這是該中隊前司號員李浩的爺爺李德厚的手抄軍號譜;一本則是寧化籍老紅軍羅廣茂捐獻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複製品;還有一本是最新修改編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用號譜》。
羅廣茂一家捨生忘死保護紅軍號譜,踐行“人在號譜在”的諾言;李德厚將自己的手抄軍號譜轉送給孫子,讓紅色記憶代代相傳……在中隊榮譽室裏,記者們聆聽了武警寧化中隊傳承“司號員精神”故事後表示,新長征路上,軍號聲依然是最動人的旋律,激勵著廣大幹部群眾敢為人先、愛拼會贏,銳意進取、善作善成。
這兩本老號譜的背後故事,讓武警寧化中隊司號員溫合法深受觸動。2018年10月1日,全軍恢復播放作息號,溫合法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司號員。
軍號只有四個音,但要吹好卻遠沒有想像中容易。作為一種唇簧氣鳴樂器,軍號靠的是嘴唇振動發音,對吹奏者的唇部肌肉力量有著很高的要求。為了吹好軍號,溫合法用氣球練勻速吹氣,不知道吹爆了多少個;為了控制氣息振動頻率,他撿來樹葉放在嘴邊吹氣,細緻感受氣息的振動;為了練習肺活量,他拿來臉盆裝滿水,腦袋埋進去,直到憋不住了才抬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系列強化訓練,溫合法如願以償成為中隊司號隊伍的一員。
如今,溫合法當起了師父,共帶出了4名徒弟。“司號不僅是一種號令,更是中隊的一種精神傳承,這樣的傳承不能斷。”他説。
“革命先輩以對勝利矢志不渝的追求和革命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一路吹響衝鋒的軍號、鑄就不朽的軍魂。”中隊幹部謝武斌説,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熟悉的旋律、不變的軍魂,高亢的軍號聲永遠是新時代革命軍人軍旅生涯中最響亮的音符。新的長征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攻克,他和戰友將鉚定崗位精武強能,以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將先輩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