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福建:出臺18條措施持續助力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2025-04-14 16:04
| | | |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福建中小微企業基數大,在民營企業群體中佔比高,撐起了民營經濟的“大半壁江山”。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全省實有個體工商戶541.82萬戶,佔全省民營經濟主體總數的73.12%。

  如何進一步激發福建中小微企業活力,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近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新聞發佈會,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福建省委辦、省政府辦近日印發的《關於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進行解讀,詳細介紹了政策亮點與實施路徑。

  據介紹,近年來,福建各級政府多管齊下、精準發力,出臺系列惠企舉措: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標準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貸款規模從80億元擴大到200億元;階段性提高適宜中小微企業參與400萬元以上政府採購工程項目的預留份額至40%以上;截至2024年底,“無紙化”投標減少紙質標書74.62萬份,為企業節約標書製作成本超過3.73億元;對符合福建首店條件的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省級資金獎勵……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將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推動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作為鮮明主題和工作主線,圍繞建立工作協調機制、鼓勵創新轉型、支援發展壯大、加強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

  《若干措施》注重政策的協同,從擴大有效需求和提高供給品質雙向發力,加強科技、財稅、金融與用工、用地、監管執法等政策的協同配合。比如,在招工引才方面,既支援龍頭企業&&協同上下游中小微企業開展聯合招聘活動,給予一定赴外招工補助,又鼓勵各地在人才房、公租房、子女就學等方面加大對人才的保障力度,還支援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開展省級高層次人才自主評價認定,力求形成政策“組合拳”,發揮1+1>2的政策疊加效應。

  同時,《若干措施》強調部門間的協同合作,提出建立省級工作協調機制,實行“一月一協調”“一季一調度”,及時協調解決中小微企業發展中的難題。加強與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協同聯動,鼓勵市、縣(區)參照建立協調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格局,用心用情用力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針對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特點,《若干措施》延續、優化了一批受惠面廣、支援力度大、契合需求期待的惠企政策。例如,將之前推出的、企業反映較好的“對入選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産業化項目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援”等政策延續下來,並適當優化、拓展適用範圍,讓好政策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業。

  針對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科技創新短板、市場需求不足、生産經營困難等問題,《若干措施》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在科技創新方面,從支援技改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創新服務供給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既有對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産業化項目的資金支援,又有向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大型科研設施儀器共用服務。在市場需求方面,從加強産業鏈供應鏈協同、開拓市場、支援參與“兩新”和政府採購等方面提出具體政策,既有開展70場以上“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50場“福品銷全球”展會,又有支援地方結合實際提高消費品以舊換新預撥資金比例、提高中小微企業政府採購合同預付款比例等政策幹貨。

  針對中小微企業反映的“政策看不懂、申報不會辦”問題,福建省發展改革委在推動《若干措施》落實中,積極探索推行政策指南式管理,加強政策全生命週期管理。將《若干措施》18條舉措進一步細化拆分出48項子政策,並從7個維度開展政策拆解,將惠企政策轉化為企業看得懂、會申報的操作指南。

  下一步,福建省將在“福建易企辦”平臺設立政策解讀專欄,通過清單化形式進行展示,讓每家企業都能清楚了解某項具體政策“能否享受、如何申報、有問題諮詢誰”。同時,推動各部門抓緊細化配套政策措施,並及時拆解、形成指南、向社會公開;將政策操作指南與“一企一檔”數據庫進行精準匹配,精準推送給目標企業,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

來源:中國改革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