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實現臺胞身份 “兩證”互認 實現臺胞增值服務
一、背景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內央和福建省關於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擴大台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應用範圍,平潭綜合實驗區以臺胞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聚焦臺胞證和居住證信息不能互認、居住證應用場景少等困擾,在全國率先實施台灣居民居住證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網際網路等領域應用,推動在嵐臺胞生活更便捷、投資更便利、經營更放心,進一步推進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
二、主要做法
(一)梳理難點,打通身份數據核驗介面。為支撐臺胞臺企“全程網辦”不斷創新和應用,解決臺胞身份線上核驗難點問題,2023年10月,公安部批准平潭成為全國首批獲得台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介面地區。為進一步探索台灣居民身份證在更多政務服務場景應用,提高臺胞在大陸出行、經商、生活便利度奠定“身份數據”基礎。
(二)打通堵點,實現臺胞身份“兩證”互認。台灣居民居住證和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均為臺胞在大陸的有效身份證件,但在實際應用中,因“兩證”分屬兩個不同系統,數據信息不互通,臺胞在辦理認證註冊、金融、醫保、社保等業務時,要求所涉環節必須證件一致或同時出示“兩證”,這對台灣居民居在大陸生活工作非常不便利。為此,平潭綜合實驗區迭代升級綜合審批服務系統,在系統數據庫內對持證臺胞的“兩證”信息進行創建、關聯、合併,解決了台灣居民居住證和臺胞證不能同時核查難題,即臺胞持台灣居住證辦理相關業務時,系統後臺可自動核查相應的臺胞證信息及相關業務辦理情況,率先實現臺胞“一人兩證一檔”關聯。
(三)拓展場景,推動落實“同等待遇”“同等便利”。全方位深化惠臺服務機制改革,以“小切口”推動服務“大提升”,對比大陸居民身份證應用場景,平潭綜合實驗區首期梳理出台灣居民居住證在政務服務、日常生活、認證註冊3個類別45項常見應用場景,推出臺胞登記註冊企業“全程網辦”、臺胞跨境移動支付、臺胞醫療服務卡線上建檔辦理等常用服務項目,實現了台灣居民居住證在實驗區範圍內與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便利。
(四)系統整合,打造對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強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升對臺服務能力。整合工商、稅務、公安、醫社保等部門的自建業務系統,拓展對臺服務內容和服務渠道,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窗口端、自助端和移動App端,整合涉臺行政審批、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三端”同質同源,實現“進一個網,辦所有事”,“24小時不打烊”,為臺胞臺商提供家門口的便利服務。
三、取得成效
(一)應用成效。實施台灣居民居住證與大陸居民身份證應用同等便利改革,是平潭充分發揮“綜合實驗”先行先試示範作用和對台獨特優勢,以對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為抓手,依託全國首批開通的台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介面,圍繞臺胞臺企“急用”“通用”“想用”等服務需求,聚力打造台灣居民居住證在就業、就醫、住房、金融等領域創新應用,著力打通跨部門、跨領域的“業務壁壘”,破解在嵐臺胞臺企辦事創業的難點堵點,為平潭加快構建全方位對臺開放格局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務舉措。截至目前,累計通過國家台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介面服務2300人次,實現臺胞“兩證”關聯應用80余人次,受理新設立臺企“全程網辦”81家,提供線上就診服務台胞102人次,累計對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已服務台胞299人次,提升臺胞臺企在大陸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社會成效。平潭綜合實驗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文件精神,先後在全國率先推出臺胞登記註冊企業“全程網辦”、臺胞跨境移動支付、臺胞醫療服務卡線上建檔、臺胞身份“兩證”互認、上線對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創新應用場景,獲得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央廣網、福建日報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在中國新聞網刊登的《台灣地區銀行卡在福建平潭可實現線上支付》閱讀量達60萬次;福建日報分別於2023年10月25日及2024年5月9日頭版刊登《我省首張“全程網辦”臺企營業執照發放》和《平潭在大陸率先實現臺胞身份“兩證”互認》。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