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如何打造好福建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福建全國人大代表、住閩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代表委員們表示,福建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品質”,在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實現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立足實體 做好做足“新文章”
上月,權威機構發佈了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寧德時代連續第五年蟬聯全球第一。
作為一家實體製造業企業,寧德時代強大的創新力與數字化息息相關。
“材料創新,本質上是計算水準的比拼,我們持續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研發平臺,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都嵌入電池研發,實現理性設計。”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告訴記者,該平臺大大加速了寧德時代在鈉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無鈷無貴金屬電池等新化學體系的研發進程。
“除了開發新體系,我們也通過高通量計算精準定位出全新摻雜元素,將其嵌入傳統材料,實現現有材料的全面改性升級,使工作電壓、能量密度等指標進一步提升,讓傳統材料煥發新生。”曾毓群説。
當前,“數實融合”已是“必答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代表委員們認為,助力實體産業已成為衡量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準的重要尺規。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這是福建發展的比較優勢所在。年初的省兩會,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為高品質發展培育新的增長極。
在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茂興看來,近年來,福建新能源汽車、海上風電裝備、電動船舶、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迅猛,體現了福建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過程中,做強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老産業”與做足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新文章”正呈深度融合趨勢。
“福建必須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才能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根基。同時,也要在做足福建具有比較優勢的‘新文章’上多做創新的‘加法’,賦予實體經濟更多高端化、服務化、智慧化、綠色化的屬性,才能切實提高實體經濟的有效供給能力,構建多元發展、多點支撐的産業新格局。”黃茂興説。
立足創新 培育産業“新動能”
“內卷”,是去年的年度熱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兩會期間也談及企業的“內卷”。
“‘內卷’背後,其實是創新的匱乏。不能通過創新帶來新的增量價值,陷入存量競爭,但凡增長停滯,發展放緩,必然會帶來‘內卷’!”丁世忠直言,以創新帶增量,發現新機遇,開闢新賽道,製造新紅利,就“卷”不起來了。
去年9月,安踏在“創新科技大會”發佈最新的“氮科技”,引領“新國潮”;北京冬奧會,安踏為12支國家隊提供了高科技裝備,打破了西方壟斷……正如丁世忠所言,創新讓安踏領跑行業。
對於創新,安踏始終持開放態度。除傾力建設行業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在全球建立五大設計研發中心外,還創立了“聯合創新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國內知名學府積極合作。
我省出臺的系列鼓勵創新舉措,也讓安踏如虎添翼。
去年,在我省首批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制的“撮合”下,安踏急需的3D列印鞋底關鍵技術與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吳立新研究員的光固化3D列印技術“一拍即合”。如今,雙方正加快技術攻關,力爭儘快取得突破。
創新,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集團CEO王晶認為,科技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體制機制創新、觀念創新和市場創新。一年來,福建實施“揭榜挂帥”制度,出臺破除“唯論文”措施,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科技任務懸賞、事業編制池等一系列創新機制,都很好地詮釋了“創新不問出身”。
黃茂興建議,福建要依託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載體,擴大公共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科技投入,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創新中心;同時,加大對重點産業、新興産業的科技佈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立足優勢 激發民企“新活力”
參加全國兩會的不少我省代表、委員來自民營企業。
“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2019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對福建民營企業提出的要求,至今他們仍視若珍寶。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是福建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
去年以來,無論是疫情防控的科技“戰場”,還是北京冬奧會的科技“賽場”,福建民營企業都以硬核的科技實力,展現責任擔當。
“全國第一個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研發和製造基地就在我們公司。”談起最近幾年企業的自主創新成果,全國人大代表、國脈集團董事長陳國鷹很是自豪。他表示,民營企業不管大小,都要瞄準科技高地,久久為功,把攻克“卡脖子”難題作為使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專精特新”企業一方面可以打破國外對産業鏈關鍵節點的技術壟斷;另一方面可通過實現小節點的技術突破強化整條産業鏈。但他們也意識到,我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仍存在研發投入少、市場開拓難等痛點,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與發達省份還有不小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科協主席駱沙鳴建議,各級政府要積極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和宣傳,引導它們以核心技術或差異化資源立足市場、以客戶為中心推動創新、以産品橫向延伸和國際化戰略實現規模化發展、以進入大企業供應鏈和政府採購合同滲透市場。同時,通過人才和技術的引進培育、收並購國外優質企業,在産品品質、技術儲備、內部管理、行銷渠道、生産能力等方面快速成長。(記者 林侃)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