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奮進 喜迎黨的二十大│文化事業 百花齊放福滿園
獲評“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記者 林輝 攝
莆仙戲《踏傘行》劇照(資料照片)
“遇見世遺”活動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舉行。記者 王毅 攝
百名惠安女用“惠安影雕”的獨特方式,宣傳“福”文化,祝福祖國。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歐陽榮華 攝
2021年7月25日,在世遺泉州遺産點洛陽橋及橋南古街,群眾自發舉行文藝表演,共同慶祝申遺成功。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葉金玉 楊福安 攝
在上月閉幕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由福建省文旅廳指導、莆仙戲劇院演出的莆仙戲《踏傘行》摘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這是我省在文化藝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項輝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全方位推進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
堅持文化惠民,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十年來,我省努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不斷提升服務效能,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基本形成。
堅持藝術為民,實現福建文藝創作鑄“高原”塑“高峰”。莆仙戲《踏傘行》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之外,還有薌劇《保嬰記》、高甲戲《大稻埕》、閩劇《生命》等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閩劇《雙蝶扇》、薌劇《谷文昌》等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年度重點扶持劇目。全省文化系統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讓藝術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堅持文化遺産親民,著力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在福州成功舉辦;“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我省世界遺産數量達5項,位列全國第2。
持續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讓文物“活”起來。三明萬壽岩遺址入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泉州永春苦寨坑窯址躋身“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閩侯曇石山遺址登上“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推出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創建非遺體驗基地,掀起非遺保護傳承熱潮。我省現有世界級非遺項目8個,是我國迄今在國際非遺保護三個系列上獲得“大滿貫”的唯一省份。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十年來,波瀾壯闊的奮鬥實踐為我省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以推動福建特色文化創作為重點,我省組織實施了系統性規劃、導向性明確、主旨性鮮明的文藝創作,引導全省文藝界以鮮活的語言、生動的形式,書寫“記得住鄉愁”“美麗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等福建故事,創作鄉村振興、改革開放等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推出了一批富有福建特色、福建風格、福建氣派的優秀作品。
深耕百花園,秀色滿乾坤。十年來,我省以新思維、新舉措、新成效厚植文藝沃土、培塑文藝人才、打造文藝陣地,文藝閩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升,“閩派文藝”在全國叫好叫響——首次榮獲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實現了在該獎項上的歷史性突破;蟬聯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三獲曹禺劇本獎,連續五屆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美術,獲全國美展金獎;舞蹈,獲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第一名;歌曲,近三屆“五個一工程”獎都榜上有名;民間文藝,多次榮獲中國“山花獎”;書法,摘得“蘭亭獎”;攝影,時隔11年再次獲得“金像獎”……
作為全國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近年來,我省持續打造文化標識體系,廣泛開展系列“福”文化創作、宣傳推廣活動,深挖“福”文化內涵,講好“福”文化故事,全省上下形成了關注“福”文化、參與“福”文化、樂享“福”文化、發展“福”文化的濃厚氛圍。
“逛福山、遊福水、聽福戲、拍福照、購福禮、開福運、玩福潮。”國慶期間,我省各地在做好科學精準防控疫情的基礎上,豐富假日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全省累計推出300余場文藝演出活動、257場群眾文化活動、263項旅遊主題活動及128項優惠措施,開展“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38場、“喜迎二十大”主題文藝演出超百場。福建人假期無需遠行,周邊走走,就能收穫滿滿的“福”氣。(記者 郭斌)
數説
全省文化産業單位營業收入
2012年,3757.72億元
2017年,3946.2億元
2021年,6175.22億元
蟬聯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連續五屆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
三獲曹禺劇本獎
我省世界遺産數量達5項,位列全國第2
我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
全省公共圖書館流通人次
2012年,1526.165萬人次
2021年,2294.92萬人次
奮鬥者説
文藝舞臺精彩紛呈
近日,“3820”戰略工程實施30週年成就展在福州市委黨校開展。在展館二樓“振興閩劇”展區,當看到關於“福州班”的介紹時,福州市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國家一級演員林姝敏十分激動。“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時光,也改變了我的命運。”她説。
林姝敏回憶,上個世紀90年代初,福州專業舞蹈人才十分缺乏,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倡導下,福州市委託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開辦了“民間舞專業福州定向班”,她就是其中一員。
經過4年刻苦學習,“福州班”學員為福州帶來的新劇目、新理念,“驚艷”了當時的整個福建。
從那時起,林姝敏和其他“福州班”學員就在福州文化戰線,努力傳承弘揚閩都文化,見證著福州文化事業發展。“當年,福州藝術人才緊缺,文化氛圍也沒有現在那麼好。”林姝敏感慨道,時過境遷,如今福州文物保護、文藝創作、公共文化建設等事業成效顯著,閩都文化品牌不斷打響。
尤其是2021年,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在福州舉辦,給了閩都文化一個走向世界的重要舞臺。作為世界遺産大會開幕式晚會編導團隊成員,林姝敏和同事們抓住這一難得機會,努力向世界展示有歷史、有文化、有鄉愁的多彩福州。
奮鬥在閩都文化事業一線,林姝敏切身感受到福州文藝人的舞臺越來越大,人民群眾樂享“福”文化。特別是今年,“閩江之心”好戲連臺;烏山隧洞的沉浸式演出《尋夢閩都》常態化上演;海峽文化藝術中心與大學城文化藝術中心精彩演出不斷。
“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文藝工作者將發揮好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大會營造良好的氛圍。”林姝敏説,“我將繼續挖掘福州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當下流行的國風潮,加入舞蹈的編排,進行創新演繹,同時用好新媒體傳播方式,向更多人講述福建故事,為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貢獻力量。”(記者 吳旭濤)
文化遺産精心守護
9月28日,在修繕中的廈門鼓浪嶼美國領事館舊址內,鼓浪嶼管委會文化遺産保護處處長陳輝傑拿著上世紀30年代的老照片比對著,希望將來能完整再現建築原貌。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要總結成功經驗,借鑒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鼓浪嶼遺産保護的諄諄囑託、殷殷期待。”時隔五年,陳輝傑依然激動不已,“鼓浪嶼遺産保護進入新階段,還有大量文物建築、歷史風貌建築需要修繕與利用,大量群眾工作要做。”
申遺前,陳輝傑調任鼓浪嶼管委會規劃處副處長,主持工作。為了解島上每一棟歷史建築的狀況,他每天都走進工地和街巷,“一日2萬步是標配,申遺前後瘦了12斤”。申遺成功後,他更是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不斷思考如何開展工作,守護好世界文化遺産。
鼓浪嶼有大大小小近千棟老建築,涵蓋151個文物點和眾多歷史風貌建築。為提升保護修繕的專業性,陳輝傑與同事及專家開展討論和研究,在健全長效機制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申遺成功五年來,鼓浪嶼管委會文保處完成了幾十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風貌建築修繕及近百處歷史建築小修保養工作,積極開展存在危險的不可移動文物的集中保護修繕工作。根據保護狀況和輕重緩急,鼓浪嶼文物保護整體形成“完成一批”“施工一批”“設計一批”等良性局面,諸多保護經驗、創新模式被國家住建部、文物局總結推廣。
“文化遺産是時間留給我們的禮物,也是城市文脈的靈魂。我們一定要精心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陳輝傑滿懷期待地説,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將繼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提升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水準,為大家送上一個有情懷、有溫度的鼓浪嶼。(林澤貴)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