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從空間重構到産業升級

2022-11-21 08:03
| | | |

  開欄的話: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我省廣大幹部群眾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福建日報調配最強力量,組織宣傳報道小分隊,深入街道社區、鄉鎮村莊、企業車間、建設工地、港口碼頭、學校課堂、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圍繞各地各部門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基層幹部群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和鮮活做法進行蹲點式採訪。

  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遍八閩大地、潤澤千家萬戶,福建日報今起開設《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八閩行》專欄,充分報道各地幹部群眾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高舉旗幟牢記囑託,勇擔使命砥礪前行,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創造新的偉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敬請關注。

 

工業用地緊缺、土地利用效率低,晉江在騰挪發展空間、推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上作出新探索

從空間重構到産業升級

  一線觀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初冬時節,行走晉江大地,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熱火朝天。年底前建設超百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兩年內建成超千萬平方米産業空間……

  晉江把綜合産業園區建設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集全市之力,聚全市資源,搶抓逆週期投資的窗口期,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為何選擇這樣的突破口?一組數字最能説明問題:晉江縣域面積649平方公里,工業用地佔比已達49%,工業用地的容積率卻只有1.07,工業用地緊缺與土地利用效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這個選擇能帶來什麼?晉江經濟開發區的幹部告訴記者,通過園區標準化建設,盤活低效用地,按照2.0的容積率提升目標,晉江市工業園區有望釋放近3萬畝土地空間。

現實之必然選擇

  從晉江市區出發,沿著世紀大道一路向南,20分鐘車程即到達位於靈源街道的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園。

  進入園區,恒安、三六一度、安踏、利郎、海納、華宇、信泰、蠟筆小新、親親……很多熟悉的品牌不時映入眼簾。

  21世紀初,晉江發展進入“引進利用外資、成片開發邁大步”階段,晉江市五里科技工業園區應運而生。當時,晉江在中部的安海、永和、羅山三個鎮街,規劃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連片建設晉江科技工業園。“一方面是為了發揮僑鄉優勢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滿足晉江民營企業增資擴營的需求。”晉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許國鑫説。

  這個從2000年開始動工建設的工業園區,已經形成紡織服裝、鞋業製造、食品飲料、機械製造、紙製品等傳統優勢産業鏈及光電新材料、智慧製造等新興産業集群,産業集聚示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2021年,五里園規上企業達295家,産值超過1100億元。

  在晉江,還有很多分佈于鄉村的工業園。

  晉江的民營經濟發端于村鎮,民營經濟成為晉江發展的底色。改革開放初期,晉江依靠“三閒”起步、“三來一補”過渡,走出了一條“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村工業化路子。安踏、三六一度起于陳埭,恒安、盼盼起於安海,勁霸、柒牌起于英林……在龍頭企業的帶動集聚下,晉江逐漸形成了“一鎮一品”,區域經濟特色化愈發顯著。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散落在各鎮街的工業園區,成為晉江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晉江的民營經濟對稅收、GDP、研發投入、城鎮就業、企業數量等的貢獻率均超過九成。因民營經濟的繁榮發展,晉江的縣域基本競爭力常年位居全國前四。

  然而,一個在高品質發展中不可回避的痛點出現了。

  無論是分佈鄉村的工業園,還是連片開發的五里園,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集約、畝均效益偏低的情況。很多廠房都是一兩層高,利用低效。有些佔地一兩百畝的企業經營不善停止生産,廠房只能出租甚至閒置,與此同時,許多成長性企業亟須擴大生産卻無地可用。

  除了土地利用亟須提質增效,工業園區産業定位不準、佈局不科學,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産生活服務配套不全、運維管理不科學等問題,也成為制約産業高品質發展、影響發展後勁的現實問題。

  針對痛點,我省曾對推進實施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工作進行部署,先後出臺指導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泉州市也提出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環節,大力實施“強産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

  工業用地緊缺,土地利用效率低,晉江最能感受到“痛”。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成為晉江騰挪發展空間的唯一齣路,成為改善發展環境的必然選擇。

  眼下,“一區14園”的發展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一區即為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更名的福建晉江經濟開發區。作為晉江第一個連片開發園區,晉江科技工業園“築巢引鳳”效果顯著,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晉江經濟開發區于2009年、2011年啟動兩輪拓展規劃,逐步由綜合型園區向特色化、專業化園區發展方向轉變。

  2021年11月,晉江整合全市14個工業園區,第一個連片開發的科技工業園成為晉江經濟開發區五里園。“經過20多年的發展,五里園成為晉江企業最為集聚的産業高地,並且從單純工業區發展成綜合性工業新城區。”許國鑫告訴記者。

  整合後的“一區14園”,規劃範圍拓展至90.34平方公里,實行“全市一區+若干專業園”發展模式,構築起“優勢産業承載+高新産業培育+科技創新支撐+開放經濟試驗”的現代園區矩陣。

標準化之系統性

  提起園區標準化,很多人的印像是建設標準化廠房。

  “園區標準化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系統性工程,要達到規劃佈局科學、基礎設施完善、土地利用集約、投入産出高效、生産生活配套、管理服務高效、標準研製一流。”晉江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位於晉西南的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綠色高端布料整理微工業園的4棟廠房已經進入地上施工,正以“一天1000平方米”的速度“拔節生長”。

  “主體工程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第四季度可以投用。建成投産後,將形成高端布料後整理産業集聚區,彌補泉州地區高端布料後整理工序的空缺。”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區辦主任朱冠銘告訴記者。

  綠色高端布料整理微工業園是2022年省重點建設項目、泉州市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也是晉江市紡織染整産業的強鏈補鏈項目。工業園由晉江經濟開發區規劃,國企投資建設標準化廠房和配套環保設施,紡織龍頭企業向興集團管理運營。

  “這是一種制度創新。”晉江市染整行業協會會長、向興集團董事長黃再興告訴記者,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對於染整行業的集聚發展,尤其對成長中的中小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向興集團是晉江紡織科研、織造、印染、後整理、銷售全産業鏈的行業領軍企業。“後整理是提升布料功能性和附加值的關鍵一環,對於高端布料而言,不可或缺。但當前,晉江後整理環節基礎薄弱,跟不上市場需求。”深耕布料行業30多年,黃再興對於晉江布料行業這一軟肋,感受深刻。

  根據晉江市工信局的摸底調查,晉江目前有103家布料後整理加工企業,但佈局分散,缺少信息溝通,缺乏捕獲全球前沿後整理技術途徑,生産模式粗放,技術競爭力不足,很多商戶只能轉赴江浙一帶委託後整理加工。

  建設綠色高端布料整理微工業園,有助於打破這一現狀。“綠色高端布料整理微工業園建成後,將用於發展布料研發、後整理、無浮水印染及其他相關産業,預計可引進15家以上後整理精品工廠,實現總投資12億元,年産值6億元以上。”黃再興説,這將有力帶動晉江紡織染整産業提升核心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紡織印染産業再上新臺階,實現“品牌內迴圈”。

  後整理企業標準化廠房幾乎是“量身定制”。在建設指揮部的施工圖上,記者看到,1號、2號廠房的跨距達到12米,3號、4號廠房的跨距達到14米,層高也都在7米以上,電梯既可全層通達,也可獨立使用。進駐企業不僅能共用園區生産、辦公、生活等配套設施,也可按生産需求選擇標準廠房的面積大小。兩棟廠房之間,每層均有通道貫通,同層廠房最大面積可達1萬平方米;每層又按2個分區配備獨立水電、消防、供熱、電梯等設施,4棟廠房最多可分割出40個獨立分區。

  “適用性很重要。”黃再興認為,標準化廠房不是一個標準,而一定是個性化的。

  在晉江,園區標準化建設,除了廠房個性化,更是構築一種産業生態,最終實現産城人的融合發展。朱冠銘説,除了4棟5層高的標準化廠房,園內將同步建設兩棟10層高的職工公寓,以及企業辦公樓、智慧立體倉庫、污水處理站、固廢倉庫等。這個佔地100畝的項目,建築面積約17.5萬平方米,容積率可達2.45。

  “這個科學園三年內將集聚1萬人。”站在積體電路科學園的沙盤圖前,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晉江分園區辦事處副主任蘇華偉信心滿滿。

  位於科學園內的晉江積體電路小微工業園正在加緊施工。緊鄰小微工業園,由高級公寓、商用區、SOHO辦公區、文體活動、黨群服務及幼兒園、地下空間組成的鄰里中心以及人才公寓芯動家園也都將在兩年內投用。

  “以積體電路主産業鏈為核心,通過産業導入,完善生産生活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集産業、研發、科創、商貿、居住于一體的産居科技新城。”蘇華偉説,堅持産城人融合發展,是産業園規劃之初就堅持的原則。

  高層次人才集聚,醫教養配套齊全便利,5分鐘到高鐵站,10分鐘上高速,梧林古村落就是“後花園”……現代化的産業社區,正在積體電路産業園變成現實。

  在晉江,園區標準化建設,既是做産業,也是做城市。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協同推進,互促共榮,即是其題中之義。

政企之合力推進

  盤活重構,騰挪發展空間;助力轉型,推動産業升級;逆週期投資,蓄積發展後勁……晉江舉全市之力推進園區標準化,民企民資反應如何?

  在晉江經濟開發區新塘園的“新智造”産業園,經營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産工廠的王聰打消了自建廠房的想法。他説,産業園不僅有標準廠房,還有研發中心、倉庫、職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同時,以園區為平臺,産業配套的供應鏈也能一起引入,減少了溝通、物流、生産成本。

  “入駐園區後,原本用於自建廠房的資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創新研發。”王聰説,“如今行業競爭激烈利潤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一同入園運營,打造‘隔壁工廠’産業生態的方式,可以為企業節約2%~3%的運營成本。”

  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切中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現實需求。當下,對於還沒有實力拿地、自建廠房的成長型企業來説,可以“拎包入駐”的標準化廠房,是企業安心留在當地發展的“最優解”。

  “新智造”産業園也是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看好標準化廠房的未來,晉江三六一度公司創始人攜手上海歲金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規劃建設27棟標準廠房和系列生産生活配套建築,招引智慧製造、智慧輕工等上下游企業,推動相關傳統産業向智慧化集群發展。産業園建成達産後,預計每年可新增産值7.2億元、稅收2700萬元。

  在晉江,還有很多散落在各鎮街的工業園區,同樣吸引民企民資積極參與。

  東石鎮金甌村是制傘專業村,有103家傘企,其中規上企業10家。20世紀90年代,在金甌村北,隨著規模企業的聚集,形成了村級的金甌工業區,目前園區內企業有36家,包括優安納、富隆、展鑫等規模企業。

  “進行園區標準化改造,迫在眉睫。”福建優安納傘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翔鵬説。走進優安納廠區,700多名工人在其中生産生活。緊鄰大門的4層辦公樓建於1996年,廠房外觀已有些舊,遠處1萬多平方米的鐵皮倉庫是近年擴産過程中應急搭建的……對於一個産值12億元的高成長企業來説,20多年前的硬體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以前招工人,都是先問薪資;現在都是先看宿舍。”王翔鵬説,計劃分三期改造建設,把集體宿舍拆除,建設家庭式套房,辦公樓要重建,生産區的鐵皮倉庫使用率不高,借機升級,總投入大概4億元。

  對於有實力、有投資意向的民企來説,“怕麻煩”是最大的顧慮。

  為此,晉江搭建起強有力的服務體系:14個園區的總指揮(總協調)均由市領導擔任,各園區設立項目專班、工作小組,“一辦四組”全面下沉,傾斜全市幹部、政策、指標、資金之力支援綜合産業園區建設,做到全要素、全鏈條保障。

  對報批報建、項目立項、融資需求對接等,抽調3名全脫産工作人員進駐園區辦,組建項目報批報建“單一窗口”。晉江市行政服務中心組建17個工建審批服務單位作為後臺審批支撐團隊,實行“一對一”服務,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産。

  同時,在“1+N”推進政策的基礎上,順應階段性推進需求,及時出臺系列精準扶持措施,充分激發調動各層面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對接多個産業試點園區項目的建設需求,晉江經濟開發區還成立了福建晉園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管委會+公司”的創新模式,為各試點項目提供開發建設、産業金融、資産運營、綜合服務等職能支撐。

  良好的政企互動,再次成為晉江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法寶。當前,晉江市首批14個工業(産業)標準化試點園區項目正全力推進,力爭年底前建設超百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兩年內將建成超千萬平方米産業空間,為經濟發展積蓄後勁。(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許春)

 

舉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資源推動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

——訪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

  “當前,晉江全市上下正把綜合産業園區建設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強産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搶抓逆週期投資的窗口期,舉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資源,提速提質提效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構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晉江實踐。”日前,黨的二十大代表、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綜合産業園區建設既是做産業,也是做城市,事關晉江的今天和明天,是晉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民營企業是晉江的特色所在、優勢所在,也是晉江推進綜合産業園區建設的基礎和條件。

  晉江建設綜合産業園區,不是簡單地改造或建設,而是注重産業空間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張文賢説,綜合産業園區建設不僅是建設標準廠房,更重要的是構建配套完善的産業生態,打造一批産業綜合體、創新綜合體,今後園區將成為投資主戰場、轉型升級主陣地、産城人融合示範區。

  晉江的綜合産業園區建設實施路徑具體怎麼走?“我們堅持作戰圖思維、路線圖思維,深入分析晉江有什麼、缺什麼,系統考慮晉江要做什麼、怎麼做,確保項目符合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張文賢説,找準方向後,項目是抓手。立足項目大盤,堅持全市統籌、自上而下,圍繞盤活低效用地、拓展存量空間、推動業態提升等方面,策劃生成一系列産業項目和生産、生活配套項目。

  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如何吸引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晉江堅持單宗連片改造並重、國資民資雙輪驅動,不斷優化完善改造、運營模式,實現資金平衡、良性迴圈。”張文賢介紹,在晉江,恒安、華宇、信泰、港益、滿譽機械、海納機械、鳳竹紡織等眾多龍頭企業紛紛以自主投資、聯合投資等多種方式,搶抓綜合産業園區建設“風口”。

  快速推進綜合産業園區建設,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服務。張文賢表示,晉江結合産業企業發展訴求,堅持正向激勵、方向約束,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提高項目效益,增強各方參與積極性;同時,全力以赴做好服務示範,鼓勵引導支援規範建設標準、環評標準等,特別是在重塑物理空間的同時,推動人才引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等鏈條無縫連接,實現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和資金鏈深度融合,在“建好”的同時確保“管好”“服務好”。

  張文賢告訴記者,晉江于去年11月成立市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目前已構建起強力完善的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指揮體系”。14個園區的總指揮(總協調)均由市領導擔任,各園區還設立項目專班、工作小組,與市直單位、屬地部門齊心協力加速工作進度。同時,晉江市先後推出《關於破解空間要素制約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干意見(試行)》《晉江市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支援推進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十五條措施》《深化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及結果應用的實施意見(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力推進工業(産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力爭實現“年內建成超百萬平、兩年內建成千萬平綜合産業園區”目標。(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蔡斯洵)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