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对外开放 持之以恒用好“关键一招”

2025-07-08 07:56
| | | |

  厦门,寓意“大厦之门”,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城市,是闽南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多功能的经济特区”……翻阅《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当年把厦门经济特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中审视的格局和视野,今天依旧闪耀时代光芒。

  从东南一隅的海岛小城到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战略》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成为厦门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

  厦门市始终按照《发展战略》提出的“三步走”路径勇毅前行——率先启动对建设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初步探索,逐步形成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

  百舸争流,扬帆谋远。以《发展战略》为指引,厦门正以改革开放之钥,解答如何发展之问。

定向

锚定开放之路

  《发展战略》回答的是厦门经济特区如何发展的问题,而答案始终与“开放”二字紧密相连。

  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获批,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承担起改革开放探路先行的使命。

  开放之路伸向何方?

  面对经济特区建设之初,在特区模式上的质疑和争论,《发展战略》明确,实行自由港政策是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自由港是开放度最高的一种自由贸易区”“厦门经济特区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就在原有几个开放层次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开放层次”。

  锚定开放之路,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如何从构想变为现实?

  为了借鉴国际上自由港的经验,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带课题组成员到新加坡考察,又组织全国第一个关于“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的国际研讨会,为厦门积累相关的国际资料和数据。

  在深入研究厦门发展历史、家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的基础上,《发展战略》对厦门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提出“三步走”路径:

  第一步,建立和完善位于湖里东渡港区一带的保税仓库区,开展转口贸易;

  第二步,以自由贸易区替代保税仓库区,扩大转口贸易,增加业务活动内容;

  第三步,建成有限度地全岛放开的自由港。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把厦门置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谋划,擘画出的是一幅视野广阔、重点明晰的特区开放发展全景图。

  《发展战略》提出,太平洋西岸将形成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并制定厦门港“逐渐发展为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中心枢纽港”的规划。

  沿着《发展战略》擘画的蓝图,厦门港一步步蜕变。截至今年4月,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83条,航线网络通达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已成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

  “《发展战略》除了明确厦门港的发展与布局,也重视厦门作为港口城市的对内对外辐射作用,充分体现了谋全局的系统思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兴祥说。

  40年来,厦门深入实施《发展战略》,着眼国内外环境发展变化,主动承担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任务,在优化外部拉动力的同时增强内生驱动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启航

坚持改革为桨

  厦门东渡港区,集装箱货柜整齐码放,货运拖车往来穿梭,“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的蓝色标志牌在盛夏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1992年10月,厦门象屿保税区获批设立,成为全国首批保税区之一;2015年4月,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设立……过去的10年间,这里逐步从开放创新的“试验田”成长为“高产田”,已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32项,全国首创153项,31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宏图变胜景,今日的厦门自贸片区,正是“三步走”战略构想的关键一环,成为厦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探路先行者。

  “《发展战略》围绕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提出‘三步走’路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东宁看来,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如今,站在“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自贸试验区要奋楫争先依旧离不开改革之桨。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与厦门海事局共同在全国首创的船舶“不停运办证”模式,就是例证之一。

  这一模式通过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推出“海事、水运、船检联合办证平台”,实现船企一次提交,各部门证书同步办理、同步出证,将办证时间压缩70%,有效解决了船舶转籍停运等待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多亏了‘不停运办证’,仅2天就拿到新办理的证书,既减少了停运带来的损失,又能及时完成已接下的运输订单,避免违约。”尝到“甜头”的厦门良运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德贤连连称赞。

  问题倒逼改革,改革驱动开放,“大厦之门”也越开越大。推动化工级重晶石粉海运安全标准成为国际规则;出台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上线厦门海上运输“单一窗口”,探索船舶航运数据全球互联互通……

  翻阅《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城市建设、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人才、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七个战略实施对策,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其指引下,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放开手脚,以改革为桨,在开放之路上探路前行。

  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利分流措施,激活许多身处困境的国企;在全国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团结的政府;成立我国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2023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启了厦门新一轮改革开放新征程。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厦门正努力探索新路。

扬帆

竞逐全球浪潮

  “厦门市地处于经济正在崛起的亚太地区的沿海经济地带,这将提高厦门的国际地位”“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引导特区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发展战略》就立足国际,高站位全局谋划。

  四十载春风化雨,厦门已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今日的鹭岛,正以全新的姿态站上世界舞台,拥抱全球机遇。

  近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一架搭载了7万多个包裹的金砖跨境电商空运专线飞机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将飞越2万公里抵达巴西圣保罗。

  万里长空架起“金”色货运长廊。“厦门—巴西圣保罗”金砖专线作为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开通两年多来已进出口货物3.72万吨,搭载出口跨境电商包裹3818.78万件。

  “这条专线就像打开巴西市场的‘金钥匙’!”厦门联多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婷婷说,得益于金砖专线,公司跨境电商产品打开了南美地区的销路,出口品类在原先衣服鞋帽的基础上,新增了宠物用品、厨房工具等,航线也孕育了一些福建本土卖家在巴西自建电商平台,形成产供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如今,覆盖海陆空的“丝路海运”、中欧班列、金砖专线,见证着厦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轨迹。

  串联起厦门与东南亚市场的“丝路海运”电商快线吞吐量超10万标箱;作为全国首条由自贸试验区始发的国际班列线路,中欧(厦门)班列跑出“海丝+陆丝”互联互通加速度;金砖专线将更多的“中国制造”送往南美洲,也带来了品类丰富的当地特色生鲜货物……

  时至今日,《发展战略》中通篇贯穿的“创新、绿色、开放”等发展理念,依旧以超越时代的前瞻视野,让历史与现实一次次在这里交汇。

  《发展战略》在全国最早提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解决资金自由进出问题。2018年开始,厦门自贸片区先行探索开展境内主体离岸贸易业务;2021年,厦门成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城市;今年,厦门自贸片区又获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试点。据统计,2018年8月以来至今年5月底,厦门市已累计办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817亿美元,其中98%属于离岸转手买卖。

  “离岸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具有资金流、货物流与信息流‘三流分离’的特点,是衡量一个地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金融专才陈新忠说,沿着《发展战略》提出的“三步走”路径,厦门也在加速迈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经济特区担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闯关探路、创造经验的使命。《发展战略》为厦门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源头活水。立足东南,放眼世界,当前的厦门,正主动承担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任务,在探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道路上阔步前行。(记者 林丽明 廖丽萍)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