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平和山格:生态种养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5-04-18 09:52
| | | |

  闽南春早,柚花沁芳。

  在漳州平和山格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管网密布的智能沼液系统与梯田层叠的生态园区交相辉映,工业生产线与种养循环体系有机衔接,谱写着现代农业交响曲。

  这里通过沼液资源化利用与种养循环耦合,将工业智造基因植入绿水青山,让生态价值在产业链中层层转化,蹚出了“生态种养+循环经济”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循环农业链环扣

智能沼液润沃野

  早春四月,位于山格镇三美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区域性沼液处理中心巍然矗立,延伸出的管网如血脉般滋养着千亩蔬菜园,启动设备按钮,经过微生物发酵的有机肥液均匀浇灌在蔬菜根部。

  “这些‘营养液’来自邻近养猪场,经过科学处理后,酸碱性值从pH5.5降至7.2,真正变废为宝。”山格镇镇长林江成说,三美养殖核心区内目前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3家、存栏9260头,园区通过“前端控污,中端处理、末端消纳”的方式,充分利用地势差,高位养殖、低位种植,努力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据介绍,所谓“前端控污”,一是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对园区内老破旧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从“水冲粪”向“干清粪”方式转变,从源头控制污染源;二是畜禽粪污全覆盖收集。以项目建设的方式,通过连接养殖场的消纳管网,将经过初步发酵的沼液统一收集至沼液储液池。

  “中端处理”就是开展有机肥生产,引进福建巴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胶降解技术,将蜜柚废果榨汁后加入中微量元素和酵素制作成液态水溶肥,处理后的果渣加入干猪粪制作成固态商品有机肥。通过微生物转化科学处理沼液,使尿液酸性下降,确保安全施用。并建设恒压供肥取水桩,让群众随用随取。

  “末端消纳”就是将沼液混合一定比例的清水,通过重力输送方式还田消纳,实现减肥增效;园区内推行稻菜轮作模式,打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片,种植的牧草收割粉碎后,作为生猪营养饲料,实现种养循环。

  蜜柚种植,总会有一些残次果,过去这些“农业垃圾”年处理成本很高,如今引进巴威生物公司,通过“废果—发酵—有机肥”的循环,这些有机肥施用于果园、茶园、蔬菜基地后,能够有效缓解土壤板结问题,还能为果蔬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创造出新价值。

退果还耕蹚新路

稻菜轮作焕生机

  人勤春早,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连片蔬菜大棚内生机盎然,农户们正忙着采收丝瓜或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一片的农业大棚,之前全部种植柚子。

  曾几何时,过度蜜柚种植导致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去年按照平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并以此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花山溪流域综合整治的重要抓手。对这一片果园实施“退果还田”。

  山格镇组建6个工作专班走村入户,通过政策宣讲、设施配套、种粮补贴等组合拳,进村入户,宣传发动,进一步提振农民退果还耕的信心和积极性。

  退果还田,如何耕种?

  三美村党支部书记林志彬算了一笔账:“示范田采用‘稻+菜+菜’的智慧轮作,六至九月份播种优质稻,十月收割后改种苦瓜、丝瓜、黄瓜、瓠瓜等反季节蔬菜在春节期间抢鲜上市,效益可以翻倍。”

  “引导群众实现从‘要我退’到‘我要退’的转变。”山格镇党委书记杨龙坤说。

  目前,在三美、宝丰打造1050亩退果还耕示范片,已签约待退250亩。示范片主要推广种植“翠玉”苦瓜、“圆帅”丝瓜、“红长香”辣椒、白黄瓜等高优蔬菜。

  这样的转型源于深刻的生态觉醒。退果还耕以来,示范片在各项综合效益上逐步凸显,两季苦瓜亩均收益突破4万元,实现亩均效益约3万元,对比退果之前,亩均增收约2万元,稻菜轮作模式也为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打造一个样板。

  通过退果还耕,推行稻菜轮作,目前,山格镇已在新陂村、宝丰村、平寨村、三美村成功打造了4个千亩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片,在示范片的带动下,目前全镇已形成8000亩蔬菜种植产业规模,年产值达4亿元,稻菜轮作模式为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打造一个样板。山格镇正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答卷。(萧镇平 曾景辉 张可杉)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