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顺昌以大圣文化串联林业、红色、理学等传统文化,谱写文旅新篇章——
“跟着大圣游祖地”
在顺昌博物馆探源大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登合掌岩虔诚静览石窟瑰宝,乘森林小火车感受年代建西,在华阳山下领略畲乡风情……
以“大圣祖地·世界杉都”发展定位,顺昌县深挖大圣文化内涵,串联林业文化、红色文化、理学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在推动文化IP赋能、特色文化挖掘等方面多措并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顺昌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
传承发扬 大圣文化“新起航”
“大圣祖地、延绵千载”。富屯溪畔的顺昌县博物馆犹如一艘航船“蓄势待发”,馆内主题展区生动阐述了大圣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
顺昌大圣信俗文化传承悠久,目前已发现大圣文化实物遗存多达120余处,2011年大圣信俗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顺昌也因此被誉为“大圣祖地”。传承发展至今的大圣文化,其“自由灵动、打破束缚”“不畏艰险、自信勇敢”的精神内核历久弥坚。2023年,大圣文化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发源于山,传播向海。以大圣文化为纽带,顺昌县先后成功举办了13场大圣文化交流活动,吸引近百所台湾大圣宫庙组团前来参访,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两届闽台大圣文化交流论坛,广泛邀请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开展深度学术研讨交流。同时,与海峡两岸高校开展大圣文化调研合作,完成研究论文20余篇。
“大圣文化吸引了众多两岸以及海外专家学者,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圣文化成了顺昌的一张‘活名片’。”顺昌县大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军表示,大圣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两岸民间覆盖面较广的联谊活动之一。
“下一步,顺昌还将把大圣文化的影响力延伸至海丝沿线国家,邀请沿线各国社团组织、专家学者齐聚顺昌,共话大圣文化交流新篇。”顺昌县文体旅局局长林艳说。
创新发展 文旅融合“奏乐章”
位于顺昌县体育中心的大圣商城内,各类印有大圣IP形象的商品琳琅满目。
擦亮顺昌大圣文化这块“金字招牌”,顺昌做起“大圣+”文章:把大圣文化打造成城市IP,注册了“宝山大圣”品牌,开发了大圣酒、大圣茶以及大圣研学等产品60余个,开设了大圣商城实体店和网店,推动大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大圣文化为核心,顺昌县打造“跟着大圣游祖地”精品旅游路线,开发了“大圣养心地”——合掌岩石刻文化园、“大圣修道地”——宝山风景名胜区、“大圣康养研学地”——建西林业文化康养小镇、“大圣文化展示地”——顺昌县博物馆等文旅线路。精心策划“跟着大圣去旅行”系列微视频,吸引50余名网红前来打卡,邀请“土耳其阿布”来顺昌拍摄短视频,授予其“顺昌城市宣传官”称号。此外,顺昌以大圣文化为媒,多次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争霸赛”,累计吸引上百所高校参加,成为两岸文化体育交流的典范。
同时,顺昌开发“非遗+”多元业态,打造顺昌灌蛋、顺昌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顺昌剪纸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基因解码赋能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
多元赋能 花样文旅“启新篇”
春风拂面,青山叠翠。在建西镇乘坐一趟森林小火车、品一杯“青山恋”、看一场老电影,感受那份独有的年代记忆。
建西镇以“青山记忆,年代建西”为主题,打造一条“文化康养研学精品线路”,通过建设森林小火车、林业文化研学基地、森铁主题民宿等项目,盘活林业闲置资产,独具林业文化特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素有“小福州”之称的洋口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红色文化,洋口通过“研学+旅游”,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热土。
合掌岩与华阳山隔河相望,一边是技艺精湛的石刻艺术,一边是幽静秀丽生态景观,充满畲族风情的天然氧吧。“通过合掌岩—华阳山‘一带两区’旅游空间开发项目,深度融合石刻文化、畲族文化与林业文化,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林艳说。
漫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坑古镇,踏在青石小路上,穿梭于满是历史烙印的民居古宅间,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顺昌还依托生态资源打造埔上“十里九涧·顺阳古道”漫渡游、高阳“云顶大富”云海游、龙湖湾古街游等精品文旅项目,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圈。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66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旅游总收入53.21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长率居南平市前列。(池亮亮 朱宇 马雯慧)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