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近年来,厦门市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主抓手,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工程来打造,厦门国企的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厦门市国企资产总额24129.77亿元,营业收入24099.28亿元,利润总额369.97亿元,相较于2020年,分别增长71.24%、63.57%、4.8%,资产、营收规模分别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第1位。《财富》杂志发布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建发集团、国贸控股和象屿集团,分列77位、106位、160位,较上年分别上升71位、65位、29位。
推动战略性重组,实现专业化整合
厦门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统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强化国资国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和战略性支撑作用。
一是明确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将21家市属国企战略重整为16家,即4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1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1家金融控股企业、10家产业集团,每家国企明确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例如将建发、国贸、象屿、翔业集团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集团;路桥集团定位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服务商;金圆集团定位为全国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商。在巩固物流供应链、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构建起先进制造业、新经济产业、城市开发建设运营、港口航运建设等产业发展平台,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加强化。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支持国企围绕主业积极布局,剥离不符合战略导向业务,围绕战略定位深耕细作。加快清理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加快处置重点亏损各级子公司,促进优势资源向主业高效集聚,持续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通过将同类资产资源和政府持有的经营性资产划转有实力的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将厦门西海湾有限公司40%股权、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轮渡有限公司、厦门和平码头有限公司等港口股权以及本市承接的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划转给象屿集团,进一步强化了象屿集团港口航运建设和发展平台的核心功能。
三是加速动能转化。锚定组建大集团、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产业目标,推动国有资产资源向厦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集聚,充分发挥一流企业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加速资源整合,全力夯实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平台基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动能转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年度增量部分按150%加计考核等支持政策,确保国资国企实现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5%,重点行业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
加强竞争力塑造,实现全要素聚合
抢抓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新机遇,引导企业立足经济特区资源禀赋,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化改革激发经营活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专注在供应链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领军型“链主”企业。
一是拓展国际化布局。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全球化布局战略,推进海外版图加速拓展和资本、资源、技术、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建发、国贸、象屿等企业在多个国家设立驻外分支机构,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优质活跃客户建立业务往来,搭建了境内外重要购销市场经营网络。三家企业境外子公司合计120余家,数量不断增加,分布愈加广泛,领域持续扩大。国贸与全球9万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持续整合全球优质行业资源,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厦门外贸进出口9225.6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八,煤炭、大麦、高粱等商品的进口值,均居全国首位;体育用品、钨品等商品的出口值,均居全国首位。
二是深化市场化发展。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在对外投资监管、战略规划制定、价值评估管理等领域“一企一策”实施精准授权放权,激发经营活力。不断健全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印发操作指引,遵循“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深化改革,按穿透口径市属国企子企业混改户数占比达到73.29%。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建发集团收购上市公司森信纸业,象屿股份引入招商局集团和山东港集团两家战略投资者,推动国资国企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发展。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建发、国贸、象屿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进一步激发董事、高管、中层干部等核心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公司经营活力。
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导龙头企业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从传统的单一货物贸易向多领域综合性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转型。围绕产业链核心客户需求,着力构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既促进业务规模拓展,也为广大民企留下广阔发展空间。象屿深化数字赋能,聚焦货权管控、价格盯市、风险处置等环节,创新打造“屿链通”,突破了困扰大宗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信用鸿沟问题。建发集团立足厦门港口区位优势及全球化网络资源,创新打造“云纺联”平台,为全国鞋服轻纺产业链上下游大量民营企业提供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仓运等全流程的供应链运营服务,规模做大的同时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全国供应链企业向厦门集聚。
完善现代化治理,实现多优势融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一是党的全面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党建入章,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写入国企章程,明确党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等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将党建工作目标要求融入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健全党委决策程序,完善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党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形成党组织领导把关、其他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制定市属国有企业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清单,定期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更加具体、更有效力、更可操作。
二是党管干部与市场选聘深度融合。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标准,着力培养讲政治的企业家和管企业的“政治家”。打造一支既讲政治,又懂市场,既有专长,又有情怀的国企干部队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出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案,职业经理人选从由内部产生转为面向全国、全球选聘高端优秀人才为主,目前16家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了13位职业经理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是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生产一线、项目一线。建立国企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定期参与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并讲授党课。聚焦“头雁”素质提升,普遍轮训党组织负责人。抓实党员教育管理,在国企中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传承国企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激发广大员工赓续红色血脉,自觉把建设一流企业作为不懈追求。着力加强党建品牌创建培育,实施“一企一品牌”计划,持续增强党建品牌示范效应,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