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清明新风拂闽北
清明前夕,南平市大街小巷的宣传栏上张贴着南平市委文明办制作的“朱子爷爷”系列主题海报:朱子悉心照料病榻上的母亲,诠释“厚养薄葬”;他手持手机,在山水间引领网络祭扫新风;他立于生态墓园前,倡导“让思念在绿色中延续”……这些卡通海报将朱子文化与现代文明诗意交织,为闽北的清明氛围添了一抹雅致的底色,也让市民对文明祭扫有了更深的认同。
“可算不用担心堵车啦!这条免费专线太周到了!”1日上午7时,南平市延平区马站环岛晨光熹微,市民刘大爷攥着一枝黄菊,登上标有“免费祭扫专线”的公交车。车厢内坐满了手捧鲜花的市民,他们神色凝重,静静等候发车。
现场,南平市闽北互动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陈兆福介绍,每年清明,延平区都会开通两条免费祭扫专线。他感叹,虽说现在有车的人多,但清明祭扫人流量大,政府开通免费公交,既便民又降低安全风险,还倡导了绿色出行,与当下文明低碳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据了解,为保障市民祭扫出行,南平10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前与交警部门沟通,做好交通线路规划,科学设置车辆临时停放点。延平、建阳、武夷山、松溪、政和等5县(市、区)开通12条免费祭扫公交专线,其他县市也协调公交公司开通清明节祭扫专线。同时,在祭扫集中点设立21个免费临时停车场。各殡葬服务机构在清明节期间实行“早到晚撤”,延长服务时间,每天早上6点全员到岗,确保骨灰寄存室有人管理、公墓祭扫区有人服务。
在南平建瓯市龙石山公墓入口,工作人员罗英秀老远瞧见一位女士左手牵着孩子,右手拎着鞭炮袋,赶忙快步迎上:“大姐,放鞭炮会吵着孩子,还污染环境,清理起来也麻烦。我们这里能免费换鲜花,一样能表达心意,既环保又文明。”女士眉头微蹙,罗英秀见状,又掏出宣传册,从减少噪声、保护环境说到传承优良传统……
此时陆续有市民经过,大家纷纷将手中的鞭炮扔进岗亭旁的编织袋。眼见袋中的鞭炮堆成小山,桶中的黄菊只剩寥寥几枝,女士接过罗英秀递来的黄菊,也将鞭炮丢入袋中。
眼下,南平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鞭炮换鲜花”活动,设置“时光信箱”“丝带寄哀思”“祈愿墙寄思”等特色祭扫点。部分殡葬服务机构还开通网上祭扫、微信公众号祭扫、云祭扫等平台,鼓励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追思先人。
“双亲,又是一年清明,想念您。儿已九旬行动不便,只能网上祭扫,寄托哀思。见谅。”“老妈去看你啦,我今天去不了了,你好好的,我很想念你。”……在南平市殡仪馆官网的“网上祭奠”版块,近3000条祭词饱含深情,弥补了群众不能亲临祭扫亲人的遗憾。
今年,南平市委文明办、南平市民政局联合发出《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联合闽北互动志愿者协会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联动运营商发送清明节文明祭扫温馨提示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宣传活动,倡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敬老孝老传统,倡议节俭祭祀,让清明节回归“清”与“明”的本质。(见习记者 王玥明)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