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20242100号提案的答复

闽文旅提案〔2024〕74号

2024-07-17 15:55
| | | |
  答复类别:B类

 

陈志宏委员

《关于我省中小学开展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的提案》(202421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福建省文旅厅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广大师生提升对福建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福建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一、发挥资源优势,丰富课余生活

充分调动全省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通过场景复原、研学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触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多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福建民俗博物馆“节气里的福建”剧本杀体验,给予青少年新颖有趣、可玩性强的文旅场景新体验。福州市博物馆“闽都古建寻迹”华林寺研学活动以“可观、可品、可展、可学、可游”的系列文博体验项目,全景式展示广博深邃、多姿多彩闽都历史长卷。厦门市博物馆组织的“文博思政课”研学实践:古城趴趴走,组织学生团队走寻中山路见证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宁德市博物馆“古代科举制度主题社教活动”,通过社教课堂让青少年了解古代科举制度文化,了解古人学习、考学、入仕相关知识。

二、加强协作配合,营造良好氛围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双向奔赴,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教育提供基础条件,推动形成新时代博物馆改革发展、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文化遗产教育多方融合新局面。向高校公开博物馆资源清单,实施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推动福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八闽特色文化进校园,探索福建博物馆“百馆进千校”等博物馆教育品牌。开展文博单位和高校互联合作,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设立文博专业课程、共建专业实践基地、成立学科实验室、开展学科研究等形式,进一步探索馆校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让博物馆成为文化遗产教育和研究的“第二课堂”。

三、推动非遗进校园普及教育活动

鼓励各地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邀请柘荣剪纸、畲族医药、咏春拳等非遗传人进校园开设课程;积极引导各地各校加强非遗项目的校本课程建设,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如:福安职业技术学校《银雕工艺专业校本教材》《“水密隔舱”制造技艺要领》《畲歌》等校本教材和《山哈生来爱唱歌——畲族民歌集》云教材等。支持各地开展非遗研学体验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各校活化利用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各地非遗综合展示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展示点等,开展非遗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推动文化遗产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邀请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非遗教学普及活动。支持畲族武术、寿宁北路戏、莆仙戏、漳浦剪纸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陆续走进各地中小学,将非遗项目宣传普及融入课堂教育,助力学校打造具有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加强“一校一品”品牌建设。二是持续支持各地各校挖掘当地文化资源,通过编制校本课程、增设文化遗产体验课、与当地博物馆结对共建等方式,加强文化遗产教育。三是支持开展文化遗产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对旅游机构的指导帮扶,精心设计主题突出的文化遗产研学精品路线,引导中小学生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领导署名:傅柒生

人:张林惠

联系电话:0591-87500281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72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