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坚实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2024-01-24 09:05
| | |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福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中央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在省委领导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初步统计,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4355亿元、增长4.5%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07亿元、增长9.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7.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进出口总额下降0.2%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9%

  城镇调查失业率4.8%

  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

  1.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体根基更加稳固

  产业升级蹄疾步稳。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704个,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8.3%、提高3.4个百分点。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9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6981亿元。

  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18亿元,158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87亿元。福厦高铁开通运营,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由愿景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最大引调水工程“一闸三线”全线通水,润泽榕岚两地近580万人。开展“全闽乐购”活动近万场,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6.1%。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启动全域范围内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改造老旧小区38.2万户,全面完成43.9万户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消防安全改造,累计建成福道8740公里。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61.7万亩、产量511万吨。

  深入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创新实施“两通工程”,实现82%陆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加快打造闽宁协作“升级版”。

  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推出三期共300亿元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贷款、惠及2万多家企业。引进民企制造业项目2280个,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8.1%。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12.8万户、增长9.1%。宁德时代获中国工业大奖、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福耀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达34%、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安踏入选全球十大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

  2.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5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4.6%。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7万个,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95.5%,达标高中在校生占比达90%。出台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0条措施,成立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高校新获评A类学科19个、增长72.7%。

  科技创新提速加力。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落地建设“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新建集成电路省创新实验室。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万家、增长35%。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20条措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

  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新增两院院士5人、国家杰青7人,2人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实施省级引才引智项目78个,遴选第四批产业领军团队19个,新认定和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2414人。以省创新实验室为试点,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落实设立编制池、自主确定用编条件等改革举措。

  3.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闽台融合再谱新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保持大陆首位,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增至26家、居大陆首位。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第八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重点活动近280场。

  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开局良好,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8年居全国前列,三明林业碳票首次实现跨省交易,7项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广,我省主导制定的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行政服务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7%、158项实现跨省通办。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欧(亚)班列开行135列,“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20家,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揭牌运行,自贸试验区获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增长49.8%。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增长36.2%。成功举办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国际友城达125对。

  4.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百姓生活更加殷实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出台稳工稳产促就业7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超15万人。全省投入3.4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5.8万人。

  社会保障提档升级。新建示范性长者食堂30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50个,新增普惠性托位1.28万个。城乡居民省定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15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不低于640元。低保、特困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10112元、25380元。

  公共服务量质齐升。新增医疗机构床位9100张,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套、棚户区改造5.9万套。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3.5%。新建1140个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县乡村全覆盖。莆田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举办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连续11届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并摘得“双梅花”。101家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

  5.全面强化生态省建设,绿色底蕴更加深厚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新进展。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8.4%,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9%。整治重点入海排污口1365个,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8.7%。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四年全国优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国第一档。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70家工厂、5个工业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启动建设,成功举办2023世界储能大会。推广新能源汽车标准车20.4万辆,启用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结出新硕果。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前列。提前完成13.7万亩互花米草除治。入选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新增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决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6.奋力打造平安福建,社会大局更加稳定

  安全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有力有效应对“杜苏芮”“海葵”等台风和极端强降雨。持续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主要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不良贷款率保持较低水平,持续保持无高风险机构的良好态势。“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可控有序。“一地一策”化解个别重点区域地方债务风险。建成投用福厦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近邻党建模式全面推广。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绩效位居全国前列,群众安全感率达99%以上。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龄委、残联、红十字会等开展工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强。高质量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忠诚为政,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为民施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7.1%,29项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均为100%。

  坚持依法行政,建成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获评“卓越级”。

  坚持务实勤政,“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相沿成习,主动想事、主动干事、主动成事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自觉。

  坚持廉洁从政,弘扬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政治生态更加纯洁,更加风清气正。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出口增长5.5%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总产量507万吨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勇立潮头而不畏,锚定目标而向前。

  1.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实体根基

  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每个县域做强1~2条重点产业链。滚动推进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建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服务型制造业态模式。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更多粮食作物优新品种。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

  2.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科研资金向企业倾斜,实施更加精准有效补助方式。支持企业领衔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任务和工程。

  发挥机制保障作用。落实好新一轮科技管理机构改革任务。允许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实行单列管理,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建立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跨部门协调机制。

  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建成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在种业创新、生物医药、纺织鞋服等领域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更高起点建设数字福建。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托举”计划,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开展引进首席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团队科研经费稳定支持机制试点。

  3.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共建共享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台胞社会参与实践地、求学研习集聚地、宜居宜业首选地、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应用场景,扩大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

  互惠互利促进经济融合。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高质量建设涉台园区,促进闽台经贸合作提质增效。

  常来常往促进情感融合。办好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等活动,推动闽台青年社团和中小学校结对交流。开展民间艺术、地方戏曲、体育文艺等双向交流。

  先行先试促进全域融合。打造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加快建设泉州和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莆田妈祖文化中心,发展龙岩和三明客家文化对台交流项目,支持南平打造生态文旅产业对台合作品牌、宁德打造闽台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

  4.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

  激发投资活力。优化完善招商工作领导体制,全年新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谋划实施省重点项目1600个、年度计划投资6700亿元以上。

  深挖消费潜力。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把新型消费做活,培育首店首发首秀、国货国潮等新增长点。把传统消费做大。把文旅消费做热,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6%。

  增强改革动力。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提升开放张力。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金砖创新基地等。统筹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巩固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临港石化、深海养殖等产业。

  做强民企实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持续优化涉企服务。

  5.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布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奏好新型城镇化“交响曲”。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合理匹配产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功能,推动产城人融合。

  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5万人以上。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进教育、医疗、托幼等优质资源向山区延伸,提升山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沪明、广龙对口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的协调协作。做好闽宁协作和援藏援疆工作。

  6.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促进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以上。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退役军人、农民工稳定就业。

  建设教育强省。推进150个公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100所县域高中。推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贯通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

  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共享中药房项目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健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建400个示范性长者食堂、5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发展文体事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化利用八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做好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提升新型智库服务决策能力。推动全民健身,打造“八闽名赛”。

  7.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闽江、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9万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达80%以上。深化重点海湾综合治理,推进提水式海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整治。强化危废处置和农村污水处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支持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推进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提升森林质量3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万亩。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加强生物安全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有效防治外来物种和林业有害生物。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8.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

  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提升灾害预警、组织动员、应急处置、灾后恢复能力。

  筑牢风险防范屏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政治安全。防范能源安全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四门四访”、信访评理等工作,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矛盾纠纷。

  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坚持学深悟透、忠诚铸魂。始终做到党中央有号令、省委有部署,政府系统快行动、抓落实、见成效。

  (二)坚持“四下基层”、为民服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坚决完成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创新创造、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地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四)坚持行为规范、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机关效能,推进机构改革。

  (五)坚持自我革命、廉洁从政。一体推进“三不腐”,锲而不舍纠“四风”,坚持过“紧日子”,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记者 林宇熙 马丹凤 严顺龙 整理)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温馨提示: 请使用OFD阅读软件浏览源文件,如未安装点击下载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