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这为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高端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尽管我国芯片出口也快速增长,但贸易逆差仍高达2261亿美元,表明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随着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逐步取得突破,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能力将不断提升,这在减少对外依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附加值。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6.3%。这意味着,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巨大,但目前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应对成本上升和需求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因此,必须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占领未来竞争高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脉搏,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部分都是高端制造或者与高端制造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产业,这就要求既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也要建立未来产业的投入增长机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分工深化和细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生产性服务业贯穿制造业全产业链,对于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摘自《光明日报》2025年7月15日发表、张培丽撰写的《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