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屏山时评

为残障人士就业“破障”

2025-08-20 08:57
| | | |

□李焕泉

  日前,在福州市台江区鳌港苑小区,一个由多部门联合打造的“无声驿站”启用。作为我省首家融合助残就业、一刻钟便民服务与新业态关怀的“无声驿站”,网点积极探索“党建+助残+快递”新模式,为残障人士提供暖心就业港湾。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一份体面的工作,正是他们融入社会最坚实的阶梯。“无声驿站”的可贵在于,让残障人士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以自身劳动创造价值、赢得尊严,靠真本事吃上踏实饭。驿站构建了“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开发—服务优化”的全链条助残机制,通过手语标识、图文指引、智能设备构建无障碍环境,撑起残障人士自强的梦想,也彰显城市人文关怀。

  企业的主动担当与技术创新也是残障人士就业的“破障”利器。比如,美团上线并不断更新“听障骑手关怀”功能,饿了么平台启动了“无声骑士”关怀项目,解决骑手送餐中的沟通难题;百度推出智能代编码助手“文心快码”的无障碍版,帮助视障开发者自由搭建程序世界;京东依托“春晓计划”开辟电商助残专项,为残疾人及其家属量身定制开店扶持政策……企业的担当和技术的突破,使残障人士得以凭借自身技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坐标,获得有尊严的就业机会。

  点亮残障人士的就业未来,制度性“破障”至关重要。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各级政府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并作出“政府新设自动售卖机、早餐点、快递驿站等便民服务网点时,应预留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企业应当将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编制专项社会责任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等详细规定。每一项举措都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富支持性的就业生态,而要将这份饱含温度的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关键在于落地有声、落实有力。

  当制度保障到位、企业积极行动、社会充满关怀,残障人士就业就有了坚韧的支持网。这条“破障”之路并非坦途。部分残障人士面临数字技能鸿沟,能否驾驭日新月异的平台工具?灵活就业中的社保衔接短板如何补齐?工伤保险能否成为可靠的意外保障?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织密保障安全网,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协同引导更多市场主体探索“助残+”融合模式;企业除技术革新外,应持续优化适配性培训,提升数字工具应用能力;公众则需用“理解与微笑”共同营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只有政策引导、服务优化、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和社会支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逐步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切实促进其人生价值的实现。

  让不同境遇的个体都获得尊严与价值,是丈量城市文明的真正标尺。期待技术的暖流持续奔涌,政策的支撑更加坚实,让残障人士的就业之路真正“无障碍”,支撑起千万残障者稳定就业的广阔蓝天。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