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智汇榕城,逐梦闽东

——“2025博士后八闽行”走进宁德、福州

2025-10-31 07:50
| | | |


“2025博士后八闽行”代表团在榕参访星网锐捷科技园。张文奎 摄

  10月29日,“2025博士后八闽行”代表团走进宁德时代和青拓集团,了解福建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创新情况。参访过程中,博士后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就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领域具有重要地位。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1.86亿元,同比增长12.9%;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50.68亿元,同比增长15.26%,大量资金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参观过程中,全自动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的场景,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冶冬阳印象深刻。他对宁德时代“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模式”表示赞赏。

  冶冬阳透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与漳州片仔癀开展科研合作,“福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有力的人才政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未来会考虑将更多科研成果带到福建进行转化”。

  在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青拓集团,博士后代表们参观了不锈钢冶炼轧制流程。通红的镍铁水在转炉中冶炼,经过热轧、冷轧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各种型号的不锈钢卷。这一过程展现了传统制造业与新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青拓集团的“手撕不锈钢”轧制技术超越日、德等工业强国,刷新至0.012mm厚度,展现了技术实力。

  悉尼科技大学的苏天晴博士专注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领域。她感叹:“参观宁德时代和青拓集团的生产线,让我看到不锈钢、电池等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间的紧密关联,感觉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0月30日,“2025博士后八闽行”代表团继续行程,来到福州,在星网锐捷科技园和福耀科技大学感受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澎湃脉动。

  在星网锐捷科技园里,以信创产业、元宇宙、视联网、智慧空间、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AI应用方案让代表们大呼过瘾。

  逐浪数字蓝海的核心动力来自研发。星网锐捷现有研发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0%左右,每年持续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5.92%,达到26.68亿元。

  云南警官学院副教授、云南省高校物证光谱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强说:“目前AI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应用较少,后期希望有机会能和星网锐捷科技集团合作,将AI技术应用于公安工作中的痕迹检验、法医物证、打击新型涉网犯罪等领域,特别是对于打击AI换脸、AI语音合成等新型诈骗手段进行深度合作。”

  博士后们可不只是走走看看,他们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带着合作意向来的。“AI+能源目前都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你们主要做硬件和解决方案的,我们主要做芯片的,未来可以合作……”在座谈环节,代表们和企业高管的交流直奔主题,有的还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者、景德镇陶瓷大学杨鸿博士说,此行为其主导的“瓷基因·数字传承工程”带来了关键性启发。他系统考察了星网锐捷基于“边缘计算+云端协同”的AI算力集群,对其在智能交互、实时转译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印象深刻。

  大学是研发人员的摇篮。在福耀科技大学,代表们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目标等情况。作为一所成立不久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校设立了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目标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宁德、福州之行,让大家收获满满。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学院教师万勐杰说,一路走一路学,深切感受到福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脉动。参访活动既是搭建创新交流平台的生动实践,也是福建以数字技术、产学研生态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为跨区域“科技+文化”跨界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这次参访促使我进一步锚定陶瓷产业转型,深化与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让技术研发更好地对接市场,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增效的双重目标。”他说。(记者 庄然 张文奎)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