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写在厦门市翔安区建区20周年之际
香山花海 朱毅力 摄
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 林铭鸿 摄
大宅社区火龙果 王火炎 摄
新店地铁保障房社区 王协云 摄
编者的话: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厦门调研,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在重要节点为厦门擘画蓝图、引航定向。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厦门东部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翔安历届区委区政府以“跨岛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的自觉担当,栉风沐雨,闯滩过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以拓荒牛的姿态,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推动翔安高质量发展。
20年间,翔安从当年风头水尾的边远农业区,华丽变身为今天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当年功能局促的岛外小城镇,变身为配套齐全、风光旖旎的滨海新城区,成为厦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抒写了由弱变强、由农而工、由小变大的发展奇迹,成为厦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跨岛发展”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图景。
站在20年的新起点上,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表示,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翔安区将以只争朝夕的奔跑姿态和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坚决扛起“跨岛发展”的光荣使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业翔民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从18日开始,我们将连续三天重磅关注20年来翔安区在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方面的重要成就,关注翔安在产城人融合、现代化建设探索中沉淀的宝贵经验。青春翔安,正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香山万亩油菜花海丛中,感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春趣;翔安新城购物广场内,体验“人潮涌动逢盛世,最是翔城风光好”的人气……喜迎建区20周年的翔安,百姓和美富足,家庭幸福安康。
牢记民生福祉,感受翔安幸福。20年来,翔安区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笃行实干,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年奋蹄扬鞭,提振医保社保水平,提升市政基础设施;20年开拓进取,广建社会保障住房,广开就业创业渠道;20年风雨兼程,夯实医疗保障基础,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一桩桩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幸福不断“加码”,生活不断“加温”。
青春翔安、生机勃勃。新征程上,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正酝酿,更多便民、利企政策行将出台,汇聚集体智慧的磅礴之力,共同书写美好生活的翔安新篇章。
生态安居为民:住在翔安的便利和惬意
周末闲暇时光,住在位于翔安的厦门最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综合体洋唐居住区(下简称“洋唐居住区”)的林雪峰总爱带上家人,到附近的大商超逛一逛。“刚住进来的时候周围还比较荒凉,但随着大型商业综合体闽篮城市广场投用,购物非常方便,地铁3号线鼓锣站就在小区门口,鼓锣公园也近在咫尺,很多市民在这里晨练、晚休闲,各项生活配套都非常成熟。”
仅洋唐居住区,就可容纳2.5万人居住,主要用于解决厦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部分重点引进人才及周边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目前已有超过2万人入住。未来随着该项目三期房源陆续交付使用,还将帮助更多市民解决住房困难,实现“安居梦”。
在翔安凤翔街道,厦门首个地铁保障房社区也已投用,工作在岛内,坐地铁上下班后回到翔安,20分钟进岛,躲开交通高峰期,早已成为许多新老翔安人的新选择。
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优于99.5%,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四,生态翔安,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更优的支撑更高效益、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翔安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以系统治理思维探索出来的“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再造”“小光山矿区生态修复”“三水联治”等成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典型生态案例,辖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实现了从落后农村地区向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的历史跨越。
创业就业为民:业在翔安的活力和激情
2022年,翔安全年民生支出达68.6亿元,增长12%,占全区可支配财力82%,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背后,是20年来翔安不断更新、升级的民生保障政策举措。
早在2012年,翔安区完善民生保障“十大措施”,设立区属民生保障基金,区财政每年拨给专款4亿元,专门用于保障民生。
2013年、2017年、2019年,“民生新十五条”不断升级加挡,推动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实施保障性就业补贴等,每年惠及约20万人次的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政策覆盖人群更多、受益人群更广。
翔安出台的《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若干措施》,确定了符合翔安实际的就业“168”体系;开展“112”精准就业帮扶,通过“三加三送”即“政策+对策”“就业+创业”“输血+造血”,送就业岗位、送理财产品、送法律服务;探索“5110”就业帮扶机制,及时兑现各项惠民惠企补贴,缓解企业用工难。
对翔安创业氛围之好,厦门市“双百人才”、厦门绩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CEO洪荣集的感触最深:“我从2018年开始创业,翔安区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特别重点关注,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出台的一系列补助和税返优惠政策,让我们免去后顾之忧、专注企业发展,企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
不仅如今,20年来,翔安区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着力在“通、惠、情”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设立台胞服务中心、出台台湾青年来翔实习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推出福建首张“台青创业卡”和厦门全市首个台青社区公寓,孵化出5个台青创业基地,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首选门户和台青两岸融合发展友好型城区。
教育医疗为民:学在翔安的舒心和放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教育和医疗,正是千家万户最关切的事项。
今秋开学,家住翔安区新店镇东界附近市民徐小姐的孩子去年刚刚入读新开办的振南小学,“离家不远,接送也方便,这几年翔安教育大发展,解决了老百姓的大问题”。
数据显示,建区初,2003年,全区仅有中学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105所,幼儿园106所。建区后,2022年,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40余个,各级示范性幼儿园高达38所。
弯道超车,高速弥补教育资源尤其是学前教育短板,体现了翔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名校跨岛”“名师出岛”战略的实施,更是翔安追求义务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照。目前已有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实验小学等6所岛内名校在翔落地;13所初中校均与市优质学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引入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福建教育学院等全国名校来翔办学,与福建幼高专、泉州幼高专等专业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
20年来,医疗资源同样深耕发展。以市第五医院、厦大附属翔安医院为强点带动区域,已逐步构建起多层级、广覆盖、高质量的服务格局。
目前,已形成“2+5+N”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2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5家服务基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0家村居卫生所及186家社会医疗机构;打造“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近看病。
乡村振兴为民:扎根翔安的蜕变和坚守
2022年,新圩镇被授予“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称号,这是翔安区乡村振兴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又一典型成果。
如今,大帽山民宿旅游项目大帽山境,已成为厦门网红周末打卡目的地首选;大宅社区以火龙果为支柱的乡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典型屡登央视;面前埔村庄家宝的高端农业,七彩田园演绎的别样农家风情;黄厝村,文创产品引入让老宅新院焕发新颜,与不远处的香山风景区遥相呼应,形成全新旅游动线。
在工业强区的同时,不忘传统优势农业,近年来,翔安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20年来,翔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建区时的4220元,增长到2022年29305元;全区农林牧渔业总值从2003年建区时的10亿元,增长到2022年22.51亿元;全区30个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基本都超50万元。
为民谋福初心不变,改善民生永无穷期。
放眼新征程,翔安更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拼才会赢”的拼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冲劲,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翔安新的力量。(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叶晓菲)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